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来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商朝时,把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A.大禹

    B.汤

    C.盘庚

    D.纣

  • 2、中国的某一古人类遗址是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它”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 3、现在我国在促进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的同时,加强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严格海关报关制度。早在宋朝时期,为了鼓励海外贸易,加强对海外贸易的管理,在主要港口所设立的机构(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枢密院

  • 4、东汉时期班固在《汉书》中记述“藩国大者夸(跨)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 师,可谓矫枉过其正矣”,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对的主要问题是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 B.王国数量大大增加

    C.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 5、我国经济建设出现倾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经济落后的状况

    B、苏联的影响

    C、党和人民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D、忽视客观规律

     

  • 6、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书法界的“书圣”是(     

    A.王献之

    B.祖冲之

    C.王羲之

    D.顾恺之

  • 7、下列关于“文景之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实行严刑峻法

    B.吸取秦亡的教训

    C.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D.使社会安定,促进经济发展

  • 8、有关“百家争鸣”的看法不准确的是(  )

    A.形成了一种学术繁荣的局面

    B.形成了一种民主的学术研究、辩论的氛围

    C.因为社会的急剧发展,需要新的学说和理论来支撑

    D.当时社会比较发达,这些思想家有许多空闲时间去思考

  • 9、乾隆时,杭州卓长龄著《忆鸣诗集》,“鸣”与“明”同音,因而被认为是怀念明朝、图谋不轨,卓氏家族因此而遭灭门之灾。这反映了统治者

    A.反对文学创作

    B.提倡尊孔读经

    C.大兴文字狱

    D.焚书坑儒

  • 10、下列哪一史实,使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A.安史之乱

    B.宦官专权

    C.藩镇割据

    D.黄巢起义

  • 1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中下列选项中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A.元谋人能够制作和使用工具

    B.北京人遗址发掘的厚厚灰烬

    C.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

    D.河姆渡遗址发掘的稻谷堆积

  • 12、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秩序

  • 13、古代人物中,被视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被后世尊为“医圣”的是

    A.张角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 14、“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担负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 15、科举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皇帝在位期间(  )

    A. 隋文帝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 16、《后汉书》记载“和帝即祚幼弱,而窦宪兄弟专总权威,内外臣僚,莫有亲接,所与居者,唯阉宦而已。故郑众得专谋禁中,终除大憝(dui怨恨),遂享分土之封,超登宫卿之位。于是中官始盛焉。”上述材料记述的是东汉政治史的一个重要特点(       

    A.外戚专权,朝政腐败

    B.皇帝年幼,不理朝政

    C.宦官挟持皇帝擅权专横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 1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论语》

    B.《离骚》

    C.《史记》

    D.《道德经》

  • 18、某同学导航到如下图地点参观。下列早期人类中,他通过此次参观可以深入了解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19、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涿郡

    B.余杭

    C.洛阳

    D.江都

  • 20、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_____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河姆渡人距今约_____年,种植水稻,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种植_____

    (3)炎黄部落在_____打败蚩尤;尧、_____、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4)周厉王在位时,与民争利,引发_____;公元前771年,_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5)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提出“_____”的口号。

  • 22、性质:统治阶级为________展开的争战

  • 23、记事: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包括________、战争、农牧业、________、刑法、医药、________历法等。

  • 24、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25、根据提示完成填表。

    人物 朝代 称谓 主要科技成就

    (1)南朝 科学家 把圆周率精确地推算到小数点之后七位数字,较国外早近千年。

    (2)贾思勰 北朝 农学家 编成的   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3)郦道元 北魏 地理学家 写出综合性地理学专著  

    (4)东晋 书法家   代表作是《兰亭序》。

     

  • 26、隋朝为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统治创立_____________;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建立__________,在中央设________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 27、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   年,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被发现,它的发现证明____是人类早期生活和繁衍的地区之一。

    (2)约公元前   世纪,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它的建立标志着 的产生。

    (3)公元前   世纪后期,秦国统一了全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的封建王朝。

    (4)   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   之战后,曹、孙、刘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 28、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其功能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水运。

  • 29、秦朝建立之初,为改变以往币值混乱的状况,___________下令废除六国货币,以秦国的_________作为统一货币,在全国流通。

  • 30、东晋政权特点:______,共天下。(政治上依靠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包括哪几个朝代?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思想主张主要有哪些?

    (2)孔子的教育主要成就有哪些?

    (3)记录孔子主要思想和言行的书籍是哪部?

    (4)他的教育思想主张和教育成就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帮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