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鲁迅先生对一部史书的评价,这部史书的作者是
A.屈原 B.老子 C.司马迁 D.李冰
2、“不惧险阻迁洛阳,力主改革学汉化。”颂扬的是( )
A.商鞅
B.苻坚
C.北魏孝文帝
D.司马睿
3、下列反映宋朝电视剧中出现以下场景,你认为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夜市有小吃 B. “瓦肆”上演《红楼梦》
C. 百姓中秋赏月 D. 朋友一起饮茶喝酒
4、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
A. 辽 B. 西夏 C. 金 D. 北魏
5、“近北则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纳数千人。”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哪一场所的情景是( )
A.早市
B.夜市
C.瓦子
D.草市
6、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创造了条件
B. 加速了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 为北魏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
D. 平息了北方少数民族间的战争
7、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一次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8、1662年,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 38 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战争
B.郑成功收复台湾
C.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D.雅克萨之战
9、它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显示了我国古代高超的铸造工艺,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它”是( )
A.
B.
C.
D.
10、下图是一位同学复习中国古代史时绘制的某朝代“疆域四至”示意图,这个朝代是
A.秦朝
B.周朝
C.商朝
D.夏朝
1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12、下图是商代甲骨文中多次出现的文字。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
A.畜牧业水平高
B.商品贸易发达
C.铁制农具普及
D.丝织业已产生
13、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国情,如图是秦末至汉文帝时期的人口数量变化表。a阶段人口数量下滑b阶段人口数量迅速提升,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严刑峻法,维护统治
B.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重视民生,以民为本
14、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蔽布及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号‘蔡侯纸’。材料中的“蔡侯纸”
A.是世界上最早的纸
B.是中国最早的书写材料
C.体现了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D.是西汉宦官蔡伦的发明
15、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一方面?( )
A. 进士科的创立 B. 殿试制度 C. 大幅度增加了名额 D. 采取考试的方式
16、自古以来,洛阳墨客云集,有“诗都”之称,牡丹香气四溢,又有“花都”的美誉。请问曾以洛阳为都城的政权有
①西周 ②东汉 ③曹魏 ④ 西晋 ⑤ 北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7、教育是民族复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B.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C.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提出学习需要“温故而知新”
18、在甘肃敦煌的阳关遗址博物馆中,游客会看到两千年前的“护照”——阳关关照。“关照”就是通关文牒,上书出关人名、时间、事项。这一物品的出现得益于( )
A.西域都护的设置
B.“文景之治”
C.盐铁专卖的实行
D.“光武中兴”
19、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世祖忽必烈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市舶司
20、《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材料中的“方伯”是指
A.周天子 B.诸子百家
C.诸侯之长 D.少数民族首领
21、铁木真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被尊称为______。在东南地区,元朝设置了__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22、“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在地方留下的最大“后遗症”是 ( )
A. 安史之乱没有被彻底镇压 B. 唐朝统治者中央决策的麻痹大意
C. 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 D. 地方叛将的骄悍
23、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文献浩如烟海。某班开展歌谣学史的活动。邀你共同探究。根据所给内容在横线处选择合适内容把歌谣补充完整。
启、汤、奴隶制、世袭制、分封制。
大禹建夏属第一,中华从此________制。
王位传给儿子________,禅让从此变________。
夏桀是个亡国君,________灭夏建商朝。
商纣暴虐施炮烙,引来武王正义师。
吕尚、周公佐武王,纣死商亡西周立。
天子统治有加强,________制行天下固。
周王无道国人起,西周灭亡在眼前。
24、填图。
(1)根据图一,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是 、最南是 。
(2)根据图二,都江堰分为鱼嘴、 (填字母)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 。
(3)图三中①处应填写 。
(4)秦朝为加强统治,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 ,在中央设立了 官职来管理行政。
25、黄帝和炎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
26、原始农耕文化中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半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27、_____是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
28、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______第二次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29、约公元前_______年,_______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30、填充题
(1)221年,________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266年,司马懿的孙子___________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
(3)317年,镇守长江下游的皇族________重建晋王朝,史称东晋。
(4)________立志用文治移风易俗,力排众议于494年迁都洛阳,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
31、 唐 行省制度
宋 驻藏大臣
元 开元盛世
明 澶渊之盟
清 靖难之役
32、列举三例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所反映的是哪个朝代的哪种政治制度?当时为什么要实行这种制度?
(2)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这种制度的创立者是谁?
(3)西汉时,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得到了强化,在思想方面的措施是什么?是哪个皇帝实行的?
(4)图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确立后,图一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并没有完全消失,在七年级上册的范围内,还有哪些朝代在一定范围内实行过这种制度?所导致的共同的不良后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