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波及全球的新冠疫情,我国果断施策应对,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重视疾病预防,采取防护措施成为共识。成书约在公元200-210年,对包括瘟疫在内的传染病的临床诊疗作了系统阐述,并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的中医学著作是( )
A.《医学集成》
B.《本草纲目》
C.《伤寒杂病论》
D.《齐民要术》
2、《史记·蒙恬列传》中记载:“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这里记载的是秦朝修筑的
A.灵渠 B.都江堰 C.交通要道 D.万里长城
3、表格梳理有利于知识的归纳与整理。下面表格中所反映的制度是( )
权利 | 管理土地和人民,建立诸侯国 |
义务 | 向周王纳贡,服从周王调兵 |
性质 | 社会等级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察举制
4、东晋王羲之创作的《兰亭集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下列艺术作品中,与《兰亭集序》属于同一时期的是( )
A.云冈石窟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龙门石窟
5、下方示意图为夏商周年代尺(部分)。其中,与”设置县郡”“王室衰微,政由方伯”“战争连绵,民族交融”三个特征相关的是( )
A.A
B.B
C.C
D.D
6、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采取了休养生息政策,该政策的主要内容包括( )
①让士兵还乡务农②派张骞出使西域③释放奴婢为平民④轻徭薄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7、“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
A.东南
B.孟加拉湾
C.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D.欧洲
8、与成语问鼎中原有关的春秋时期的霸主是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穆公
9、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秦朝时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台
D.御史大夫
10、隋朝是我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朝代,下列哪项不是隋朝对中国历史的重要贡献
A.重新完成了南北统一 B.创立了科举制度
C.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D.实行了行省制度
11、秦朝开凿灵渠,沟通了哪两大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条件
A.黄河、长江 B.长江、珠江 C.淮河、长江 D.黄河、珠江
12、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A. 吴国
B. 西汉
C. 魏国
D. 蜀国
13、筒车可随水自由流动,竹筒把水由低处汲到高处,便于灌溉,该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4、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它与天安门、兵马俑一起被世人视为中国的象征。明代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 )
A.鸭绿江
B.玉门关
C.居庸关
D.山海关
15、“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被唐太宗称作一面可以知得失的“镜子”的历史人物是( )
A.李渊
B.魏征
C.房玄龄
D.杜如晦
16、“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材料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政治主张?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17、唐朝的开放包容、兼收并蓄,成就了唐文化的多元与辉煌。下面能佐证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有
①新罗派使节到唐朝 ②和亲结盟 ③日本遣唐使来访 ④玄奘西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8、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9、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新中国成立之初,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泊协商会议共词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0、下列诗句,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苏湖熟,天下足”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都城。
(1)西晋 。
(2)东晋 。
(3)蜀国 。
22、相传在黄帝时期,________创造文字,________会缫丝,擅长纺织。
23、唐朝时期,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___到中国,当时称为___。
24、秦建立后在地方实行_____________,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汉武帝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 实施了___________,使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25、南北朝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_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当时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26、两宋时,从越南引进水稻新品种________,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是________和________。
27、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________”;清代曹雪芹的《________》,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28、西汉国势最为强盛是_______统治时期;东汉初期的盛世局面是______________。
29、老子的著作是《________》,孔子是大思想家和______家,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被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
30、经济重心从唐朝中后期开始南移,到____最终完成。
31、连线题。请将下面与之相关的连起来。
西夏 蒙古族 赵匡胤
辽 党项族 耶律阿保机
金 契丹族 元昊
元 女真族 阿骨打
北宋 汉 族 忽必烈
32、写出与下列提示相关的人物
(1)诗圣——
(2)北宋的建立者——
(3)发明活字印刷术——
(4)率领戚家军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5)领导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的杰出首领——
33、探究问题。
材料一:战国后期,该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都江堰是最具代表性的建设成就。
材料二:李冰父子邀集了许多有治水经验的农民,对地形和水情作了实地勘察,决心参照前人设计,凿穿玉垒山引水入成都平原。由于当时还未发明火药,凿穿坚硬岩石组成的玉垒山谈何容易,这正是前人想做却未能够做到的事情,而李冰创新采用以火烧石,使岩石爆裂的开山之法,终于把玉垒山凿出了一个宽20公尺,高40公尺,长80公尺的山口。因其形状酷似瓶口,故取名“宝瓶口”,把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
材料三:古代竹笼结构的堰体在岷江急流冲击之下并不稳固,而且内江河道尽管有排沙机制但仍不能避免淤积。为此,李冰还组织人员定期对都江堰进行整修,以使其有效运作。这说明早在23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在管理灌溉工程中,已经懂得重视科学养护,才能保障千秋工程的道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这项古代工程由两大系统工程构成。
(2)根据以上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探究都江堰能够修建成功的诸多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都江堰建成后的作用和直接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