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石嘴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国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显赫)。”此项变法措施(       

    A.提升了秦国的粮食产量

    B.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

    C.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2、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 B.元昊称帝

    C.郾城大战 D.阿保机建国

  • 3、根据下表,找出两个结束国家分裂、完成全国统一的朝代。

    A.秦朝、西晋 B.秦、西汉战国 C.秦、东汉 D.西汉、东汉

  • 4、作为一个时代的主要文学表达形式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安史之乱的是(  )

    A.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

    C.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白居易)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 5、向商汤进献灭夏大计的大臣是

    A. 比干

    B. 伊尹

    C. 姜尚

    D. 周公旦

  • 6、在我国安徽省繁昌县人字洞发现的繁昌人,经专家推测,可能生活在距今约240万——200万年。如果这一结论确凿的话,我国境内人类的历史可以向前推进约( )

    A.20万—60万年

    B.100万年

    C.30万—70万年

    D.130万年

  • 7、《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道:“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秦推行上述措施的目的是( )

    A.富国强兵 B.中外交流 C.统一全国 D.巩固统一

  • 8、前221年,这一时间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秦朝建立 B.大泽乡起义 C.焚书坑儒 D.秦朝灭亡

  • 9、李丽准备于暑假期间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她应该去

    A.山西大同

    B.河南洛阳

    C.甘肃敦煌

    D.陕西西安

  • 10、秦朝在中央设置的官职中,负责监察的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户部尚书

  • 11、元谋人生活在

    A.170万年前 B.70万年前 C.70——20万年前 D.18000年前

  • 12、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汉武帝时的独尊儒术,这一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①②③

  • 13、元鼎四年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将铸币大权收归中央,由水衡都尉的属官(钟官、辨铜、技巧三官)负责铸造、查铜、刻范。钱面上撰刻的字文为

    A.半两

    B.五铢

    C.光武

    D.文景

  • 14、下图是小明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商朝、三国、秦朝

    B.秦朝、三国、商朝

    C.商朝、秦朝、三国

    D.秦朝、商朝、三国

  • 15、东汉中期以后,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这种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这段材料反映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  )

    A.原因 B.特点

    C.经过 D.影响

  • 16、唐朝之盛始于贞观年间,在开元时达到极盛。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姚崇、杜如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廉洁高效

    B.全国各地兴修水利,耕地面积扩大

    C.召集县令进行考试,结果有40多人因不合格而被撤职

    D.倡导节俭,抑制奢侈风气

  • 17、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距今约(  

    A.17万年

    B.170万年

    C.1700万年

    D.7100万年

  • 18、如果我们要研究元谋人、北京人等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情况,最真实的史料来源是

    A.神话传说

    B.史书记载

    C.学者推断

    D.化石遗存

  • 19、唐朝灭亡后,我国历史进入了政局动荡的“五代十国”时期。对此我们应该持有的正确认识是(     

    A.历史走向了倒退

    B.分裂成为了主流

    C.统一久了必然分裂

    D.分裂中孕育统一因素

  • 20、1990年秋,在湖北省黄冈市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墩村睡狮山麓出土了一方墓碑,根据墓碑的形制、花纹、结构及碑文内容等考证,确认此碑是北宋皇祐四年(1052)所立,墓主即是我国北宋时期的发明家毕昇。毕昇的主要功绩在于

    A.发明活字印刷术 B.发明转轮排字法

    C.发明指南针 D.发明雕版印刷术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为此后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奠定了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某校历史探究小组围绕上述内容开展小专题学习活动。

    请按要求将表格中的空缺补全。

     

    秦始皇

    汉武帝

    政治

    皇帝总揽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①__________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国势力

    思想

    “焚书坑儒”

    ②____________

    经济

    统一③__________和④__________

    汉武帝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回中央

    文化

    统一⑤___________

    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军事

    修筑⑥___ 抵御匈奴;修⑦_____开发南疆

    派卫青和⑧_________北击匈奴

  • 22、时势造英雄,英雄人物亦能推动历史前进。汉族英雄辈出,少数民族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英雄人物,如:契丹族、党项族完成本民族统一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元朝时期,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物并统辖吐蕃地区军政事物的机构是_______

  • 24、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唐太宗同意将____嫁给他;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

  • 25、历史人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他治水有功,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___________

    (2)他“尊王攘夷" ,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他是____________

    古代的科技文化记载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3)西汉时, 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东晋时,它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6、我国现存最早的农学著作是

  • 27、观察战国七雄的示意图。

    填出A、B、C、D对应的国名。

    A:   B:  

    C:   D:  

  • 28、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2)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

    (3)唐朝著名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4)唐朝著名诗人中被称为“诗圣”的是

    (5)《资治通鉴》的作者是

     

  • 29、唐朝先后设置____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元朝时在澎湖岛设置了____,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

  •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秦朝时李斯等人制定的统一文字  

    (2)秦朝时中央政府掌管军事的官职  

    (3)秦朝时在地方上建立的制度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配对,把下列事件的序号写在相应的人物前面的括号内

    1)( )山顶洞人 ①三顾茅庐

    2)( )秦始皇 ②农民起义

    3)( )孔子 ③出使西域

    4)( )汉武帝 ④建立西汉

    5)( )刘邦 ⑤焚书坑儒

    6)( )陈胜吴广 ⑥广收门徒

    7)( )张骞 ⑦居住洞穴

    8)( )诸葛亮 ⑧大一统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导致唐朝由盛转衰的叛乱——

    (2)北宋与辽缔结盟约——

    (3)岳飞大败金军的战役——

    (4)明朝时堪称航海史上的壮举——

    (5)清朝时期为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篇章的事件——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始皇”“废先王之道”而在政治上创立了什么制度? “焚百家之言”、“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导致“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汉兴……天下既定,民亡盖臧,自天子不能具(选出)醇驷(颜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年怎样的社会状况? 为此西汉初期的统治者推行了什么政策?请列举一位西汉初期推行这种政策的统治者。

    材料三:   ……孝武(即汉武帝)初立,卓然罢黜百家,……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资治通鉴.汉纪十四》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的雄才大略”在治国措施上的体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