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昌吉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李贽《后秦记》写道"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秦始皇“掀翻一个世界”的行为包括( )

    ①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

    ②开创皇帝制度

    ③修筑万里长城

    ④废除科举制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法国历史学家勒内·格鲁塞评价:“由于唐太宗的丰功伟绩,一个不可预知的中国,一个英雄史诗般的中国,改写了几千年来一直延续着的文明史。”下列史料能佐证这一结论的是(     

    A.起兵反隋,建立唐朝

    B.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D.革故鼎新,贞观之治

  • 3、著有《道德经》,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的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 4、由甲骨文发展而来的文字,不仅是一种传情达义的工具,还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观察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图示,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A.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B.记录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C.是世界上年代最早文字 D.可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

  • 5、下面为我国古代某历史阶段朝代更替示意图。图中①政权的建立者所属的民族是

    A.氐族

    B.匈奴族

    C.鲜卑族

    D.女真族

  • 6、从东汉末年开始一直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逐步转移到南方。对这一巨大变迁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A.北方战乱频繁,南方较少

    B.大量人口南迁,带去先进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

    C.自然条件变化,江南地区农业发展快,超过了北方

    D.政治中心转移到了北方

  • 7、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木炭和灰烬堆,并且,它们都被限定在一定地区。由此,考古工作者完全合理的判断是(     

    A.北京人会使用人工取火

    B.北京人既会使用火,还会保存火种

    C.北京人能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

    D.北京人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 8、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某学校历史组在当天推出了以“融·合:从春秋到秦汉”为主题的文物图片线上展览。下列符合该主题的图片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汉代选官制度是察举制。察孝康的标准有:一是德行高妙:二是熟知经书:三是善于决狱;四是头脑清楚。这段材料说明汉代国家用人的原则是(     

    A.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B.文武兼备,以武为先

    C.才干与出身并重

    D.社会实践与文化学识并重

  • 10、一部电视剧演绎了一位从放牛娃到行脚僧,从义军马夫到万军将领,从乞丐布衣直到开国皇帝,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生。这位传奇人物是

    A.李世民

    B.赵匡胤

    C.朱元璋

    D.雍正

  • 1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召开 B.中共二大召开 C.中共三大召开 D.国民党一大召开

  • 12、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组织了一次展览活动,为此,同学们搜集了如下图片。你认为这份手抄报最恰当的题目应该是(       

           唐戴椎帷女子骑马雕塑             《唐妇女打马球图》             《弈棋仕女图》(局部)

    A.唐朝繁荣的社会经济

    B.唐朝多彩的文学艺术

    C.唐朝先进的政治制度

    D.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 13、光武中兴治世局面有关的皇帝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光武帝

     

  • 14、下列与“医圣”张仲景相关的是(     

    A.写成《伤寒杂病论》

    B.发明“麻沸散”

    C.创编“五禽戏”

    D.能实施外科手术

  • 15、朝代顺序歌中有这么一句“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半”。其中“两半”指的是(     

    A.夏朝和商朝

    B.东周和西周

    C.春秋和战国

    D.东汉和西汉

  • 16、火的使用是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迈向文明的第一步。以下先民中,最早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 17、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是(     

    A.吴起

    B.孙膑

    C.孙武

    D.韩非

  • 18、“元谋人”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被评为云南省第一张历史名片。根据考古发现,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  )

    A.300万

    B.170万年

    C.70万年

    D.20万年

  • 19、下列关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在长江流域   B. 发现了大量的磨制石器

    C. 最先在1929年被发现   D.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 20、和辽保持友好关系的宋朝皇帝是

    A. 宋太祖

    B. 宋太宗

    C. 宋真宗

    D. 宋徽宗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_______的《兰亭集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是________的绘画作品。

  • 22、在隋末农民大起义中,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僚___________趁机起兵。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___

  • 23、“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____”。

  • 24、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 2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农作物、家畜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其中半坡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以______最为典型。

  • 2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

  • 27、司马光的《_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 28、唐太宗称为镜子的大臣___________

  • 29、公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其中“安”是指______,“史”是指______。安史之乱后唐朝的国势从此______

  • 30、秦朝灭亡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_____________”;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

    (1)赵括   A.三顾茅庐

    (2)刘邦   B.破釜沉舟

    (3)项羽   C.草木皆兵

    (4)陈胜   D.纸上谈兵

    (5)苻坚   E.推恩令

    (6)诸葛亮   F.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主父偃   G.揭竿而起

    (8)董仲舒   H.约法三章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唐代最著名的诗人: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材料一 见下图

    (1)材料中图一所示局面是由西周实行的哪一制度造成的?由图一到图二诸侯国数量的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历史趋势?图二中哪一诸侯国最终结束了以上诸侯战乱的局面?

    材料二 (秦)郡县官吏统统由享受俸禄的职业官僚担任,任免权集中于中央。……郡守掌行政,郡尉掌军事,郡监御史掌监察。……郡县官必须服从朝廷的统一调动。官员调任它职,不得携带旧部属吏。每年正月“大课”,中央课考郡守,郡守课考县令长。

    ——李治安主编《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

    (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实行的哪一地方行政制度?依据材料概括这一制度的好处。

    材料三 偃说上曰:“古者诸侯地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

    (3)材料中的“上”指何人?“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反映了当时的什么问题?依据材料概括这一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