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艺术品一般是指造型艺术的作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艺术成就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文物)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
B.
C.
D.
2、苏轼评论王安石变法:“自新法以来,官吏皆请雇钱,役人既便,官亦不至阙(耽误)事。苏轼所称的“新法”是指( )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保甲法
D.农田水利法
3、在一期《自然》的封面上,赫然印着“北京人曾经很冷”的黑色标题。气候条件将让更多学者重新考虑北京人“主动用火”的可能。北京人“主动用火”来 ( )
①烧烤食物 ②照明 ③御寒 ④驱赶野兽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能够通过《史记》著作查到的史实有( )
①商汤灭夏
②商鞅变法
③文景之治
④贾思勰著《齐民要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5、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差别很大,影响各地经济交流,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A. 蚁币
B. 圆形方孔钱
C. 刀币
D. 布币
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该词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淡雅,明白如话。其作者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陆游 D.李清照
7、通过下图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汉朝
8、元谋人、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的著名远古人类代表,研究他们的生产生活主要通过的方式是
A.神话传说 B.口口相传 C.考古挖掘 D.文字记载
9、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哪一事件(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五四运动
D.八一南昌起义
10、“至元初,立总制院(后改称宣政院)。”其的职责是“掌浮图氏(佛教)之教,兼治吐蕃之事。”材料中“总制院”管辖的区域是
A.新疆地区
B.西藏地区
C.东北地区
D.台湾地区
11、汉文帝二年九月,诏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据此可知,汉文帝( )
A.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对农民的控制
C.加重农民的赋税和徭役
D.执行更加严厉刑法
12、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达到顶峰的标志是( )
A.明太祖设五军都督府
B.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C.明成祖设内阁
D.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13、西周分封制中,封国是世袭的,诸侯在自己的封国之内享有行政、军事、经济等权利。这说明
A.周王室对地方控制加强
B.诸侯权利和义务相交织
C.诸侯与周天子平起平坐
D.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
14、1616 年,口口口口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口口口口”应是( )
A.松赞干布
B.怀仁可汗
C.成吉思汗
D.努尔哈赤
15、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睡虎地秦墓竹简
B.史学著作《史记》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
16、热播美食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中说道:“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一个概念,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则离不开米饭,因此出现了中国独特的‘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你知道南方人能吃上米饭与下列哪一远古居民有关(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7、下列关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
B. 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
C. 加速了北魏封建化的进程
D. 不利于北魏经济的发展
18、下列属于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导人的是( )
A.张角
B.李密
C.黄巢
D.陈胜
19、小说《封神榜》中有关“炮烙之刑”“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描写,反映了统治者的极度暴虐腐朽。这与下列哪位统治者有关( )
A. 夏王桀 B. 商王纣 C. 周幽王 D. 周厉王
20、有专家说:“条约中有三项规定对中国的危害最大--核定关税、领事裁判权和最惠国待遇。中国人同意这些条款部分是出于权宜之计,部分是由于不懂国际法和国家主权概念。”“这些条款"出自
A.《南京条约》及其附件《虎门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天津条约》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907年朱温建立的政权——
(2)宋太祖为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3)南宋的都城——
(4)北宋时兴起的,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22、唐朝时候吐蕃王朝统一青藏高原,定都______即今西藏_______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_____________(人物)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4、结束魏晋南北朝以来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历史人物是____。
25、历史巨著《史记》的著述者是_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_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6、
( ) 陈胜、吴广 A、 实行推恩令
( ) 汉武帝 B、 大泽乡起义
( ) 秦始皇 C、 两次出使西域
( ) 张 骞 D、 修建长城
( ) 蔡 伦 E、植物纤维纸
27、公元前60年___________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正是归属中央统辖。
28、约公元前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______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9、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_____。
30、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_________。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31、连线题。请将下面与之相关的连起来。
西夏 蒙古族 赵匡胤
辽 党项族 耶律阿保机
金 契丹族 元昊
元 女真族 阿骨打
北宋 汉 族 忽必烈
3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司马光编写的编年体通史巨著——
(2)明代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
(3)“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3、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协调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历代统治者都予以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候王。”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
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夺取皇位。
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结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推动、维护、发展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形成的历史任务。
(1)材料一中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为了克服“侯王”的弊端,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制度?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诸侯王势力膨胀的问题在汉武帝时期是如何得到解决的?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