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共传九帝,时长218年。追溯历史, 终结辽朝的是( )
A.北宋
B.南宋
C.金
D.西夏
2、当文明之光照耀中华大地,我国历史开始了辉煌的篇章,我国第一个双隶制王朝是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3、参观遗址、遗迹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历史遗址、遗迹中,有助于我们了解史前农耕社会生活的是
A.河姆渡和半坡遗址 B.湖北长阳人遗址
C.山西襄汾丁村人遗址 D.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4、秦统一六国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21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5、有人说,“三国分立”中蕴育着统一的要素,下列历史事实中,不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曹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B.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
C.蜀汉的丞相诸葛亮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D.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6、与“草木皆兵、风声鹤唳”成语典故有关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7、孔子的思想被记录在
A. 《春秋》
B. 《论语》
C. 《孟子》
D. 《左传》
8、北宋初年,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
A.科举考试
B.设置通判
C.控制禁军
D.分化事权
9、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繁荣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下列选项与其无关的是( )
A.皇帝年纪太小 B.农民起义的打击
C.王莽施政的危害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10、太原市某中学历史社团开展“三晋新名片”系列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围绕“五千年中国看山西”这句话,同学们收集到一张出土于山西的精美青铜器(见如图)图片。据这件青铜器的样式和说明文字,我们可推断出
A.驯养牛是当时的一种时尚
B.当时的农业生产已经使用牛耕
C.山西的畜牧业手工业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D.“三家分晋”已经发生
11、北宋末年,一个大商人从四川到广东采购货物,他首选携带的货币是( )
A.铁钱
B.交子
C.支票
D.银票
12、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宋代吕蒙正以平民之身考中状元,并官至宰相。由两人的经历可推知
A.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B.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C.唐代贵族彻底失去特权
D.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
13、某遗址考古发现一枚针,针长82毫米,针身光滑,针尖圆锐,针眼窄小,经现代科技手段测定,此针不是木质,距今(2019年)二万年。据此推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此针可能为骨制
②这些居民已经掌握磨制和钻孔技术
③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④居民已有追求美的思想意识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清代有一位军机大臣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这首诗说明
A.军机大臣整天无所事事,靠绘画消磨时光
B.军机大臣拥有处理全国军政要务的最高权力
C.军机大臣听命于皇帝,按皇帝的旨意记录、传达
D.军机大臣替皇帝处理军政要务,要有自己的创意
15、开创蒙古帝国基业的是( )
A.铁木真
B.忽必烈
C.阿骨打
D.阿保机
16、唐朝僧人玄类曾远涉天竺学习佛法,后回国推动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天竺指的是今天的( )地区
A.日本
B.印度
C.蒙古
D.泰国
17、下图是福建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宋代所造海船,载重量一般有数百石至五千石,最大载重量可达万石。宋代海船设置了水密隔舱,增加了抗沉性和横向强度。上述文物和文字记载都说明了宋朝时期( )
A.手工业的技术水平高超
B.农业生产技术发展进步
C.中外技术交流兼容并包
D.民族经济文化交融加深
18、贺兰山下有一处被称为“神秘的奇迹”和“东方金字塔”的美丽圣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地面遗迹保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园之一。11世纪时,这里建立了一个神秘的王朝——西夏。建立这个政权的是
A.契丹族 B.党项族 C.汉族 D.蒙古族
19、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以下成语或历史典故出于战国时期的有( )
①三家分晋 ②田氏代齐 ③风声鹤唳 ④草木皆兵 ⑤纸上谈兵
A.①③④⑤
B.①②③
C.⑤
D.①②⑤
2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是指
A.项羽、刘邦起义
B.“国人暴动”
C.陈胜、吴广起义
D.牧野之战
21、唐朝时期,只身一人,西行取经的高僧是________;浮海东渡,弘扬佛法的高僧是________。
22、到_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___向社会主义________的转变。________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________。
23、儒家:代表人物是______,主张实行“______”。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另一位思想家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24、中国的奴隶社会包括夏、商、西周等几个朝代,请你把表格中对应的知识补充完整。
政权名称 | 建立时间 | 建立者 | 暴君 |
夏 | 约公元前2070年 | ______ | 桀 |
商 | 约公元前1600年 | 汤 | ______ |
西周 | 约公元前1046年 | ______ | 周幽王 |
25、(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_____是研究远古人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2)河姆渡人距今约_____年,种植水稻,半坡人距今约6000年,种植_____。
(3)炎黄部落在_____打败蚩尤;尧、_____、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4)周厉王在位时,与民争利,引发_____;公元前771年,_____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5)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是____,任用管仲为相改革,提出“_____”的口号。
26、581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以______为都城。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______。
27、概况:公元前356年,_________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上进行改革。
28、春秋时代,出现了老子创立的_________学说、孔子创立的_________学说。这些学说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体系,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9、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宋应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0、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____;明朝建立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____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
31、将下列历史人物与其成就、相关事件等连线:
刘邦、项羽 开通丝绸之路
张骞 楚汉之争
司马迁 北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 著《史记》
32、汉字是联结和维系中华民族的根,汉字书法是传统文化的瑰宝。
(1)商周时期出现的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2)秦始皇为消除文字差异,制定了笔画规整的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品《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之:夏商周时期)
材料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的大型器物叫什么名字?图二的发现在我国历史上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概括图三中孔子言论的大概意思。归纳图四中墨子倡导的治国主张的核心内容。
(中华传统文化之:秦汉时期)
材料二 内容要点: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和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和佛教。秦汉时期的文化辉煌大气,史学、文学、科学技术、艺术都有创新,许多成就具有里程碑意义。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古丝绸之路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书写了人类发展进步的新篇章。丰硕的成果表明,“一带一路”倡议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具有广阔前景。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演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答这一时期体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华传统文化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到亚欧非的?通过这条途径传入中国的外来文化是什么?习近平主席倡议的“一带一路”能够发展扩大的原因是什么?
(中华传统文化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材料四 魏晋南北朝的300多年间,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然而,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继续传承和发展着中华文明。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五
课程内容:知道祖冲之的数学成就,初步认识书法艺术。了解北方农业技术的成熟和农历。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
主要内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科学家祖冲之,书法、绘画与雕塑。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认知提示: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与文化成就。
——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议一议,在分裂割据的状态下,魏晋南北朝时期还能创造出璀璨科技文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贾思耙的《齐民要术》是一部什么种类的著作?概述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绘画与雕塑方面的成就。
(6)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淡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