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宿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汉书》记载,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第子员……传业者盛,枝叶繁滋,一经说至百万余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利禄之路然也。这一情形的出现,与汉代推行哪一政策有关(     

    A.百家争鸣

    B.重农抑商

    C.休养生息

    D.独尊儒术

  • 2、对下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

    B.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

    C.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D.土地改革后,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 3、在我国五大宗教中,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的是(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 4、公元383年,东晋的弱势军队出人意外的打败了前秦所率领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次战役(     

    A.消灭了六国残余势力

    B.激化了南北之间的矛盾

    C.奠定了楚汉之争的结局

    D.稳定了东晋在南方的统治

  • 5、下图反映的历史现象,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得益于( )

    A.优越的自然条件

    B.人口的大量迁移

    C.统治者的措施

    D.稳定的社会环境

  • 6、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自秦朝以来,历代不断整修。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长城主要是哪个朝代的成果?

    A.秦朝

    B.明朝

    C.汉朝

    D.清朝

  • 7、商朝创造了以青铜器和甲骨文为特征的文明成就,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二里头出土的铜鼎

    D.西周的毛公鼎

  • 8、北海市某学校进行探究学习,第一小组同学收集到材料如右图1。他研究的主题是(     

    1、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2、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工艺复杂

    3、商朝青铜器数量多,种类丰富

    A.原始社会时期我国出现铜器

    B.商朝我国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C.商朝“司母戊鼎”工艺高超

    D.原始社会到商朝的青铜工艺

  • 9、“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是战国时期重大事件,从此晋国不复存在。从政治斗争性质来看,反映了(       

    A.地方割据形成

    B.奴隶主权力之争

    C.诸侯王室走向腐败

    D.新兴地主夺取政权

  • 10、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做了如下笔记。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公元25年刘秀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A.王莽建新

    B.黄巾起义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 11、阅读史书是了解历史的基本途径,在《史记》《资治通鉴》中都有可能读到的历史史实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

    B.大运河开通

    C.经济重心南移

    D.玄奘西游

  • 12、哪一机构的设置可以说明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

    A. 西域都护府   B. 宣政院   C. 澎湖巡检司   D. 察合台汗国

     

  • 13、东汉以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些现象说明了(     

    A.黄帝是各民族共同祖先

    B.人口迁徙促进区域开发

    C.战乱频繁导致人口迁徙

    D.民族交融推动文化认同

  • 14、世界上最早的兵书是(       

    A.《道德经》

    B.《春秋》

    C.《孙胰兵法》

    D.《孙子兵法》

  • 15、秦朝为开凿灵渠,修筑长城,兴修骊山陵和阿房宫等经常征调全国的民工,长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据此推知秦朝( )

    A.注重发展

    B.刑法严苛

    C.强征赋税

    D.劳役繁重

  • 16、2017年,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2019年,在甲骨文发现120周年之际,中国国家博物馆依托馆藏甲骨举办“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字是中国文化传承的标志。”下列关于甲骨文说法正确的是( )。

    A.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 B.能印证《史记》中夏朝的记载

    C.体现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从未间断 D.按史料类型分类属于二手史料

  • 17、下列对道教和佛教相同之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B. 都曾被统治阶级利用

    C. 起源于不同的国家   D. 都对我国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 18、《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世袭制

    B.禅让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 19、成语一般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下列成语与春秋战国时期著名战役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围魏救赵——桂陵之战

    C.草木皆兵——马陵之战 D.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 20、在2021年12月3—4日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的方向。我国本土宗教—道教产生的时期是

    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东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后人尊崇____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22、根据下列朝代填写相应都城。

    秦朝   

    西汉   

    西晋   

    东晋   

  • 23、明朝北京城有_____ (紫禁城)、皇城、内城和外城。

  •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信息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朝开始的。

    (2)为了巩固统治,西周推行的制度——————。

    (3)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4)战国时期在成都西北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是————。

  • 25、东汉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突出,名人辈出。

    (1)东汉时,宦官 改进了造纸术,纸的使用开始普遍。

    (2)东汉时,名医 发明了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3)东汉时,名医   写成《伤寒杂病论》。

  • 26、十六国后期,鲜卑拓跋氏建立的____,逐渐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

  • 27、西汉前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的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东汉的建立者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 28、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______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 29、淝水之战前秦苻坚失败的原因:

    ①从前秦方面看:苻坚骄傲轻敌;前秦军队内部有_______,军心不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

    ②从东晋方面看:东晋______,不畏强敌,奋勇抗战,指挥得当。

    启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是力量的强弱,而是人心向背、战术得当等;民族团结、内部团结对于一个政权的成败具有重大意义。

  • 30、战国时期变法最彻底的是________国的商鞅变法。公元前________年,秦朝建立。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1)烽火戏诸侯 A 老子

    ( )(2)卧薪尝胆 B 项羽

    ( )(3)无为而治 C 周幽王

    ( )(4)乌江自刎 D 越王勾践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中国历来以兵家学说卓绝,战法奇特著称,请按下列要求回答:

    (1)战国时期战事连绵,干戈不息,请列举出这一时期著名战役三例: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2)举出秦、东汉、南北朝时期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三例: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之治“是中华文明传统政治理念的发扬光大”。载舟覆舟之喻,这是孔孟苟说过的话。贞观君臣深切感受到其中的警示意义,形成了一种民本意识。

    ——摘编自任世江《大唐的辉煌与社会风尚》

    材料二   建国初期,宋太祖将行政权、财权和兵权全部收归中央。以分化事权的办法分割相权、军权。任命文官代替武将出任地方长官,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结束了唐朝后期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陈二力

    材料三   国家置中书省以治内,分行省以治外,其官名品秩略同,所以达远迩、均劳选,参错出入,而天下事如指掌矣。

    ——摘编自虞集《道园学古录》

    材料四   

    (1)“贞观之治”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盛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北宋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积极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在地方上实行的行政制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代强化皇权的举措。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