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商业贸易的繁荣
D.对外交往的频繁
2、《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的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
A.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联姻
B.改鲜卑姓为汉姓
C.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
D.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3、历史学家汤因比指出,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这是因为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一个拥有整个中国文明覆盖范围的中央集权型帝国。汤因比认为嬴政最大的功绩在于( )
A.修建了万里长城
B.废除了分封制
C.开创了统一格局
D.推行了郡县制
4、有关重文轻武叙述不正确是
A. 宋太祖时文臣统兵的格局形成
B. 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文治局面
C. 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
D. 莫须有
5、科举制度的产生是时代的选择,它成为打破门第权贵的有利工具,给下层士子带来了公平的机会和标准,更给历史带来了自我更新的公平。这说明科举制度( )
A.消除了藩镇割据
B.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6、下图是秦朝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主要特点是( )
A.君主专制地方分权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丞相专权中央集权
D.丞相专权郡县割据
7、据记载,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农业税占全国税赋总收入的30%,工商税占70%。南宋绍兴末年,政府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而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的关税收入就达200万贯。由此可知宋代( )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C.政府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D.农业不再是主要生产部门
8、“东汉末年分三国, 烽火连天不休……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9、我国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火的使用 B. 农业生产的发展
C. 出现了国家 D. 会建造房屋
10、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应坚持的基本原则。下表中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推论 |
A | 元谋人 | 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古人类 |
B | 半坡人使用打制石器 | 半坡人处在新石器时代 |
C | 秦始皇焚书坑儒 | 根本目的是控制人民思想 |
D | 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政策 | 吸取秦亡教训,巩固自身统治 |
A.A
B.B
C.C
D.D
11、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西周
C. 商朝
D. 秦朝
12、王刚同学在百度搜索中输入“黄河流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关键词时,他最可能找到的是( )
A.大汶口遗址 B.蓝田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1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齐国管仲改革内政 B.秦国商鞅建立郡县制
C.楚国吴起改革 D.西周周王实行分封制
14、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新朝
15、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在我国维持了约1300年,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
A.隋文帝考试选拔人才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
C.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
D.唐太宗完善进士科
16、唐太宗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帝王。下列史实与他密切相关的是
A. 创立皇帝制
B. 颁布“推恩令”
C. 贞观之治
D. 设宣政院管理吐蕃
17、下列帝王中,与秦始皇对待儒家态度截然不同的是
A.汉高祖
B.光武帝
C.周文王
D.汉武帝
18、下列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出( )
A.定居生活的结束
B.从种植到采集的转变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从采集到狩猎的转变
19、他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认为世间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他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下列属于他的思想是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20、“π”是一个永远除不尽的无穷小数,它在天文、历法等自然科学方面应用广泛。世界上第一次把π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科学家是
A.刘徽
B.祖冲之
C.贾思勰
D.郦道元
21、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1)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元代最优秀的杂剧作家——
(3)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所在地——
(4)我国历史上疆域版图最大的朝代——
22、隋唐文化和外交。
①唐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___________。
②唐朝被称为诗仙的是___________。
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_。
④唐朝时,一艘艘木制帆船从日本来到中国,中日两国交流频繁。2010年6月12日,上海世博会日本国家馆日,一艘复制的日本帆船驶入了上海的十六铺码头,再现了当年的盛况。这艘船再现的是日本派___________使到唐朝学习的情景。
23、北京人生活地点:北京西南________龙骨山上。
24、根据玄奘口述,由其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____年,后梁政权建立,唐朝至此灭亡。
25、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铸造技术采用“______”,包括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序;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其中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26、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_______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_______建筑。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迄今为止最早的_______水井。
27、宋代在中国古代史上影响深远。
(1)宋神宗时期为了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进行的改革是______。
(2)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______时最终完成。
(3)宋代农业发达,从越南引进了新的水稻品种--______。
28、“过着定居生活,工具以磨制石器为主,已广泛制作和使用陶器”,黄河流域最早体现上述特征的原始人类是( )
A. 河姆渡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人 D. 大汶口人
29、 隋朝大运河故选__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
30、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图中反映的是________,这条交通道路从________出发。
(2)这条道路的开通与我国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人物)出使________有关。
(3)为了巩固这一成果,该王朝设置了________。
31、配伍填空:请将内容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阿骨打 ( )陈桥兵变
B李春 ( )赵州桥
C李白 ( )画圣
D吴道子 ( )诗圣
E杜甫 ( )诗仙
F赵匡胤 ( )戏剧家
G寇准 ( )郾城大战
H岳飞 ( )金太祖
I元昊 ( )大夏皇帝
J汤显祖 ( )澶州之战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汉武帝时统一铸造的钱币―
(3)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
(4)释迦摩尼创立的宗教―
33、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迁徙汇聚,交流互补,冲突交融,推动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唐代)王昌龄《出塞二首》
材料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南宋)岳飞《满江红•写怀》
(1)两段诗词中的“胡”各指什么少数民族?
(2)历代统治者采用的民族政策不尽相同,衍生出了一系列典型事件,请完成下列表格中左右两列信息的匹配(一一对应,答案填字母)。
①___②D③___④___⑤B⑥___
(3)基于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