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胡杨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A.公元前19世纪前期 B.公元前21世纪前期

    C.公元前20世纪后期 D.公元21世纪70年代

  • 2、六年级同学观看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其中可以看到的生活场景可能有

    ①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②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③北京人共同劳动,分享劳动成果④山顶洞人有审美意识,磨制一些染色的石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3、“知己知彼者,百战不殆”是出自:

    A.孔子的《论语》 B.老子的《道德经》

    C.孙武的《孙子兵法》 D.孙膑的《孙膑兵法》

  • 4、与春秋后期越王勾践称霸有密切关系的是(  )

    A. 卧薪尝胆 B. 尊王攘夷 C. 退避三舍 D. 围魏救赵

  • 5、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他们的描述符合墨家思想的是

    A.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的变化,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

    B.乙生说:穿衣服体现了人们的身份地位,什么样的身份就穿什么样的衣服

    C.丙生说:讲究衣服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旧的衣服也未尝不好

    D.丁生说:穿衣服何必麻烦,按照统一的规定,大家穿一样的制服就可以了

  • 6、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A.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B.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D. 道教产生:奠定传统文化的根基

  • 7、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在我国秦朝时也建立了监察体制,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太尉 C.郡县长官 D.御史大夫

  • 8、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下图这样的知识线索,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 秦朝

    B. 新朝

    C. 西汉

    D. 东汉

     

  • 9、最终推翻秦朝统治的起义军领袖是

    A.陈胜

    B.吴广

    C.项羽

    D.刘邦

  • 10、宋朝的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大量销往国外,国外尤爱中国的瓷器,洁白细腻,造型优美。北宋的某地土质独特,烧制出来的瓷器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个地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它就是(     

    A.江西景德镇

    B.江苏毛公洞

    C.河南大营镇

    D.河北涧磁村

  • 11、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城濮之战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2、宋朝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A. 市舶司

    B. 中书省

    C. 转运使

    D. 海关

  • 13、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这表明

    A.江南开发加速,农业多种经营

    B.南方农业发达,经济重心南移

    C.南方赋轻役稀,社会相对安定

    D.南方相对稳定,城市经济繁荣

  • 14、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 15、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试之举的是(  )

    A. 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 16、改革常常伴随着利益格局的调整。按照商鞅变法的规定,应该获得奖励的人有( )

    ①勤于耕织的人 ②经商的人   ③战场立功的人   ④固守传统的贵族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 17、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概括最为恰当的是 (   )

    A.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 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分裂加剧

  • 18、成语“乱七八糟”源于两个历史典故。“乱七”与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八糟”则与晋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两次变乱的共同原因是(     

    A.推恩令的实行

    B.地方诸侯势力强大

    C.君主专制统治腐朽

    D.民族矛盾激化

  • 19、西汉时期的张骞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做出了巨大贡献。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长安

    B.洛阳

    C.大秦

    D.安息

  • 20、“王与马,共天下”是对哪一历史时期政治局面的描述(       

    A.南北朝

    B.西晋

    C.东晋

    D.东汉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隋炀帝时正式设置________,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武则天对应举之人亲自出题面试,开创了__________

  • 22、我国古代随着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著作。请完成下列表格(填写作者或代表作)。

    作者

    著作

    李时珍

    《①》

    宋应星

    《②》

    《农政全书》

    《红楼梦》

    施耐庵

    《⑤》

    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_;⑤______

  • 23、制度是政治文明的体现.下左图反映的是创建于西周时期的___________制;下右图印证了___________在秦国的变法举措,该变法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昆曲的传世之作一例——________

    (2)明朝时出现的著名商帮两例——________

    (3)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________

     

  • 25、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________

  • 26、填空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种文字是________

    (2)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________

    (3)汉武帝时期,为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被派遣出使西域的使者是________

    (4)《史记》被誉为“二十四史”的开山之作,它的作者是________

    (5)东晋时期,被后人尊称为“书圣”,行书代表作《兰亭集序》,此人是________

     

  • 27、把下列历史人物的思想言论或成果代码,填到对应的历史人物的括号内。

  • 28、____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江西____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 29、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请填写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

    (1)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表明,已经开始了 (填写粮食作物名称)

    的种植,原始农业兴起。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 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战国时期,________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称“天府之国”。

    (4)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南朝时的   ,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 30、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是最后一个国君残酷暴虐。

    (1)夏朝最后一个国君   统治残暴,无休止地征发劳役,致使民不聊生。

    (2)商朝最后一个国君   修筑豪华宫室园林,“酒池肉林”,设炮烙之刑。

    (3)西周最后一个国君   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烽为戏诸侯”,使百姓流离失所。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朝代(或政权)与它的都城连接起来。(只填写相应的数字,每空1分,共4分)

    朝代(或政权)       都城

    A.西夏            ①大都

    B.契丹            ②兴庆

    C.元朝            ③临安

    D.南宋            ④上京

    答:A—(     B—(      C—(     D—(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夏、商、西周的三位暴君。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

    ——《明太祖实录》

    (1)请回答: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朱元璋立下的这条“祖训”并没有使大明江山万代永存,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当时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和,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2)想一想: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