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岳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下图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与汉字很相似,是仿照汉字创造的。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契丹文字                     西夏买牛契约

    A.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B.礼乐文明的确立

    C.汉唐盛世文化的出现

    D.农牧文化的交融

  • 2、《宋书》记载:“三十年间……民有所系,吏无苟得。家给人足,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盖宋世之极盛也。”这体现了南朝宋代(   )

    A.经济繁荣 B.政治腐败 C.文化落后 D.社会动荡

  • 3、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东汉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人口大大增长的局面,史称其统治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大一统的王朝

    D.千古一帝

  • 4、考古人员在对北京人遗址进行发掘时,不会发现哪类物件(       

    A.穿孔的骨针

    B.厚达数米的灰烬堆

    C.粗糙的石器

    D.已经炭化的木棒

  • 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北宋与辽对峙

    B.北宋与金对峙

    C.南宋与金对峙

    D.北宋与西夏和议

  • 6、今年春晚节目,河南台的《唐宫夜宴》火遍全国。14名女舞蹈演员扮演的唐俑用婀娜多姿,秀逸韵致的舞姿将大唐盛世的传统文化形象完美地呈现给大家。那么唐俑反映了当时哪一商业繁盛:(     

    A.印刷业

    B.中医业

    C.制陶业

    D.造纸业

  • 7、成语蕴含的历史信息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历史教学也有特殊的价值。下列成语与刘邦、项羽楚汉相争史实有关的是(     

    A.四面楚歌

    B.破釜沉舟

    C.纸上谈兵

    D.退避三舍

  • 8、发生于东汉末年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和宗教结合起来的农民起义是(     

    A.大泽乡起义

    B.绿林赤眉起义

    C.黄巾起义

    D.黄巢起义

  • 9、公元前328年,秦国伐魏,夺取了上郡,于是今陕西地方全入秦国版图。这一情形的出现是因为秦国(       

    A.主张以德治国

    B.赋税徭役重

    C.顺应改革潮流

    D.统一了车轨

  • 10、“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材料反映的是下列哪一局面

    A.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B.文景之治

    C.陈胜、吴广起义 D.王莽改制

  • 11、学习历史必须了解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下列朝代与图示中①对应的是(       

    A.两晋

    B.南北朝

    C.十六国时期

    D.五代十国

  • 12、“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卧薪尝胆”等成语反映了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特点是( )

    A.周王室衰微

    B.奴隶制建立

    C.诸侯争霸

    D.封建制形成

  • 13、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发展生产是为了( )

    A. 做开明君主   B. 改善人民生活   C. 巩固封建统治   D. 给百官做榜样

  • 14、《百家讲坛》主讲人孟宪实副教授曾做客《扬州讲坛》,主讲“唐太宗的治国艺术”。下列选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讲话内容中的是

    A.唐太宗居安思危,以民为本

    B.唐太宗精简机构,合并州县

    C.唐太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D.唐太宗创立科举,选拔贤才

  • 15、唐朝史学家沈既济说:“太后颇涉文史…君临天下二十余年,当时公卿百辟,无不以文章达,因循日久,浸已成风。”材料描述的是武则天(     

    A.首设进士科

    B.首创武举

    C.首创考试选官制度

    D.大力发展科举制

  • 16、如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人物

    评价

    司马迁(西汉)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李贽(明)

    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

    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

    A.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

    B.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

    D.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 17、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是

    A.黄帝   B.禹   C.秦孝公 D.秦始皇

     

  • 18、下面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新解放区土地占有情况的调查统计表。此表最适宜评述土地改革的(     

    项目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不足7%

    57%以上

    占有耕地总数

    50%以上

    14%

    A.背景

    B.时间

    C.过程

    D.结果

  • 19、《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A.周王室衰微

    B.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C.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D.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 20、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开始出现铁制农具的时期是

    A.商朝时期

    B.西周时期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李白享有的美誉是_____

  • 22、填空题宋朝出现的专门娱乐场所叫_________,宋朝出现的插秧农具叫_________。

     

  •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制度。

    (1)将部落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______

    (2)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______

    (3)秦朝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模式——______

  • 24、(1)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是——( 

    (2)发生在约公元前1046年,导致商朝灭亡的战役——( 

    (3)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4)西周建立者是——( 

  • 25、南宋抗金名将______在郾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被秦桧所害。抗元大臣______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 26、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史称_________

  • 27、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 28、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________。我国有文字可靠的历史从________开始的。

    4战国时期,蜀郡郡守李冰修建了__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_______”。

     

  • 29、战国后期秦国在岷江上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是_____

  • 30、中国的传统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两汉时期已发展到了较高水平,东汉末年的名医________,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下列观点的序号填在与它对应的人物括号里

    (1)孔子( )A“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2)墨子( )B“民贵君轻”,

    (3)孟子( )C“仁者爱人”,有教无类

    (4)老子( )D“兼爱”,提倡节俭

    (5)韩非( )E强调依法治国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历代政府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不同举措。

    (1)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西起______,东到________的“万里长城”。

    (2)为了巩固政权,汉高祖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____________的政策。

    (3)光武帝在位期间,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权力,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

    (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谁的建议采取哪一措施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写出其中一项)

    (4)汉武帝派哪两位大将抗击匈奴,守卫北部边疆的安全?

    (5)汉武帝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