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沈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宋真宗的《劝学篇》中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从中可以了解到的史实有( )

    ①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②科举制产生深远影响 ③宋朝开启“偃武兴文”的风尚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③

  • 2、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西边的国家是( )

    A.赵国

    B.楚国

    C.齐国

    D.秦国

  • 3、汉朝时开辟的海上丝绸之路是从我国哪里出发的?(     

    A.山东沿岸

    B.东南沿海港口

    C.浙江沿岸

    D.长江下游港口

  • 4、仔细看下图,你认为哪一枚钱币是秦朝统一后使用的( )

    A.  B.

    C.  D.

  • 5、创编了保健操“五禽戏”的东汉名医是

    A.华佗 B.张仲景 C.祖冲之 D.贾思勰

  • 6、“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这句话描绘出12世纪蒙古草原的混战局面,结束了该局面的是:(  )

    A. 铁木真   B. 忽必烈   C. 冒顿单于   D. 耶律阿保机

     

  • 7、司马迁所著《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A. 纪传体通史   B. 编年体通史   C. 断代史通史   D. 纪传体断代史

  • 8、要想了解7世纪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

    A.《金刚经》

    B.《史记》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 9、唐朝灭亡后,“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灵涂炭。”该材料描绘的是(     

    A.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C.陈桥兵变

    D.五代十国的更迭

  • 10、汉武帝时,出使西域的是

    A. 张骞

    B. 董仲舒

    C. 主父偃

    D. 司马迁

  • 11、“百代都行秦政制”指的是秦朝开创的制度被以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这个“制”包含了下列哪一项内容(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 12、贾谊的《过秦论》是影响中国历史的十篇政治文章之一。贾谊认为:为政者必须施仁政,不能反人民,否则,人民必会“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最初是用来描述(     

    A.项羽起义

    B.刘邦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国人暴动

  • 1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中医大显神威。早在东汉时期,名医张仲景写成全面阐述中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的医学巨著

    A.《伤寒杂病论》

    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

    D.《水经注》

  • 14、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的年谱(部分)。下列对此历史人物的补充说明,正确的是(     

    中国某历史人物年谱(部分)

    时间

    626年

    630年

    641年

    649年

    事件

    即皇帝位

    征东突厥,俘颉利可汗,后被尊为“天可汗”

    遣文成公主远嫁吐蕃

    崩,葬昭陵

    A.建隋朝,灭陈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B.轻徭薄赋,虚心纳谏,成就“贞观之治”

    C.创科举,开运河,加强南北经济联系

    D.励精图治,整顿吏治,铸就“开元盛世”

  • 15、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十分发达

    B.图二说明夏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表明洛阳曾经是我国的统治中心

    D.上述三幅图均展示了西周的灿烂文明

  • 16、历史学家翦伯赞称赞一位人物时这样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父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该人物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A.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B.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

    C.建功立业

    D.控制西域各族

  • 17、南宋时期,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的著名将领是

    A. 岳飞

    B. 秦桧

    C. 赵构

    D. 阿骨打

  • 18、兴起于北宋,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苏州

    C.泉州

    D.杭州

  • 19、唐太宗在其所著的《帝范》中说:“智者取其谋,愚者取其力,勇者取其威,怯者取其慎,无智、愚勇兼而用之。故良匠无弃材,明主无弃士。”由此可见,唐太宗主张(     

    A.文治武功

    B.君主要虚心纳谏

    C.量才用人

    D.要提高官员素养

  • 20、西汉初年,大诸侯的领地不到一万户,而小诸侯的领地只有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大诸侯的领地可以达到万户,而小诸侯的领地也成倍增加,变得富饶繁荣。由此可见(     

    A.汉朝实现了大一统

    B.休养生息政策发挥了作用

    C.统治者重视农业

    D.地方豪强地主被消灭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北宋司马光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与司马迁的《________》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著作,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

  • 22、配伍填空:请将内容相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A阿骨打

    ( )陈桥兵变

    B李春

    ( )赵州桥

    C李白

    ( )画圣

    D吴道子

    ( )诗圣

    E杜甫

    ( )诗仙

    F赵匡胤

    ( )戏剧家

    G寇准

    ( )郾城大战

    H岳飞

    ( )金太祖

    I元昊

    ( )大夏皇帝

    J汤显祖

    ( )澶州之战

  • 23、古代许多著名的战役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联合各地力量灭亡商朝的战役是________;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周。

  • 24、北宋前期,在 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 25、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_》,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 26、民族交融表现

    经济、习俗方面:少数民族学习汉族的农业技艺,从事农业生产,成为_____。而汉族人民学习少数民族的畜牧经验,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融入到汉族的生活中。

    政治制度:北朝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______,实行君主专制制度。

    文化方面: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已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_____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

    民族心理: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_____逐渐减少

  • 27、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请根据描述写出下列内容。

    (1)商周时期出现的   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2)秦始皇为消除文字差异,制定笔画规整的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汉代____的发明,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4)王羲之的代表作品____,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的境界。

  • 28、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

     

     

     

  • 29、《春秋争霸形势图》中①处所在的诸侯国的名称是_____;在《战国形势图》中②处发生的战争是_____

  • 30、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对战争。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

    战争   条约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第二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西周分封制是一种社会等级制度。请自上而下依次列举出四个贵族等级名称。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识图释图

    (1)在图中正方框内填写战国时期的主要国家名称。

    (2)写出最终统一的国家和其灭六国顺序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