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长沙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史称“开元盛世”的时代,他显摆的物件不可能有

    ①富丽精美的唐三彩②美感别致的冰裂纹瓷器

    ③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④配有指南针的海船模型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2、两宋时期都曾出现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北宋时曾与辽、西夏三国鼎立,南宋与金也曾形成长期对峙局面。这两种局面最终都被打破,分别源于两个民族的崛起,这两个民族分别是(     

    A.契丹族、党项族

    B.契丹族、女真族

    C.党项族、女真族

    D.女真族、蒙古族

  • 3、“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周口”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北京市

    B.陕西省

    C.浙江省

    D.云南省

  • 4、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A. 颁布“推恩令”

    B. 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 商讨派谁出使西域

    D. 商议修长城

  • 5、除神话传说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发现表明,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

    A.河姆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半坡人

  • 6、“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中的“英雄”是

    A. 郑成功

    B. 戚继光

    C. 郑和

    D. 康熙帝

  • 7、下列古钱币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是(     

    A.

    B.

    C.

    D.

  • 8、东汉时,蔡伦被封为“龙亭候” 《时代》周刊推出“有史以来的最佳发明家”栏目,蔡伦上榜,其依据应该是他

    A.编写了《道德经》 B.改进了造纸术

    C.发展了中医理论 D.出使西域立功

  • 9、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十分重视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根据下表内容,指出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便于文化交流与发展

    B.巩固中央对全国的统治

    C.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D.促进各民族间的交往

  • 10、每年的农历“三月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都会在河南省新郑市隆重举行。共同的血缘、相同的情怀使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吸引了大批海内外华人。这是因为黄帝(   )

    A. 曾经打败了炎帝

    B. 教民开垦耕种,创造了文字

    C. 与炎帝一起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 制作了音律,发明了算盘

  • 11、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你知道老师引用教育学生的思想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A.《韩非子》 B.《孙子兵法》 C.《诗经》 D.《道德经》

  • 12、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13、聂耳一生短暂却影响深远的原因是

    A. 英勇牺牲在抗日前线   B. 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C. 发明了联合制碱法   D. 创作了《阿Q正传》

  • 14、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出现皇帝称号的朝代是(     

    A.汉朝

    B.秦朝

    C.商朝

    D.晋朝

  • 15、下列选项属于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是( )

    ①变法顺应了封建制度发展的历史趋势 

    ②变法得到所有贵族的拥护

    ③变法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④敢于同旧的势力进行斗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 16、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做的什么事情促进了教育向民间发展,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A.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B.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

    C.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规范

    D.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 17、农民起义是一个具有广泛应用的术语,通常意味着失去土地的农民的起义,反抗既成的秩序或建制。关于农民起义叙述正确的是

    A.大泽乡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B.刘邦率领农民军,歼灭了秦军主力

    C.黄巾起义发生在西汉末年

    D.黄巾军的领导者是陈胜吴广

  • 18、隋朝对中国历史有重要的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  )

    A. 创立了科举制   B. 重新统一了中国

    C. 开通了大运河   D. 发展了社会生产

     

  • 19、秦末农民战争中,首先攻占咸阳的是(     

    A.项羽

    B.韩信

    C.吴广

    D.刘邦

  • 20、《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总结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下列史实有可能在《资治通鉴》中查到的是

    A.武则天称帝

    B.戚继光抗倭

    C.明成祖迁都

    D.元朝开凿两段新运河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公元前_______年,秦孝公起用_________变法。

  • 22、______(人物)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诗圣”:清代曹雪芹的《______》,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

  • 23、(1)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有东渡日本的僧人 和西行天竺的

    (2)960年,后周大将 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定在上京临潢府。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

  • 24、根据提示回答:

    (1)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__________

    (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_____

    (3)商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

    (4)__________主持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5)以少胜多,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__________

  • 25、将下列朝代按先后顺序排列。

      三国两晋 秦朝 周朝    

  • 26、相关链接题

    1)掌握水稻种植技术的我国先民是:______

    2)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称呼反映的西周政治制度是:______

    3)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领导者是:______

    4)建议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代名臣是:______

    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

  • 27、图二是诸子百家中_________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张是___________

  • 28、公元前138年,________出使西域。此后汉朝与西域的往来日益频繁,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线,被称作________

  • 29、历史巨著《史记》的著述者是_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_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 30、清朝的戏剧,剧种和剧目多,内容丰富多彩,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170万年前 北京人 建立夏朝

    70万至20万年前 河姆渡原始居民 祖国境内最早人类

    7千年前 炎帝、黄帝   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约四五千年前 种植水稻

    约公元前2070   元谋人 在涿鹿大败蚩尤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东周的建立者——

    (2)相传在黄帝时期发明算盘——

    (3)主持修建都江堰——

    (4)巨鹿之战大败秦军——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统一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比起秦以前的封建时代来,显然是进入了新的时代,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因此,他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后来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摘自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经济方面,经过汉初几十年的恢复,已积累起足够的财富,具备一定实力。这样,主张无为黄老之学,显然已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西汉王朝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加强专制。而要使这个政权的统治强化,必须首先改变那种软弱无力的无为而治,代之以强化中央集权的政策。

    ——摘自林剑鸣《秦汉史》(上册)

    材料三   统一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体系形成的前提,我国历史上有相当长的分裂时期,但这并不是主流,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主要原因是政治和民族关系,经济、文化、宗教等不占主导地位。这就使我国历史上分裂缺少必要社会基础。因此,无论怎样的分裂,或者分裂的主体来自哪个民族,最终还是走向统一。

    ——摘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他”是谁?“延续二千年之久的封建体制”指的是什么体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统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将治国思想进行调整的原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和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历史上分裂的主要原因,并概括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