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受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春秋五霸的出现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战国七雄的纷争
2、北京人所用石器原料有脉石英、绿砂岩、石英岩、水晶等,他们懂得对不同的石料采用不同的制法。制作这些石器主要是用来( )
A.狩猎采集
B.人工取火
C.农作物种植
D.制作彩陶
3、北宋初,四川地区使用铁钱,但携带很不方便。宋真宗时,成都16家富商联合发行一种纸币,叫做“交子”,用来代替铁钱在市场上流通。南宋时,纸币的需求量更大,政府就大量印行纸币。这表明“交子”( )
A.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B.不具有市场流通交易凭证的功能
C.是宋政府敛聚财富的主要手段
D.提高了四川富商的社会地位
4、这是在一个部落遗址中出土的骨耜(下图),用它挖土,既可减轻劳动强度,又能提高劳动效率。使用它的原始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居民
5、我国古代科技文化一直发达,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的是( )
A.张仲景
B.华佗
C.司马迁
D.祖冲之
6、某导演拍摄了一部反映北宋社会生活的电视剧,请找出与史实不符的内容
A.东京市民到“瓦子”(瓦肆)看戏
B.元宵节时大相国寺大殿前设乐棚供皇家乐队演奏
C.街道两旁酒店、茶楼比比皆是
D.艺人在街头说唱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7、两汉时期,社会经济的繁荣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人们在许多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下列人物与成就相对应并符合题意,正确的是( )
①蔡伦——造纸术 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③华佗——麻沸散 ④祖冲之——《史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9、商朝时的国家档案用什么文字书写(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隶书 D. 楷书
10、学习历史可以有多种途径,下列途径不可以用来寻找历史的是( )。
A.传说与神话
B.化石
C.想象
D.考古
11、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12、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属性之一。下列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牧野之战 ②长平之战 ③巨鹿之战 ④垓下之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
13、成语“风声鹤唳”“投鞭断流”与下列哪一战役有关
A.官渡之战
B.赤壁之战
C.淝水之战
D.巨鹿之战
14、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1973年在长江流域某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的木建筑遗址、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骨骸。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15、随着宋代商业活动的发展,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也是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是( )
A.半两钱
B.“交子”
C.五铢钱
D.“会子”
16、老王一家在1890年为了谋求生路到重庆做生意,8年后他们会遇到下列哪种情况
A.老大听人议论道光帝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B.老王在《申报》上看到太平军痛打华尔的一则消息
C.老二从西部回来告诉家人俄国侵占中国西北部7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
D.老三在一家日本工厂打工
17、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是
A.齐
B.楚
C.燕
D.秦
18、香港和澳门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在中国近代被列强侵占,成为殖民地。今年(2017)是香港回归祖国( )
A.18周年
B.20周年
C.25周年
D.30周年
19、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对下列哪种瓷器的由衷赞美()
A. 唐三彩
B. 白瓷
C. 青瓷
D. 景德镇瓷器
20、“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是两汉时期的盛世局面,它们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休养生息政策③轻徭薄赋④减轻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21、唐太宗时,___________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明朝中期,___________基本解除了东南沿海的倭患,是一场反侵略战争。
22、________年,元军攻灭南宋残部,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________年4月,百万大军在李自成的统一指挥下,对北京城发起猛烈进攻,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23、甲骨文是中国_____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朝人______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法。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
24、司马光的《____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与司马迁的《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司马光和司马迁被后人称为“__________”。
25、____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____时期,牛耕的进一步推广,成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26、战国初年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________、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27、____之战后几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____之战后,曹.孙.刘三分天下的局面实际形成。
28、1927年8月1日,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人的领导下,革命军在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29、清小说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作品是_____。
30、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____。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战役名称。
(1)周武王灭商
(2)秦军主力被歼灭
(3)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4)形成三国鼎立局面
33、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它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商鞅很清楚秦国羸弱的根源在哪里,简单地说是三个“低下”,一个“落后”。三个“低下”,一是生产力低下,二是行政效率低下,三是军队战斗力低下。一个“落后”是生产关系落后。要改革的话,肯定要从这四方面下重手。
——《“商鞅变法”精神实质的再思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商鞅为了解决三个“低下”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魏主”把都城迁到了哪?魏主“易旧俗”的内容有哪些?(写出两点即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和材料三两次改革共同的历史作用。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4)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