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末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写下光辉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领导唐末农民起义的是
A.黄巢
B.张角
C.朱温
D.李渊
2、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等级制
3、魏晋南北朝时,北方人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C.北方人口多,无地耕种
D.北方战乱多,南方相对安定
4、(题文)在联合国大厅里,赫然写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中国格言,并被世界确认为人类社会应该确保的道德底线。这句2 000多年前的中国格言出于《论语·颜渊篇》,它属于哪一家言论( )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5、“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两宋之交,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最强音是
A. 对敌人的仇恨
B. 对收复失地的渴望
C. 对人民生活的同情
D. 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6、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诸侯国有800多个,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到了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人口大量减少
B.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C.国家疆域扩大
D.诸侯地位一落千丈
7、“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人,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受到民众爱戴。”这位传说中的伟大人物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8、东汉后期的政治特点是
A.诸侯四起争夺王位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强
C.暴政治国怨声载道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9、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是一部( )
A. 地理学著作 B. 药物学著作
C. 工艺百科全书 D. 农学著作
10、《礼记,礼运》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实行的( )
A.世袭制
B.禅让制
C.等级制
D.郡县制
11、农具的改进及广泛应用,对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如图所示曲辕犁最早出现的朝代是( )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西晋
12、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发展作用很大,成都平原之所以成为千里沃野,得益于( )
A.白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13、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
A.百家争鸣的局面
B.诸侯争霸的局面
C.竞相改革的局面
D.商业繁荣的局面
14、东晋时期,民间流传着一句话,叫作“王与马,共天下”。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民间的这一说法反映了( )
A.皇权逐步走向衰落 B.士族成为东晋政权主要支柱
C.相权严重威胁皇权 D.南方政治文明仍落后于北方
15、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能反映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是( )
A.干栏式房屋
B.半地穴式房屋
C.出土的稻谷
D.铜鼎
16、连环画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下列连环画中反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是
A.
B.
C.
D.
17、西周社会形成金字塔似的森严等级: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士,他们都属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广大平民和奴隶。这种等级制度的形成主要源于什么制度的实行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集权制
18、李华同学在图书馆翻到一本没有封面的古代史书,目录如下图,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本书是
A.《论语》 B.《左传》 C.《资治通鉴》 D.《史记》
19、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
A.霍去病 B.主父偃 C.蒙恬 D.张骞
20、位于北京府学胡同的文天祥祠,曾是元朝囚禁文天祥的土牢。下列属于文天样所写名句的是( )
A.“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
D.“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21、为加强君主专制,_____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1) 7世纪,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吐蕃政权是 。
(2) 10世纪初,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他是 。
(3) 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4) 1616年,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3、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24、清朝道光年间形成的______,被誉为“国剧”。
25、江淮大地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填写相关内容
(1)在安徽宿州爆发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______ 。
(2)______之战,东晋以少胜多,阻止了前秦南下的步伐
(3)齐桓公任用_____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
26、刘邦打败了项羽,统一了全国,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________。
27、北宋时兴起的_____,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_____的前身是徽调,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28、(1)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有东渡日本的僧人 和西行天竺的
(2)960年,后周大将 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定在上京临潢府。
(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澶州城下。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 力劝皇帝亲征,最终打退辽军。
2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生活在________流域。
30、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________
(2)秦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的政治制度。________
(3)沉重打击东汉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的东汉末年农民起义。________
31、连线题
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前207年,巨鹿之战 (1)东晋与前秦进行的战役,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2)200年,官渡之战 (2)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208年,赤壁之战 (3)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4)383年,淝水之战 (4)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32、列举唐朝三省六部制的三省和六部名称。
33、秦始皇、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他们对中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了许多贡献。下面我们一起探究他们的历史功绩。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汉兴,接秦之弊,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毛色纯一的驷马),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淮书》
材料三 如图是西汉初期中央与封国力量对比
材料四 汉武帝统治时期,把铸币权收归中央,还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材料五 “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已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创立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在该制度中,皇权有何特点?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汉初出现了什么社会问题?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此汉初统治者采取了哪些解决措施?
(3)如图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如何应对?
(4)材料四中“在全国各地设盐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而实行的政策是什么?这一政策的作用如何?
(5)根据材料指出毛泽东是如何评价汉武帝的?你认为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