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时空观念是中学历史重要核心素养之一,为了更好梳理中国现代史知识脉络,小乐同学做了如下的时间轴,其中( )
A.①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②段进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③段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变
D.④段时期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词与我国哪一传统节日有关?
A.春节
B.元宵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3、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导致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原因是( )
A.重武轻文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科举取士制度
4、“神农耕而作陶”反映了
A.半坡居民过着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B.大汶口墓葬出土大量陶器随葬品
C.原始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产生
D.原始居民中开始出现了贫富分化
5、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唉”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一场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6、元朝出现了元曲,戏剧空前发达,其中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
A.马致远
B.郑光祖
C.关汉卿
D.王实甫
7、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生活时期大约所在的位置
A.A
B.B
C.C
D.D
8、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的有
①苏轼 ②关汉卿 ③辛弃疾 ④李清照 ⑤司马迁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⑤
9、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该童谣反映当时的政治状况是( )
A.政治腐败
B.经济萧条
C.民族矛盾尖锐
D.军事实力弱小
10、“周敬王十五年(公元前504年),置白邑,封楚平王之孙白胜为白公。三十一年白胜遣家臣石乞筑城于零水之畔,称白公城。”(引自《白公城·百度百科》)这段关于慈利县白公城的史料说明,在春秋战国时期,慈利县属于哪个诸侯国?( )
A.齐国
B.楚国
C.白公国
D.秦国
11、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仓颉
12、如图所示为光武帝统治时期的施政措施,其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 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
A.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B.消除了民族矛盾
C.杜绝了贪官污吏现象
D.导致了朝政腐败
13、“楚汉之争”是指秦朝灭亡后,为了争夺帝位( )
A.刘备和曹操领兵争战
B.嬴政和项羽领兵争战
C.项羽和章邯领兵争战
D.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
14、考古学家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北郊发现并发掘了一座古墓,出土了一批铜钱,经考古认定这一古墓为秦朝墓葬。该批铜钱的文字与形状,应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15、《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录:“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其重要作用在于( )
A.促成了“文景之治”
B.建立了郡县制度
C.加强了思想控制
D.巩固了国家统一
16、唐朝时,著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是( )
A. 扬州 B. 长安 C. 逻些 D. 洛阳
17、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18、下列哪种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A.家畜饲养 B.农作物种植 C.磨制石器 D.城市的出现
19、唐初,妇女骑马出行以纱巾蔽罩全身。中唐初更改为“胡帽”,露出面容,不再有蔽首的东西。中唐以后,露颈袒胸。这样的变化体现唐代( )
A.妇女地位的提高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社会风气的开放
D.民族政策的开明
20、直接导致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的历史事件是
A. 西晋灭亡 B. 五胡内迁 C. 黄巾起义 D. 八王之乱
21、420——589年,中国南方相继出现了宋、梁、陈四个王朝、史称“______”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作品。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3)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4)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3、西汉的建立者是________,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局势,汉高祖采取了________政策。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为“________”。
24、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______”。
25、填空题
(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幅对联中涉及到历史上的两个人物是___和___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____说的。
(3)鲁迅评价这部书:“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书是____
(4)____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作者___被后人称为是“书圣”。
(5)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___
26、朱元璋为监视官民,设立了特务机构__________;清朝大兴__________,造成了社会恐怖,禁锢了思想。
27、北方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是________。
28、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
29、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尊称为_______。
30、由于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他被誉为“( )”。
31、将右侧的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使下列政权与少数民族相匹配
A.元 ______ ①契丹族
B.辽 ______ ②党项族
C.西夏 ______ ③女真族
D.金 ______ ④蒙古族
E.清 ______ ⑤ 满
32、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其组织机构与职能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综合《中华文明》《凤凰网》部分内容
材料二 如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合示意图》
材料三 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行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1)依据材料一,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2)汉武帝采取哪项政治措施使诸侯王无力对抗中央?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汉王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政治方面的共同点。
(3)写出材料二中A处和B处的政权名称。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