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德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这些场所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B.士大夫的提倡

    C.达官贵人的需要

    D.农产品交换需要

  • 2、下列哪一政权不是“五代十国”中“五代”中的政权(  

    A.后梁

    B.后汉

    C.后晋

    D.后蜀

  • 3、假如你是秦朝人,你购物时使用的钱是(     

    A.圆形方孔的“半两”钱

    B.方形圆孔的“半两”钱

    C.圆形方孔的“五铢”钱

    D.刀币

  • 4、□□□统治时期,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应该填写的是( )

    A. 唐玄宗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隋炀帝

  • 5、“天下之大,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种情况在战国时期产生了变化,出现了“私田”,其根本原因是          

    A.劳动者们的辛勤劳作

    B.生产力的发展

    C.奴隶主们大量开垦荒地

    D.牛耕的推广和使用

  • 6、一代伟人孙中山的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中的“轩辕”被称为中华文明的“人文始祖”。他是

    A. 黄帝

    B.

    C.

    D.

  • 7、下列主张中,属于道家思想的是

    A.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B.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C.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 8、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在经济上打击封建地主阶级的行动是

    A.陕北起义震惊全国

    B.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

    C.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D.共进北京推翻明朝

  • 9、中央集权国家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修建规模庞大的工程。下列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四羊方尊

    B.敦煌石窟

    C.明长城

    D.赵州桥

  • 10、元朝统治者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图所示印章是元朝政府对哪一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时所用

    A.新疆地区

    B.西藏地区

    C.台湾地区

    D.云南地区

  • 11、下列力劝宋真宗亲征的宰相是(        

    A.文天祥

    B.房玄龄

    C.姚崇

    D.寇准

  • 12、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强大凝聚力的民族。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大禹

    B.炎帝、蚩尤

    C.蚩尤、大禹

    D.炎帝、黄帝

  • 13、“光盘行动”是公众自发发起的一项主题为“从我做起,今天不剩饭”的公益活动。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同时又提倡“节俭”、“节用”。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 14、循环经济是在物质的循环、再生、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一种建立在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也是人类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发展模式在下列哪位人物的创新中能得到体现

    A. 扁鹊

    B. 华佗

    C. 张仲景

    D. 蔡伦

  • 15、“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这一诗句描述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 16、宋代“瓦子”中圈出来许多专供说书、唱曲、杂剧、杂技、蹴鞠等演出的圈子,称为

    A.大瓦

    B.勾栏

    C.下瓦

    D.大相国寺

  • 17、吴晗在《朱元璋传》中提道:“朱元璋继承了历代皇权走向独裁的趋势,对官僚机构大加改革,使其更加得心应手,忠实可靠地为皇家服务。”使朱元璋走向独裁的改革措施是

    A.废丞相

    B.设军机处

    C.设内阁

    D.设中书省

  • 18、“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虽然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在进行。榷场的存在(     

    A.反映了各民族水火不容的相处状态

    B.促进了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

    C.完全消除了各民族间的隔阂

    D.使各民族经济发展处于完全相同水平

  • 19、某班同学在讨论“商鞅变法的失败与成功”时产生了不同意见。下列几位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潮流,是成功的

    B.商鞅变法有利于实现秦国的富强,是成功的

    C.商鞅最后被杀,所以说变法失败了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所以是成功的

  • 20、下列不属于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措施的是

    A. 派兵攻打匈奴   B. 颁布推恩令   C. 统一度量衡   D. 将盐铁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53年12月,我国在同______________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系统性的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互不侵害、_______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 22、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_____________,经济重心南移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3、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________”的学术繁荣局面。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

  • 24、中华民族同根同源,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________;面对滔滔洪水,________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对洪水进行疏导,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

  • 25、元朝的建立者是____。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

  • 26、每年清明众多海外华侨踏上寻根之旅,共同祭拜人文始祖炎帝和__________;每年十月赶赴“东方圣城”——山东曲阜,拜谒__________ ,感受中国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 27、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________

     

  • 28、北宋的建立人是_______

  • 29、唐太宗时期注意任用贤才,他曾任命富于谋略的________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________

  • 30、公元9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题

    (1)毕昇( ) A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2)《资治通鉴》( ) B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西汉司马迁( )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文天祥( ) D活字印刷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出两宋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请列出三个)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大一统”情怀成为维系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牢固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观察表格,回答问题。

    材料三:武帝用董子之言,表章六艺……不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于是天下之士,靡然向风……于是而孔教之根址乃定。

    ——《梁启超全集》

    结合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一中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表格反映了中央和封国怎样的力量对比?为扭转这种局面,汉武帝采纳了谁的什么建议?

    (3)材料三中“董子”是指哪位人物?为实现“孔教之根址乃定”目标,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4)汉武帝为实现大一统局面,另外在经济、军事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各列举一条即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