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陇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汉初,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出现了“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的治世局面。史称(  )

    A.百家争鸣

    B.光武中兴

    C.文景之治

    D.盘庚迁殷

  • 2、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习惯上每个世纪头20年叫某世纪初,最后10年又叫某世纪末。据此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建立秦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初

    B.公元前3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初

    D.公元前2世纪末

  • 3、下为《雁塔题名》拓片图(部分),雁塔题名是科考及第后新科进士的最高荣耀。下列关于科举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创立并完善于隋唐时期

    ②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③为读书人创造了绝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④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雄伟的布达拉宫……这就是美丽的西藏。历史上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一个行政区域,并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开始于

    A.唐朝

    B.元朝

    C.宋朝

    D.隋朝

  • 5、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A.夏、西周、商、东周 B.商、夏、西周、东西

    C.夏、商、西周、东周 D.西周、东周、夏、商

  • 6、秦始皇统一六国是在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 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和评判。下面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B.岳飞统帅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主力

    C.“澶渊之盟”签订后,辽宋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D.辽与北宋有战有和

  • 8、夏朝的建立,在我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于夏朝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B.启继承禹的王位使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D.制造了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

  • 9、某班同学在学习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时,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据此可判断他们学习的主题为(     

    (1)五胡内迁             (2)孝文帝改革             (3)苻坚任用汉人为相,劝课农桑

    A.孕育统一

    B.民族交融

    C.政权分立

    D.人口迁徙

  • 10、英国《每山先驱报》曾对1937年的一次战役做了如下评价:“那是一种山地上的运动战,但它展开了中国抗战的新局面,防守的车队在这里第一次采用主动的战术,用积极的进攻的行动回答日军”。这次运动战是(       

    A.贺胜桥战役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 11、如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A.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加强中央集权

    C.分割宰相职权

    D.改革科举制度

  • 12、西汉初年,诸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汉武帝为改变这种局面,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  )

    A. 焚书坑儒 箝制思想   B.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 行推恩令 加强集权   D. 整顿吏治  以德化民

     

  • 13、下图是西夏货币,目前存世仅此一枚,极其珍贵,上面刻有西夏文字“贞观宝钱”。西夏文字脱胎于汉字,利用汉字增减笔画。西夏货币和西夏文字反映了民族之间(     

    A.政治上的对立

    B.经济文化的交融

    C.军事上的冲突

    D.思想上的分歧

  • 14、东汉末流传一首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反映了东汉末年(       

    A.政治腐败

    B.宦官当政

    C.经济萧条

    D.徭役繁重

  • 1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下列人物主张“道法自然”,认为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不能加以分割和破坏的是

    A.庄子 B.韩非子 C.孔子 D.老子

  • 16、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把毕生精力都置身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并为全球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而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 17、“北抵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丰厚)哉”材料强调的是隋朝开通大运河有利于(     

    A.加强了南北文化交流

    B.防洪灌溉,促进农业发展

    C.巩固隋朝的统治

    D.促进南北地区经济交流

  • 18、北伐军兵分三路,西路指向湖南、湖北,中路指向江西,东路指向福建、浙江。其主战场是( )

    A.福建、浙江 B.湖南、湖北 C.江西 D.东北

  • 19、何怀宏在《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对寒门子弟占入仕群体的比例有如下统计。据此可知(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官员选拔注重门第

    B.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C.世家大族垄断教育

    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 20、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这首诗描述反映出(     

    A.开元末年以来朝政日趋腐败

    B.安史之乱对唐王朝的打击

    C.藩镇割据造成中央权力衰微

    D.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时局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太宗实行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___”。

  • 2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隋炀帝时期开通了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中国被称为“瓷之国”,北宋时著名的瓷都是()。

    (3)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4)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5)描绘宋代经济繁荣的名画是()的()。

    (6)元朝建立后,逐步确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了()、()、()。

    (7)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事件是()。

  • 23、南宋抗金英雄是___________

  • 24、元谋人距今约______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公元前_____年,秦国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 25、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

    A. 王仙芝、黄巢起义军攻入长安   B. 朱人忠兼并了北方割据势力

    C. 朱全忠建立后梁   D. 安史之乱的发生

     

  • 26、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_____的国家之一。最具代表性的是_______________

    (2)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_____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_____的古人类。

  • 27、从春秋战国到魏晋时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战争,传递出了宝贵的战争思想和智慧。

    (1)公元前207年,____   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秦朝走向衰亡。

    (2)200年,____   之战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3)208年,   之战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4)383年,东晋与前秦进行   之战,这是一次典型的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28、中国的文字经历了由实用文字到艺术书法的发展。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_____;东晋书法家_____被誉为“书圣”,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

  • 29、1405年—1433年, ___________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1561年___________率军应用作战,在台州九战九捷,基本上平定了浙东地区倭患。

  • 30、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   )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题文)连线

    晋文公_____________问鼎中原

    楚庄王_____________退避三舍

    孙膑_____________卧薪尝胆

    勾践_____________围魏救赵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对应的答案。

    (1)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南朝疆域最大的朝代——

    (3)起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4)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改革与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由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君在秦国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废井田阡陌;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奖励军功,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所以秦国出兵无不胜,夺取大片土地;罢兵勤耕织,国家日益富强,所以秦国无敌于天下。

    ——译自《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孝文帝明知鲜卑游牧旧习,万不足统治中原。再加上自身深受汉文化影响,实在对汉文化衷心仰慕,于是努力要将一个塞北游牧的民族,一气呵热,使其整体的汉化。

    ——钱穆《国史大纲》

    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哪些变法措施使“秦国无敌于天下”。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孝文帝“使其整体汉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化措施所起的历史作用。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上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起到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