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土,成于火,瓷比玉,宁碎不折”,这是对我国古代制瓷工艺高超的赞美。“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的现象出现在( )
A.商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2、“南海一号”古沉船为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当年“南海一号”从广州出发前往海外贸易应到哪一机构办理手续( )
A.宣政院
B.广州十三行
C.市舶司
D.澎湖巡检司
3、2019年12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总工会召开声讨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的“2019年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座谈会,对美国恶意攻击中国新疆的人权状况,歪曲抹黑中国去极端化和打击恐怖主义的努力,无端指责中国政府治疆政策,粗暴干涉中国内政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通过历史学习我们知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段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 )
A.约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时 B.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时
C.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时 D.公元105年蔡伦改进造纸术时
4、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以后, 他们改变了过去“掬(捧)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材料的核心观点是( )
A.贸易交流促进了文明进步
B.贸易改变了各国的饮食习惯
C.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D.瓷器在宋朝开始传入东南亚
5、对下图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 )
A.诸侯强大威胁中央 B.社会局面比较安定
C.母后主政皇帝无权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6、佛山市顺德区某七年级学生想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有一部书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介绍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这部农学著作是()。
A. 《齐民要术》 B. 《水经注》 C. 《农政全书》 D. 《天工开物》
7、宋与辽、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D.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8、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孔子听后,问“伤人乎?”这则故事体现出孔子倡导并实践了他的思想( )
A.“仁”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无为而治
9、我们要想了解唐朝时中亚、印度半岛及新疆地区的风土人情、山川风物以及社会习俗,应该查阅的书籍是( )
A.《三国演义》
B.《资治通鉴》
C.《西游记》
D.《大唐西域记》
10、唐代有一位大诗人,居无定所,写了许多反映历史真实情况的诗歌,诗风淳朴厚重,故有“诗史”之称。他是( )
A.李白
B.杜甫
C.王维
D.白居易
11、“最早的纸币诞生于四川,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铁钱的笨重,促使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材料意在说明( )
A.四川茶叶和马匹贸易最为繁荣
B.四川地区独立于北宋政权之外
C.交子在四川出现的原因
D.战乱中金属货币携带不便
12、以盟约的形式达成和解是解决纠纷的方式之一。结束宋辽之间战争状态的盟约是
A. 绍兴议和
B. 澶渊之盟
C. 宋夏议和
D. 雁门关协议
13、周公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于是西周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大规模分封,“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开创了王位世袭制度 B.巩固西周王朝的统治
C.推动了各国变法改革 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14、下列关于北宋、辽和西夏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北宋与辽之间达成了“澶渊之盟”
B.西夏多次进攻北宋且屡屡获胜,后来北宋与之和谈,向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C.北宋与金订立盟约,相约夹攻辽朝,最终共同灭了辽
D.辽、西夏都与北宋约为兄弟之国
15、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涌现出许多著名的思想家,以下思想家及其主张搭配不相符的是
A. 老子﹣﹣主张“以德治国”
B.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
C. 荀子﹣﹣主张实行“礼治”
D. 韩非﹣﹣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制”
16、王华在收集资料卡片的时候出现以下几个时间,据此可以判断他研究的单元主题是( )
历史事件: 1、夏商周的更替 2、青铜文明 3、春秋五霸 4、战国七雄 5、百家争鸣 |
A.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国家分裂
C.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D.统一国家的建立
17、西周规定: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用七鼎。但到了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享用九鼎,其他诸侯也纷纷效仿。这一变化说明了当时
A.制鼎技术高超
B.社会关系和睦
C.周天子地位下降
D.中央权力加强
18、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的政府所在地银川,在11世纪前期曾经作为我国西北地区一少数民族政权的都城,这一少数民族政权是( )
A. 辽
B. 西夏
C. 北宋
D. 吐蕃
19、嬴政自称“始皇帝”,在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最终决定权由皇帝掌控,他们分别掌管哪些权利( )
A.行政,军事,监察事务
B.军事,监察事务,行政
C.监察事务,军事,行政
D.军事,行政,监察事务
20、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其中主张要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可以追溯我国古代哪家思想?
A. 法家
B. 墨家
C. 儒家
D. 道家
21、《秦朝形势图》中,①处是 ______(地名);《东晋形势图》中,②处是 ______(地名)。
22、戚继光领导的_______是一场反侵略的战争,他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郑成功_______,成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3、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后人尊称炎帝和________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________采用疏导的方法,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
(2)公元前________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北魏孝文帝即位后,________年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措施。
(3)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在________进行决战,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公元208年,曹操和孙权、刘备在________激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4、下图的建筑是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居住的。
25、____奉命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往来;李冰主持修建了____,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26、
A 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
27、汉武帝采纳__________“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8、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
29、战国时期著名战役:_____、____。
30、五代十国是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常年战争征赋不断,名都长安和洛阳都曾被毁……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____
31、连线。
(1)
(2)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古代少数民族
(1)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辽政权___________________
(2)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西夏_____________________
(3)12世纪初期,阿骨打建立大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政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古代史上辉煌灿烂的文明,令世界瞩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
(1)材料一中,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_________。北到B___________,南至C________。请你说一说隋朝大运河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二:南宋诗人陆游说:“朝廷在故都时,实仰东南财赋。”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何时开始的?何时完成的?
(3)这时期的经济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答两点即可)
(4)宋代时期,成为重要粮仓的是哪些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