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吴三桂引清兵入关
B.土地兼并
C.农民起义
D.政治腐败
2、李贽在《后秦记》写到:“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拆,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秦始皇“掀翻一个世界的行为”包括( )
①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
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王朝
③修筑万里长城④统一文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文中“计”指
A. 推恩令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君主制
4、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下列哪一项不是传说中炎帝的贡献
A.教民开荒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B.教民挖掘水井,创造文字,制作音律,发明算盘
C.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D.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5、下列历史人物在生活朝代上与其他三人不同的是
A. B.
C. D.
6、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军机处设置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只有一个例子不能证明某件事情成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史事实是军机处( )
记述 | 出处 |
“雍正十年,用兵西北……始设军事房,后改军机处。” | 《清史稿》 |
“雍正七年六月始设军机房,十年三月改称办理军事处。” | 《军机大臣年表》 |
A.设于雍正年间
B.设于雍正十年
C.因战事而设立
D.大大强化皇权
7、下列关于我国远古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产生活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已经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②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进行原始农业生产 ③半坡人种植水稻,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④火的使用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8、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我国各地的美食。中原地区引种栽培葡萄的起始时间应该不会早于
A.汉朝
B.三国时期
C.两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9、导致唐朝由盛而衰的事件是
A.陈桥兵变
B.安史之乱
C.靖康之变
D.澶渊之盟
10、央视《百家讲坛》主讲嘉宾韩升,做客宁波市图书馆大讲堂时,为读者作了题为“透视历史话隋朝”的讲座。“透视历史”可知,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征发数百万人开凿大运河
B.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C.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11、鲁迅先生曾这样咏赞上海的这次会议:“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鲁迅咏赞的会议( )
A.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推动了二次革命的成功
C.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2、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诸侯国众多,和平相处
B.周王中兴,王权加强
C.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D.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13、《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生活与习俗风情,也反映了北宋手工业、商业高度发展的情况。下面能够入选北宋经济发展世界之最的有
①煤的开采量
②水稻产量
③铁铜的冶炼质量
④出现了“交子”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设计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李明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格,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重大事件 | 相关史实 |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 A.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大肆劫掠。 |
B. 八国联军在廊坊遭到义和团的奋勇抵抗。 | |
C. 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八国联军向北京进犯。 | |
D. 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A.A
B.B
C.C
D.D
15、在历史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大鼎器型高大厚重,形制雄伟,气势宏大,纹饰华丽,(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约832千克,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它应是
A. B.
C. D.
16、在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最完整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隶书
C.小篆
D.大篆
17、2023年春节期间电影《满江红》热播,引起了全民诵读岳飞的《满江红·怒发冲冠》中的词句“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与词中“靖康耻”相关的史实是( )
A.西夏灭亡
B.北宋灭亡
C.南宋灭亡
D.辽朝灭亡
18、“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秦国奠定了基础。”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主要内容
B.积极影响
C.基本特点
D.重要原因
19、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汤建立商朝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
B | 武王伐纣 | 使西周走向灭亡 |
C | 启继承王位 | “家天下”代替“公天下” |
D | 西周初实行分封制 | 缩小了周王朝的统治范围 |
A.A.
B.B.
C.C.
D.D.
20、下列人物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颜真卿
B.马致远
C.郑光祖
D.关汉卿
21、解放东北全境的战役是_________。
22、观察下边春秋争霸图,写出A、B、C、D所代表的诸侯国名称。
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D.:___________
23、《牡丹亭》的作者是______。
24、西汉时________________的设置,标志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国时期,孙权派卫温到达________________。(今台湾)
25、铁木真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_____”;元朝建立后,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_____,南宋灭亡。
26、1368年,______称帝建立明朝,定都______,他就是明太祖。
27、魏晋南北朝时期,王羲之的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贾思勰的___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8、唐代素有“吴带当风”美誉的大画家-----
29、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唐代发明的____,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30、学完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后,你应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身为中华儿女,理应为祖先的优秀文明成果自豪。请你在横线是填写相应内容。
(1)张仲景:被称为“____”,著有《____》。
华佗:____时期(填朝代)著名医生,他发明了解轻病人痛苦的药“____”。
(2)贾思勰:他的农学著作是《____》;造纸术的改进者是东汉的____。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____(朝代)的____花了十多年时间写成的史学巨著《____》。
31、( )(1)烽火戏诸侯 A 老子
( )(2)卧薪尝胆 B 项羽
( )(3)无为而治 C 周幽王
( )(4)乌江自刎 D 越王勾践
32、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答案。
(1)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
(2)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消灭秦军主力的战役——
3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边疆的安定对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着重要意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统一后的2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三 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 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这一主流形成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2)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元朝疆域有何特点?列举一项元朝加强边疆地区统治的具体措施。
(3)结合材料三,列举两例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史实。
(4)结合材料四,分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是什么?综上所述,你有何感想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