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汉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
A.陈胜 B.刘邦 C.项羽 D.张角
2、观察图示,对其分析正确的是( )
①图示中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北宋时期
②纸币方便携带是当时唯一的流通货币
③图示中的纸币最早出现于清朝时期
④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当时商业贸易繁荣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以重庆为国都,以巴族为主体的奴隶制国家——巴国建立于:( )
A.西周时期 B.夏朝时期 C.东周时期 D.商朝时期
4、我国古代把从19点到次日5点的一整个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一更称一鼓,二更称二鼓……明朝大臣钱宰诗云:“四鼓冬冬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诗中“四鼓”大概指现在的
A.21—23点
B.23—1点
C.1—3点
D.3—5点
5、1937年7月17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指出“卢沟桥事变已经到了退让的最后关头”“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上述谈话内容表明蒋介石
A.要抗击日本侵略者
B.要继续实行不抵抗政策
C.要寻求美国的援助
D.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
6、将以下四部著作按成书年代排序,正确的是( )
| | |
|
①大唐西域记 | ②论语 | ③《史记》 | ④《三国志通俗演义》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7、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8、历史老师为了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对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作了高度概括,其中连线搭配正确的是
A.《南京条约》-“前约有效,增开天津,割地九龙,赔款大增”
B.《北京条约》-“十处通商,公使驻京,巨额赔款,长江航行”
C.《马关条约》-“割台澎辽,赔两个亿。开四处口、设外国厂”
D.《辛丑条约》-“割香港岛、赔两千一、开五口岸、议关税款”
9、央视《探索•发现》栏目曾播放过专题片《我们的祖先是怎样生活的》。在这部专题片中可能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
A.元谋人使用耒耜劳动
B.北京人懂得用火御寒照明
C.河姆渡人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D.半坡居民大面积种植水稻
10、秦汉时期中原与匈奴接触的方式有 ( )
①对匈奴用兵 ②使臣出使
③实行“和亲” ④边境贸易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11、王红想走进电影院了解新中国诞生的故事,如果要你给她推荐一部影片,你会选择下列哪一部
A.《上甘岭》
B.《大决战》
C.《开国大典》
D.《大渡河》
12、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
A.广东省
B.福建省
C.浙江省
D.江苏省
13、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出现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罢工斗争达100次以上,参加人数超过30万人。促成这个高潮的直接原因是( )
A.十月革命的鼓舞
B.五四爱国运动的扩大
C.中共一大的影响
D.民主革命纲领的提出
14、七年级上下册,我们一起学过两个著名的史学家,请选出下列相应正确的一项:( )
A.司马迁——《资治通鉴》
B.司马光——《史记》
C.司马炎——《资治通鉴》
D.司马光——《资治通鉴》
15、《资治通鉴》记载:“时海内大乱,独江东(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差(略微,比较)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渡江。”材料表明江南得到开发的因素是( )
A.经济重心南移
B.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C.北方人口南迁
D.南方优越自然条件
16、南京是近代中国历史的缩影,下列史实不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八国联军侵华 B.中华民国成立 C.日本制造屠杀惨案 D.国民政府垮台
17、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是
A. 直立行走
B. 制作工具
C. 学会用火
D. 懂得审美
18、“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西汉 D.秦朝
19、下列与佛教无关的是( )
A.白马寺
B.开元寺
C.玉皇大帝
D.石窟艺术
20、周杰伦的歌曲“中国风”中唱道:“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选,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下列哪一选项与歌词内容有关
A.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B.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
C.钟繇楷书 D.王羲之的作品
21、唐朝时李白的诗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李白因此享有“______”的美誉。唐朝绘画的题材和类型广泛,著名的画家有______(《步辇图》)、吴道子(《送子天王图》)等。
22、907年,朱温建立____政权,唐朝灭亡;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兵变,夺取后周政权,改国号为宋,北宋建立。
23、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___________。
24、东汉时期,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贾思勰的《____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25、《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6、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_____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建造了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______”。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1929年,中国的青年学者____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2)战国初年,______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3)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为加强对西域的经营,于公元前60年设置_______。
(4)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28、__________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29、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尊奉________和________为人文始祖。
30、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_____,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31、连线
朝代 开国君主
(1) 隋朝 A 李渊
(2) 唐朝 B 杨坚
(3) 北宋 C 耶律阿保机
(4) 辽 D 赵匡胤
(5) 西夏 E 赵构
(6) 南宋 F 元昊
32、请列举炎帝和黄帝之间的战争、炎黄和蚩尤的战争、武王伐纣的战争名称。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格局纷争,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儒、法、道、墨等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向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论语·颜渊》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瓶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卫灵公》
材料二: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请回答:
(1)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论语》是反映哪一个人思想的书籍?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作为教育家,他对古代教育有哪些杰出贡献?请列举你所知道的他的教育名言2条。
(3)材料二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