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对隋朝历史的学习可以看出,这个朝代最类似于上一学期学过的哪个朝代?
A.商朝
B.夏朝
C.秦朝
D.汉朝
2、春秋时期我国农耕经济获得了迅速发展,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春秋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进步的表现是( )
A.分封制瓦解
B.井田制崩溃
C.铁犁牛耕的使用
D.郡县制确立
3、“两宋时期……方圩田大量开垦。丝、棉纺织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于南方。1159﹣1179 年南方人口由1600多万人增加到2900多万。”这一材料最能说明( )
A.南方农田增加一
B.南方手工业发达
C.南方人口众多
D.经济重心南移
4、小刚在查阅相关资料时,输入了“金田起义”、“洪秀全”、“天京陷落”等词语,他所查阅的事件中颁布文件是
A.《南京条约》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天朝田亩制度》 D.《海国图志》
5、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已经过去,社会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代。当时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强
D.弱小诸侯依赖周天子
6、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 )
A. 秦朝 B. 汉朝 C. 明朝 D. 清朝
7、都江堰在2008年5月12日大地震中经受住了考验,堰体基本保存完好。都江堰历史文化遗产能够“大难不死”,归功于先人的聪明智慧。主持修建这项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的是 ( )
A.春秋时期的齐国宰相管仲
B.战国时期的魏国大将庞涓
C.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李冰
D.战国时期的秦国蜀郡太守商鞅
8、与“国之命在人心”思想内涵一致的说法是
A.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B.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C.刑乱国,用重典
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9、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施行仁政,重视农业生产 B.社会比较稳定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D.自然条件优越
10、我国古代科举制作为选官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这一制度正式确立于
A.隋文帝时 B.隋炀帝时 C.唐太宗时 D.武则天时
11、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 ②民族融合
③国家统一 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商鞅因此遭遇了车裂的命运。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商鞅变法的内容中,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是( )
A.确立县制
B.鼓励耕织
C.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D.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13、吴老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板书“中共八大”“文化大革命”“大庆油田”,据此判断,他教学的内容是( )
A.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B.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C.伟大的历史转折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4、观察如图,请你选择正确的说法
A.这是研究远古人类的仅有物品 B.这是比较精细的磨制石器
C.这是北京人的劳动工具 D.这是新石器时代的象征
15、下列事件发生在西晋初年的是
A. 大泽乡起义
B. “八王之乱”
C. 赤壁之战
D. “王与马,共天下”
16、当今热词“打虎拍蝇”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西汉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丞相
B.司隶校尉
C.太尉
D.御史大夫
17、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女娲补天 B.涿鹿之战 C.夸父追日 D.牧野之战
18、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原始符号 D.大篆
19、宋真宗时期,辽宋之间保持长时间的和平共处的政治局面,两国人民频繁贸易往来。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B.北宋实施开放政策
C.宋辽之战,宋军战败
D.宋辽两国订立澶渊之盟
20、王安石变法中,政府推行“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两种法令共同要达成的目的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增强军事力量
C.减轻农民负担
D.增加财政收入
21、被尊为“医圣”的是________
22、589年,隋文帝灭掉_____朝,统一全国;持续八年之久的____________,唐朝从此开始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23、东周时期王室衰微,______势力崛起,他们竞相争霸。长期的争霸战争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少数民族政治家
(1) 7世纪,统一青藏高原各部,建立吐蕃政权是 。
(2) 10世纪初,他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定都上京。他是 。
(3) 1206年,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
(4) 1616年, 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5、大泽乡起义后,队伍发展很快,在攻占了陈县后,陈胜称王,建立________政权。
26、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秦朝修建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也就是闻名中外的“______”,也称“______”。
27、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______”。
28、按朝代顺序写出下列字母所代表的朝代或时代。
A→商朝→B→春秋→C→秦朝→D→新朝→东汉→E→两晋→F
29、秦___________:更加残暴,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恣意挥霍,穷奢极欲。
30、(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
(2)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
(3)东晋打败前秦的以少数多的战役是________
31、
儒家 无为而治
法家 兼爱非攻
道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墨家 “法治”用“刑罚”统治
兵家 “仁”、为政以德
32、请你简要列举出秦国统一全国后巩固统一的措施。
33、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说“只有顺应历史潮流,积极应变,主动求变,才能与时代同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取得了怎样的成效?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它反应的是哪方面内容并说说这项改革的影响。
(3)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是历史学习的素养之一,你学到了“商君”和“魏主”的什么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