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转运使
D.中书省
2、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3、在历史学习中,我们应学会区分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建制管辖
B.清朝文字狱的推行,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进步
C.《本草纲目》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
D.《资治通鉴》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00 多年的历史
4、元朝时开创的行省制奠定了后世地方行政区划的初步基础,对加强地方的统治发挥了很大作用。山东省在元朝时属于哪一行省( )
A.辽阳行省
B.中书省
C.江浙行省
D.河南行省
5、下面对秦朝统一的说法正确的有 ( )
①秦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齐、燕②秦朝的都城设在咸阳。秦朝的统一,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③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分立和相互混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的局面 ④秦朝统一,严重危害人民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安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
6、“夔门天下雄,峨眉天下秀,剑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相传在四川青城山诞生了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 )
A. 道教 B. 佛教 C. 基督教 D. 伊斯兰教
7、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
A.一面墙上挂有一柄战国时期的宝剑
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
D.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
8、某校七年级(5)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时,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A.甲同学扮演秦始皇和商鞅交谈
B.乙同学扮演秦孝公对获得军功的士兵进行奖赏
C.丙同学扮演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县
D.扮演秦孝公的乙同学向全国颁旨: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9、使用粗糙石器,并已开始会使用天然火的是( )
A.
B.
C.
D.
10、两汉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时期。为保证了边境的安宁,汉武帝时期随着西汉国力的增强,改变对匈奴的政策,采取( )
A.和亲政策
B.反击战争
C.逃离迁徙
D.罢黜百家
11、和亲也叫做“和戎”、“和蕃”,是指中原王朝统治者与周边少数民族或者各少数民族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的目的而达成的一种政治联姻。唐太宗在位时期与吐蕃和亲的公主是( )
A. 长乐公主 B. 太平公主 C. 文成公主 D. 金城公主
12、《尚书》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说,殷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这里书册的材料是( )
A.竹简
B.丝帛
C.青铜器
D.龟甲或兽骨
13、京剧脸谱,是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化妆艺术,用图形来展示角色的性格特征,如黑色脸谱,表示豪爽粗暴、刚正不阿;红色脸谱表示忠诚耿直、热情吉祥。据此可知,京剧脸谱艺术( )
A.注重人物性格的多变
B.正确评判历史人物
C.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D.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14、中华文明以农耕文明为基础,最能体现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是
A.种植粟
B.磨制石器
C.种植水稻
D.烧制陶器
15、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房屋复原图如下,造成他们建造不同房屋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工具
B.劳动技术
C.自然条件
D.生活习惯
16、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面《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新朝、西晋 B.楚汉、西晋、东晋
C.商朝、新朝、西晋 D.秦朝、西晋、新朝
17、我国的科举考试到明朝发生了重大变化,其突出特点是
A. 鼓励考生发挥个人见解
B. 以诗词为主要考试内内容
C. 八股取士
D. 文体灵活多变
18、导致唐朝国势由盛转衰的历史事件是( )
A. “齐国之乱” B. “八王之乱” C. “五胡乱华” D. “安史之乱”
1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记载了谁的言论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墨子
20、每逢春节来临之际,就是我国人口大规模短期迁徙流动的高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西汉 B.东晋 C.西晋 D.东汉
21、唐朝文化艺术创作成就斐然,阎立本的________记录的是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求婚使者的场景;________的《送子天王图》风格奔放。
22、为加强对地方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西周确立了________;秦朝统一六国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实行________,开创了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管理的基本模式。
23、朝代接龙,将缺失的朝代名称,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夏→____→西周→春秋→______→秦→西汉→东汉→______→西晋→东晋→南北朝
24、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____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5、_____率部多次征讨,逐一打败了草原上各个强大的势力,于1206年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1616年,_____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
26、约公元前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______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27、填空题: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发表各自的主张,形成不同的学派,出现“( )”的局面。清朝通过( ) 的推行,加强了思想控制,也严重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28、战国的开始:晋国被______________三家大夫瓜分(三家分晋);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田氏代齐)
29、河姆渡遗址发现地点是_________。
30、淝水之战
1.时间、对象、结果:383年,________与________交战于淝水,东晋获胜。
2.影响:淝水之战是中国古代又一次________的著名战役。淝水之战以后,________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1、
赵 国 A
秦 国 B
楚 国 C
燕 国 D
齐 国 E
32、图中学史。请列举题出图中字母所代表政权相关内容。
(1)图中,A:政权________,建立者________
(2)图中,B:政权_______都城________
(3)图中,C:政权_______,都城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材料二:分天下以为40多个郡,郡下设县,由中央直接管辖…,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车同轨:指车辆和道路的宽度统一)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秦朝时,大兴土木,营造阿房宫、骊山陵墓,劳民伤财;赋税和徭役繁重,刑罚苛严。引起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回答问题:
(1)阅读材料一,请问:秦朝统一的时间是何时?谁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庞大帝国?
(2)“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3)阅读材料二,归纳出秦始皇为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列出两项即可得满分)
(4)由秦帝国的兴亡,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启示?(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