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下列诗文中能最有力支撑这个论断的一项是( )。
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C.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D.暗潮已到无人会,只有篙师识水痕。
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一些厂家以更换包装为由调高了产品价格,消费者对此不以为然,认为厂家更应注重提升产品品质而不仅仅是包装。
B. 强化推行“问责制”以后,各政府部门分工更加细致明确,所有人各行其是,各尽其责,大大提高了政府办公效率。
C. 3D打印机的出现使任何复杂形状的设计均可实现,生产时不必再考虑生产工艺问题,它的发展令普通人瞠目结舌。
D.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书本上的历史知识和集体记忆是不同的,没有民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就难免会出现数典忘祖的悲哀。
3、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券:又称铁券。明代赐予功臣,是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形制如瓦,其大小依官爵高低分为九等,外刻其功,中镌其过。若子孙犯罪,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减。
B.中国:古代指中原。中原地区和中原王朝被称为“中国”,不仅由于地域亦源于文化传统,因为中原王朝建立时间较早,经济与文化具有较高水平,是所谓礼仪之邦的华夏文化。
C.朔望:当月亮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阴暗的一面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当月亮绕行至地球的后面,被太阳照亮的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望,是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D.班师:调回在外打仗的军队,也指出征的军队胜利归来。振旅:指整顿部队,操练士兵。班师振旅:把军队撤回来进行整顿。班师回朝:调动出征的军队返回-都城。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B.齐楚之精英
C.奈何取之尽锱铢 D.可怜焦土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自沦为诗人之后,俯首甘为笔下囚。[甲]回想和笔初恋时那份颤栗,那份期待,那份默契,仍然是一种甜蜜的深愁。那时无论日常生活多么单调,工作多么劳累,环境多么孤独,都有一位忠实伴侣可以依靠。与笔成亲后,从此为其劳也受其荫,日日相守无需芳心设约。有时也怒其跋扈,怨其唠叨,嫌其年岁渐长,不复当年明眸皓齿,却自知再无一个法庭能判决这宗离婚案,甚至死刑。
最初卧于掌心的是一支儿童钢笔。[乙]用它抄了一部又一部诗集,《普希金诗选》《海涅诗选》;抄整章的《奥勃洛摩夫》,整本的《飞鸟集》,还写了第一首成形的小诗《致杭城》。直至这钢笔鞠躬尽瘁,笔尖分岔,写出来的字音容全改,只好忍痛弃之。在这其间有了一首《致大海》,用圆珠笔誊出来,字迹肥头胖脑,市侩气十足,真是恶心!从此恨极圆珠笔。
对于笔的侍奉是这样挑剔,这样仔细,其他方面我却糊涂得出汁。[丙]有些文艺界同行大会小会见过,握过手,通过信,再见面时心里还要嘀咕:这是张三,是李四?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国产影视剧最受关注的现象莫过于“妖魔”横行。电视剧《花千骨》以平均收视2.213%的骄人成绩,打破了由《古剑奇谭》所引领的仙侠剧的收视纪录。而电影《捉妖记》也刷新了内地电影市场票房纪录。无论是《花千骨》、《古剑奇谭》,还是更早的《仙剑奇侠传》,这些明显带有仙侠、妖魔、玄幻、神怪、异志标识的影视剧作品以其奇幻的故事、游戏元素的应用在网生代群体中具有惊人的号召力。
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的故事原型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传说、游戏和网络小说,在上映之前即拥有大量受众。中国自古就有神话志怪的文学传统,观众接受起来难度不大。尤其被一系列婆媳剧、家庭剧、抗日神剧轰炸后,观众急需新鲜的题材和类型。随着观众的低龄化,影视剧制造者也越来越根据年轻观众的口味进行生产创作。虽然表面充满了妖魔鬼怪,但这类作品走的还是《封神演义》《聊斋志异》的路子——借妖魔鬼怪写人性。魔幻类影视作品在故事背景的设定上看似逃避现实的沉重,在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世外仙侠、妖魔的世界展开故事,但在主题的处理上,无论是自我救赎的成长类主题设置,还是跨越族群的仙与人、鬼与人、妖与人的儿女情长的情感表达,抑或是舍小我,拯救众生的宏大概念的设定都以其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设置和情感处理来揭露人性。魔、妖夸张化和脸谱化的形象处理,直指人内心不断膨胀扩张的欲念,而由妖、魔恢复成人需要的是爱的指引和人性的回归。无论是妖魔被刻意放大的“恶”的形象,还是神、仙所代表的至高的道德境界,人性的描绘在这些似人非人的形象中都被刻意放大了。在这里,虽是神是仙是妖是魔,但神、仙、妖、魔亦有人性人情,亦有七情六欲,人性的力量足以超越一切,也足以毁灭一切,善恶存在一念间,全在于心。
与现实主义题材影视剧作品直面社会现实问题所带来的心里沉重和社会反思不同,魔幻题材影视剧的故事结局总是善恶有报,正义战胜邪恶,真实的情感、信仰的力量最终拯救一切,观众在观看结束后得以完成其惩恶扬善的情绪释放。因此,好的魔幻类影视作品的内核,应该是“魔幻+现实”,以魔幻之皮相彰显现实之精神,其异域氛围的营造、奇幻冒险情节的设定、武侠动作的设计、各种神秘元素的应用都应着眼于激发观众的想象力。
然而,在现实实践中,创作者让本该成为观众理想自我实现的试验场变成了逃避现实、发泄情感欲望的自留地。这也是魔幻类作品饱受诟病的地方。因此,一些魔幻题材的影视剧因其粗制滥造的视效制作、漂浮空泛的故事结构、脱离现实的情节设计、流于表面的角色表演以及对于原作的肆意篡改被冠以“神剧”“烂片”之名,叫座不叫好。
诚然,这样一些魔幻、仙侠类影视作品以其天生的受众优势以及特有的类型优势,无论是在前期宣传上还是在对受众号召力上都占得先机,可以取得不俗的收视率及票房成绩
当这种“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榨干了观众对这一类型、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兴趣之后,其又该何去何从?无论是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还是现实题材的影视作品,都应当具备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文艺不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迷失方向。不管收视率有多高,影视剧创作者都应当具有对于现实主义的清醒认识,而不是迷失在赶时髦的大潮中。须知,能够把器和道结合好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摘编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花千骨》《捉妖记》《仙剑奇侠传》等影视剧作品在网生代群体中具有惊人的号召力,它们带有仙侠、妖魔、玄幻、神怪、异志等鲜明特点。
B. 魔幻题材影视作品在上映之前即拥有大量受众,它们的故事原型脱胎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传说、游戏和网络小说。
C. 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虽然以揭露人性为主题,但是在故事背景设置上,它们都以在世外仙侠、妖魔的世界展开故事来逃避现实的沉重。
D. 《封神演义》《聊斋志异》都是表面写妖魔鬼怪,实际是写人性;同样,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也借鉴了这一创作手法。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观众接受神话志怪的难度小,对抗日神剧等的观赏疲劳以及影视剧制作者能够根据年轻观众的口味进行生产创作等是魔幻题材的影视作品风行的重要原因。
B. 一些魔幻题材影视作品被冠以“神剧”“烂片”之名,是因为观众把理想自我实现的试验场变成了逃避现实、发泄情感欲望的自留地。
C. 一部优秀的魔幻题材影视作品应该以魔幻之皮相彰显现实之精神,能够激发观众的想象力,还应具备现实主义的人文关怀。
D. 一般来说,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的现实主义题材的影视剧作品会给观众带来心理沉重感,可以引起观众对社会的反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影视作品《西游记》《封神演义》有众多的神、仙、妖、魔,它们也有人性人情,也有七情六欲,但对人性的描绘在作品中被刻意放大了。
B. 观众看完魔幻影视剧后能够释放惩恶扬善的情绪,与这类影视剧善恶有报,正义战胜邪恶,真实的情感、信仰的力量最终拯救一切的美好结局密不可分。
C. 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中,只有把器和道结合好的,不关注收视率及票房成绩的影视剧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D. 一些魔幻、仙侠类影视作品虽然有天生的受众优势和特有的类型优势,但如果其创作者“竭泽而渔”,这类作品也会逐步失去市场。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我”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却毫无羡慕的意思的原因。
(2)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视觉角度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同时通过夸张手法极为新颖传神地描摹出塞外的严寒。
(3)白居易《观刈麦》中从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彰显出诗人心忧家国、情牵百姓的高尚品格。
(2)杜甫在《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时间两个方面着笔,表达了诗人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无限悲愁情绪。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写自己求学时身体所受之苦,在风雪中“______________”,回到住处“_____________”,借此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论语·里仁》中也有类似的表达:“_____,______ 。”
(2)《离骚》中,屈原批评世俗之人投机取巧,毫无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 。”
(3)古代诗人常用“沧海”的意象表现宽广豪迈的胸襟或乐观向上的精神,比如“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颜渊》中,颜渊聆听了孔子关于“仁”的具体阐释,并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体现出他求学问道的谦逊态度。
(2)《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掷地有声地表达了作者愿意为了理想而献身,毫不后悔。
(3)《蜀道难》中,用“五丁开山”的神话传说体现开辟蜀道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离骚》(节选)开篇,总写心境后阐明伤感原由的一句是“_____”。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一句,句意仿用了《离骚》中“_____”一句。
(2)“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两句也运用了这种手法,描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3) 王安石《登飞来峰》中虚写在高塔上见到辉煌景象的一句是“_____”,表现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惧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一句是“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小题。
石湖
文征明
石湖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芳草自生茶磨岭,画桥横注越来溪。
凉风袅袅青萍末,往事悠悠白日西。
依旧江波秋月坠,伤心莫唱《夜乌啼》①。
【注】①《夜乌啼》即《乌夜啼》,是一支古老的乐府歌曲。
【1】下列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手法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写景远近结合。先写远望湖面深处,雾气与水波融成迷茫的一片,再写湖边各色花儿开得正盛,花丛中群鸟竞啼。
B.颔联写景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山坡之上,无人管问的野草欣欣然地自由生长;越来桥下,河水同样流得自在活泼。
C.颈联写春天的世界充满生机,令诗人迷恋,直到晚风轻轻从湖面飘起,带来凉意,白日西下,往事涌上心头。对此诗人感慨万千。
D.这首诗虽是写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却是笼罩在一片柔曼的气氛中,如同一支优美而和缓的曲子,尽管奔腾不息,却有安静的感觉。
E.诗人笔下的石湖风光,和谐清淡,娴静温柔,只有“湖上花深鸟乱啼”一句稍显热闹,但并未具体描摹其色彩与声音,没有打破全诗的和谐。
【2】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人在诗中寄予了哪些感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记旧本韩文后
(宋)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子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①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典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已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间,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注】①杨、刘:指杨忆和刘筠,北宋诗人,被称为西昆派,以“雕章丽句,脍炙人口”得名,多写一些应酬唱和、脱离现实、专门追求形式技巧的诗文。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而视之 发:打开
B.遂相与作为古文 相与:互相
C.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学者:求学的人
D.而师法于千万世 法:效法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因击沛公于坐
B.以夸荣当世/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C.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D.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B.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C.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D.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4】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全都体现作者对于韩愈为人或文章推崇的一项是( )
①脱落颠倒无次序 ②见其言深厚而雄博
③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④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
⑤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⑥亦志乎久而已矣
A.①⑤⑥
B.①②④
C.②③⑥
D.②③⑤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记叙了作者童年在李家墙壁间的破竹筐中偶得已脱落颠倒、次序很乱的《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
B.作者生活的时代,始终把能写出以杨忆、刘筠为代表的“时文”,作为考中功名,得到好名声,被人称赞的标准。
C.欧阳修记叙韩文“没而复盛”,举了孔孟的例子,是为了阐明“道”可能暂时泯没,但其生命力必将永存的道理。
D.这篇文章以作者珍藏的一部旧本韩文为线索,融记叙、议论和抒情为一体,语言朴实,字里行间饱含浓厚感情。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2)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
【7】文中写了欧阳修三次读《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他心境有怎样的变化?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作家冰心的祖父谢子修曾撰写自勉联:“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这一名联意蕴丰富,告诉我们:人要学会知足,要满足于已经得到的东西;人要谦虚,要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人生有“有为”之事,也有“弗为”之事,应该做的事必须去做,不应该做的事一定不能做。
对于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人们有许多“有为”之事,也有许多“弗为”之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