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文回顾
《我是什么》采用_____的修辞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_____,讲述了水给人类带来的_____与_____,告诉我们要想让水_____,还要付出_____。
2、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蓬头稚子______垂纶,侧______莓苔______映身。
________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________。
这首诗的题目是《________垂钓》,描写了一个小孩__________的情景。
3、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天连水尾水连天。
2.《黄山奇石》一文向我们重点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种奇石。
3.前半学期我们学习了不少的古诗“______________,为有暗香来”让我们闻到了隐隐的梅花香;“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让我们懂得了要想看得远,就得站到更高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疑是银河落九天”让我们见识了庐山瀑布的雄伟壮丽;“蓬头稚子学垂纶,___________”让我们认识了调皮可爱的垂钓小儿。
4、给下面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
1.秋天到了( )公园里的菊花开得真美呀( )
2.去还是不去( )小明拿不定主意( )
3.下课铃一响( )小红就背起书包向校门口走去( )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专项复习。
1.有山皆图画,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3.清风明月本无价,_____________皆有情。
4.雾锁山头山锁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__________________。
6、读拼音,写词语。
yáo yuǎn gē ge shāng liang tǐng zhí
nuǎn huo jié bái chuán shuō dà xuě
7、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大禹是鲧的儿子。( )
(2)大禹治水八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
8、下列汉字查字典的说法对吗?对的打“√”,错的打“×”。
(1)“底”是半包围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先查“广”,再查4画。( )
(2)“发”是半包围结构,还是多音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又”,再查3画。( )
9、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寻找”“明亮”“灾难”这三个词语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的字组成的。( )
(2)“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出自《三字经》。( )
(3)《画杨桃》一文中同学们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起来,是因为“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 )
10、判断
1.猪妈妈嘱咐三只小猪一定要盖好房子。(____)
2.老三盖房子花了很长的时间,因为他盖了一个漂亮的房子。(____)
3.大灰狼一共对砖房吹了三口气。(____)
4.大灰狼气喘吁吁地跳上屋顶,想从烟囱溜进去。(_____)
5.每次大灰狼来敲门,小猪都回答说:“不开不开就不开,妈妈没回来。”(____)
6.第三只小猪用智慧救了他的哥哥们。(____)
11、课外阅读
一只乌鸦口渴了,飞出树林找水喝,在村口遇到了猴子,猴子告诉它:“村子里有口井。”
猴子走了,乌鸦找到了那口井,就把小石子一颗颗衔到井里,可是衔了很久,还不见水升上来。
这时候猴子到井边来打水,看见乌鸦用这种办法喝水,哈哈大笑说:“你用这种办法喝瓶子里的水是可以的,喝井里的水就不行了。”
说完,猴子很快打了一桶水,请乌鸦喝了个够。
【1】全文共________个自然段。
【2】在乌鸦用原来方法喝水的句子上画上“ ”。
【3】乌鸦用原来的方法喝水为什么不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用衔石子的办法喝井里的水是不行的。
B.猴子乐于助人。
C.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具体的事情具体对待,不能生搬硬套。
【5】通过猴子的帮助,乌鸦喝到水了,它会对猴子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夏季里, ,采桑养蚕又插秧。早起勤耕作, 。
秋季里,稻上场(chánɡ chǎnɡ),谷像黄金粒粒香。 虽 ,心里喜洋洋。
【1】按原文填空,并用“√”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采桑养蚕又插秧”这句话中,“______”字写出了农民十分忙碌。
【3】选文中哪个句子可以用“早出晚归”来概括?用“~~~”画出来。
【4】在对“谷像黄金粒粒香”理解正确的句子后面画“√”。
①稻谷黄澄澄的,看上去像黄金似的,每一粒都非常香。 ( )
②每一粒稻谷都像香喷喷的黄金。 ( )
③这句话写出了稻谷的颜色和味道。 ( )
13、 蚕和蜘蛛
蚕和蜘蛛都是纺织能手,他们俩决定比一比,看看到底谁的成绩优秀。孔雀从它那扇子般的羽毛中,选出最漂亮的一根做成奖状,准备送给优秀者。
蜘蛛抢先爬上墙角,绕着圈儿不停地织着。不一会儿织成了一张网,一环套一环,又细又密。织完了网,蜘蛛连忙向大家介绍:“我织的网非常结实,即使刮风下雨也能粘住许多飞虫。一日三餐,我每一顿都能吃个够。”
白胖胖的蚕爬上了草山,她织得那么快,那么好。左一下,右一下,一丝不苟,不一会儿就织成浑圆的茧子,雪白的茧子光溜溜的。这时,蚕也向大家作了说明:“我吐出的丝虽然很多,但是我一点不留,把它全送给人们,织成五光十色的彩绸。”
蜘蛛兴高采烈地爬到孔雀的跟前 ,对孔雀说 :“听了蚕的介绍 ,这个光荣的奖状应当属于她。”
【1】请你填一填
一(_____)羽毛 一(_____)奖状
一(_____)茧子 一(_____)飞虫
【2】填一填,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是纺织能手,它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是纺织能手,它会(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是_________能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个词语写出了蚕织茧子非常认真, 请你在文章中用圆圈画一画。
【4】蚕和蜘蛛,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绿色的凉棚”写出了葡萄的_____,“吃个够”的意思是______。(填序号)①品种多 ②枝繁叶茂 ③吃到尽兴 ④吃烦了,不喜欢吃了
【2】划线句子中。“____”写出了葡萄颜色多,“____”写出了葡萄丰收的景象。(填句中词语)
【3】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x”。
①葡萄沟的葡萄又大又多,颜色鲜艳。_____
②从“准会”“吃个够”可以看出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_____
15、课内阅读。
小马甩甩尾巴,跑回家去。妈妈问他:“怎么回来啦?”小马难为情地说:“一条河挡住了去路,我……我过不去。”妈妈说:“那条河不是很浅吗?”小马说:“是啊!牛伯伯也这么说。可是松鼠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妈妈说:“那么河水到底是深还是浅呢?你仔细想过他们的话吗?”小马低下头说:“没……没想过。”妈妈亲切地对小马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
【1】在短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小马说的话用了省略号,它的作用是( )
A.说明小马跑得很急,气喘吁吁。
B.说明小马说话吞吞吐吐,不好意思。
【3】什么是难为情?小马为什么难为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小马妈妈的话中,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 )
A.遇到事情,光听别人说是可以的。
B.做事情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要光听别人说,得自己去尝试。
16、在( )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1)(______)的操场上竖立着一根(______)的旗杆。
(2)小芳举着这张(______)的画,(______)地笑了。
17、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把句子写完整。(把事物当作人来写)
例:调皮的风拿了我的手绢,擦过了汗,扔到地上。
①早晨,太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夜深了,小星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句子。
例: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
雪孩子变成了一朵白云,一朵美丽的白云。
天空飞过一只小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开出了几朵(雪白的)小花。
1.(______)天空中飘着(______)气球。
2.(______)池塘里长满了(______)荷叶。
3.(______)教室里坐着(______)学生。
4.(______)道路两旁种着一排排(______)树木。
19、按原文填空。
青蛙和小鸟在为( )争论,青蛙认为( ),小鸟认为( )。如果青蛙听了小鸟的话,真的使劲向上一跳,跳出了井口,它看见( ),心想,( ),于是,它对小鸟说:“( )”小鸟说:“( )。”
20、看图写话。
提示: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发现了什么?他是怎么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