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发表《变法通议》,积极宣传变法,他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请问“他”参与的哪个事件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
A.华兴会的成立
B.主笔《时务报》
C.兴中会的成立
D.公车上书
2、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被迫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3、李明自习课上与其他同学讲话,老师让他读一读邱少云的事迹,其用意是让他学习( )
A.集体主义精神
B.艰苦奋斗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4、长征途中,体现毛泽东灵活军事思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5、电影《八佰》上映后,引起了大家对抗日战争史的关注,“铭记历史、珍惜当下”成为大家最深刻的感受。电影中描述的是淞沪会战末期的历史,那么关于淞沪会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是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 D.之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6、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维新人士在各地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报纸是天津的《国闻报》和上海的( )
A.《湘学报》
B.《直报》
C.《知新报》
D.《时务报》
7、第(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A.23
B.24
C.25
D.26
8、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清政府闭关锁国
C.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D.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9、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
A.裁撤冗官冗员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
D.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10、(七大的决议)尖锐地指出:由于国民党继续实行独裁统治,拒绝进行民主改革,由于它不是将重点放在反对日本侵略方而,而是放在反人民方面,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 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据材料可知,中共七大
A.决定发动台儿庄战役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为争取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抗战后的奋斗方向
1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于哪年?( )
A.1840年
B.1894年
C.1931年
D.1937年
12、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与2001年创业高潮点到来有关的是( )
A.邓小平南方谈话
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D.扩大企业自主权
13、“承认‘九二共识’的历史事实……两岸双方就能开展对话,协商解决两岸同胞关心的问题,台湾任何政党和团体同大陆交往也不会存在障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及的“九二共识”是( )
A. 和平统一祖国
B. 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
C. 加强两岸交流
D.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4、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站起来后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对中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铸就了抗美援朝精神。下边图片最能体现( )
A.不畏强敌的精神
B.乐观主义精神
C.严守纪律的精神
D.利己主义精神
15、1978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试点在四川进行,拉开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序幕。我国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建立劳动保障制度
C. 消除失业现象 D. 加强国家对企业的管理
16、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 西征取得胜利
17、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A.时务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万木草堂
18、中国史学会原会长金冲及说:“到了维新以后,介绍了很多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这样来讲,就是使得人从原来一脑子的封建思想里面增加了一些资本主义的因素。这是一个进步啊!一个新的东西!”上述材料说明了
A.戊戌变法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B.维新派主张推翻封建帝制
C.维新派根除了封建思想的影响
D.戊戌变法是一次成功的改良运动
19、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的政策是( )
A.没收财产
B.实行赎买
C.建立合作社
D.全部征收
20、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近代中国最早较为系统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论著是( )
A.《庶民的胜利》
B.《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C.《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D.《敬告青年》
2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请根据提示填写出有关教育的相应内容。
(1)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__________。
(2)清末状元 ________回到家乡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实业救国”道路。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2、概况:________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________指挥下,组织了100多个团,在________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23、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在方面交通方面修建了兰新、兰青、包兰等______路。
24、1840年爆发的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937年爆发的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5、列举下列历史事件: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
②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
26、在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开始后,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公而忘私、助人为乐的解放军好战士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27、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科技创新,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请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政治变革: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9年议会通过《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君主立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1776年7月4日,在北美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_______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发明创造: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______”时代”。
科学理论: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_______》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8、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确定 _______________ 三大政策,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29、1927年,周恩来、贺龙、叶挺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了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30、大庆石油工人“铁人”是________,两弹元勋是________。
31、翻开中国近代史,我们可以清晰发现几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线索,一条是列强的侵略,一条是中国人面对侵略的抗争,请回答:
(1)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开始“沉沦”到完全沉沦到“谷底”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什么?
(2)1919年的“外交失败”引发了学生的爱国运动,请写出这场著名运动的名称?该运动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
(3)20世纪30年代,日本对中国发动了侵华战争,国共两党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重大贡献,请分别列举国民党、共产党在军事上的贡献一例加以说明。
32、十八届三中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那么决定改革开放是我党历史上的哪次会议的决议?
(2)我国农村改革的率先突破。哪两个地方的农村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率先举起了改革大旗?这次农村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3)我国农村改革取得成功,带动了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那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33、对于近代中国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想?
34、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
(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慈禧看到列强未将其列为祸首,大喜过望,立即诏告奕劻、李鸿章,不论条约如何苛刻,均可照办,并慷慨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中国近代史普及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哪一事件使“中国蹒跚地步入近代”?“在炮口的逼迫下”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如何理解“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2)材料二的这封信最有可能写于哪场战争期间?该战争的失败对中国造成什么危害?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指出慈禧“大喜过望”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中“不论条约如何苛刻”指的是哪一条约?结合所学,根据条约内容简要论证“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4)近代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对此,你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