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校开展了“手绘党史”活动。以下学生作品按照历史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④①②③
2、如果老师让你查阅有关新文化运动的资料,下列刊物中你应首选( )
A. 《民报》 B. 《新青年》 C. 《中外纪闻》 D. 《申报》
3、它被称为“红都”,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一个首都,它是( )
A.上海
B.广州
C.瑞金
D.北京
4、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战斗情景是
A.黄海大战
B.北伐战争
C.辛亥革命
D.南昌起义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到诸军兵种合成的转变。在下列军种中,组建时间最晚的是
A.陆军
B.海军
C.火箭军
D.战略支援部队
6、在抗击八国联军的天津保卫战中,直隶提督壮烈殉国,他是
A.林永升
B.聂士成
C.邓世昌
D.左宝贵
7、下图是八国联军时期西方的宣传漫画明信片。“中国龙闭关自守招来八国联军,小日本打先锋”。该明信片1900年在德国国内邮寄。关于该漫画前后历史背景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多年前,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已经打开了中国大门
B.5年前,小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开始在中国开设工厂
C.1年后签订的《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1年后,北京东交民巷出现了中国人与外国人混杂居住的现象
8、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重点是
A.重工业
B.交通运输业
C.轻工业
D.农业
9、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有( )
①领导者进取心逐渐衰退
②内讧削弱了太平天国自身的力量
③清廷和列强的联合镇压
④天京陷落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上海机器织布局在筹办过程中,李鸿章根据一些官绅的申请,代向清政府奏请准予“酌定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此举体现了
A.近代工业化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
B.传统体制制约了中国的近代化转型
C.民族工业对外来侵略的顽强抵制
D.清政府放弃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11、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
A.《申报》
B.《大公报》
C.《新闻报》
D.《解放日报》
12、社会变化反映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下是上海白渡桥平均每天通行情况表(单位:次)材料反映出( )
A.等级观念的消失 B.娱乐方式的多样化 C.民族工业的发展 D.交通工具的近代化
13、三大战役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大战役的是( )
A.渡江战役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14、香港“维多利亚港”的名字来自英国的维多利亚(Victoria)女王。她在位64年期间(1837—1901年)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下列属于她统治时期危害中国利益的有
A. 英国发动了两次对华的鸦片战争
B. 英国在巴黎和会上把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C. 支持袁世凯称帝
D. 支持军阀割据混战
15、如下表为某学生整理的课堂笔记,依据内容判断他的学习主题是( )
一、历史背景: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 二、内容 1、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6、下面是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根据上表数据变化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中国农业生产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 目 | 1957年 | 1960年 |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 1950.5 | 1435 | 26.4 |
棉花(万担) | 3280 | 2126 | 35.2 |
油料(万担) | 7542 | 3405 | 54.9 |
生猪存栏数(万头) | 14590 | 8227 | 43.6 |
A.抗美援朝战争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17、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18、近代史上有一位清朝皇帝,他“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他是谁?
A. 康熙帝 B. 道光帝 C. 光绪帝 D. 宣统帝
19、“这使得帝国主义可以在中国从事生产,因而避免了关税,并降低了运输费用。”与此相关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20、与“毛泽东”“弥天大勇”“一身系天下安危”“赴蒋介石的‘鸿门宴’”等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第二次国共合作
21、____________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2、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为自强求富开展的自救运动是________;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
23、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恢复__________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24、近代社会不仅在政治制度上取得了巨大进步,在经济、科学技术领域也取得了辉煌成就。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1765年,纺纱工____________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
(2)英国机械师____________改良了蒸汽机,提高了蒸汽机的热效率。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3)1814年,英国____________研制的第一辆蒸汽机车运行成功。从此,人类进入“火车时代”。
(4)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____________的广泛应用为重要标志。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____”。
(5)英国著名生物学家____________发表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5、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的工人运动是_________。
26、识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下列地点的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军旗升起的地方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所在地
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
(2)据图指出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有何特点。
27、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全军覆没。____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28、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9、(1)读下图——《鸦片战争形式示意图》将下列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相应的方框里:
A.《南京条约》签订地点
B.虎门销烟的地点
(2)观察《鸦片战争形势图》,指出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理位置上有何特点
30、在中共十八大上,“____”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1、在2020年取得抗疫斗争重大战略成果中,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武汉不愧为英雄的城市。作为英雄的城市--武汉在历史上也见证了无数重大事件。
(1)在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中,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请问这个官办钢铁企业名称是什么?并再写出一个中国其它地区这一时期的军事工业。
(2)这里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见证了推翻清朝,实现共和的历程。请问这个“首义”是指什么起义?
(3)这里出现了武汉工人参加的中国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潮事件,请问该事件是什么?
(4)在这里发生了基本上消灭吴佩孚主力的战役。请问该战役是什么?
(5)在这里召开的重要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并随后按照会议精神他领导了武装起义。请问会议和起义各指什么?
(6)在这里发生了武汉会战,请问它在抗战中有何影响?
32、
(1)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哪三个行业的改造?分别通过什么方式完成对这三大行业的改造?
(2)三大改造有什么历史意义?
33、在中国近代,各国列强纷至沓来,逼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华民族逐渐陷入苦难深重和极度屈辱的深渊。请回答: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此条约中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
(2)1895年,因为哪一次战争的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
(3)哪一战争失败后中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请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34、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侵略、反封建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写出对应的四个条约名称即可)
(2)请写出图片A、B、C、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及任意一个参与运动的阶级名称,它们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发展历程,请你为此历程做一个主题归纳。
材料二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过了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
(4)上述两段材料是对中国近代历程的回顾,你看过有何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