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握时代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1956—197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阶段特征突出表现为
A.遇到了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困难
B.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正确与失误,成就与挫折并存
2、史料的价值在于客观真实。我们在研究“平津战役”时最有力的证据是
A.平津战役的遗迹和当时的照片
B.参加平津战役老兵写的回忆录
C.历史论著中对平津战役的描述
D.电影作品《平津战役》
3、康有为曾说:“今天下之言变者,曰铁路,曰矿务,曰学堂,曰商务,非不然也,然若是者,变事而已,非变法也。”下列对其“变法”的含义解读较准确的是
A.开设近代工厂
B.改革政治制度
C.维护清朝统治
D.创办新式学堂
4、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九大
5、哪次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旗袍原来是满族妇女的基本服装,特点是袍身宽大,线条平直,下长至足……20世纪20年代,旗袍吸收欧美服装讲求适体和曲线美的优点,款式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经过改良的旗袍,在上海出现后,很快便流行全国。材料中旗袍的演变体现( )
A.政治法令改变社会习俗
B.西方文化取代中国文化
C.出现崇洋逐新的趋向
D.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7、被西方新闻界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的事件发生于( )
A. 1970 年
B. 1971年
C. 1972 年
D. 1973 年
8、侵略者争相抢撩清政府的官库款,日军从户部抢得白银300万两,并烧毁户部以毁灭证据;法军抢礼王府现银200多万两和无数金银财宝,用大车拉了7天。他们还把抢来的东西公开拍卖,按职务高低分。侵略者还毫无人性地杀人取乐,一群逃难的老百姓,被法军逼进一条死胡同后,全部被机枪射杀。庄王府被焚时,1700多人被活活烧死。这些消天罪行发生在
A. 北京
B. 北平
C. 上海
D. 南京
9、近代新派诗人刘大白在《卖布谣》中这样写道:“土布粗,洋布细,洋布便宜,财主欢喜。土布没人要,饿倒哥哥嫂嫂”。这反映了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工业濒临灭亡
C.外商企业发展困难
D.国有资本极度膨胀
10、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竺可桢
B.茅以升
C.邓稼先
D.袁隆平
11、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其誓词和口号流传全国,产生深远影响。它是( )
A.兴中会
B.同盟会
C.光复会
D.华兴会
12、1945年,毛泽东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蒋介石面商国家大计。两人这次会谈取得的重要成果是
A.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取得民族解放战争胜利
D.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
13、1947年,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的地区是
①中原解放区
②陕甘宁边区
③山东解放区
④大别山根据地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14、某班同学围绕“经济体制改革”为主题展开探究学习,下列资料能入选的是( )
①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②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③安徽风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④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5、护国战争的导火线是( )
A.“宋案”
B.袁世凯就任正式大总统
C.孙中山发表《讨袁檄文》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6、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
①二次革命②辛亥革命③护国战争④宋案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②①
17、滁州某中学举行“重走长征路”的情境演讲竞赛。小明同学准备在活动中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会师井冈山
D.巧渡金沙江
18、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模仿古人”“不做无病之呻吟”,并对白话文的普及做出贡献的是
A.
B.
C.
D.
19、有记者记述了1900年天津火车站这样的一幕:“每一次射击之后,我们都听到了刺耳的号叫声,只见红灯掉落了,溃散了,熄灭了。但他们仍然挥舞着大刀长矛,向车站前进。”这描写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台湾人民反制台斗争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20、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四个字‘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据此判断,这次会客是在
A. 广州 B. 北平 C. 西安 D. 重庆
21、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的统一战线政策,保证了图A胜利进军的是____________;保证图B取得完全胜利的是___________。
22、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_____。
23、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______
24、日本的投降:________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________回到祖国的怀抱。
25、观察《甲午中日战争形势示意图》将下列字母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A.甲午中日战争引发地
B.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发生地点
26、国运兴衰,基于教育。
(1)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________。
(2)1904年,清政府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中国近代第一步教育法令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7、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____________。
28、促进两岸交往日趋密切大事记
1990年 |
|
1991年 |
|
1992年 |
|
1993年 |
|
29、1839年,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1900年,________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但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30、________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31、辛亥革命后,为了维护民主共和,孙中山先后开展了哪些革命斗争?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我国的对外开放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中国农村的改革”指的是什么?
(2)“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明权属于农民。”是指哪里的农民?
(3)最初开放的经济特区中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是哪个?
(4)经过长达15年的艰难曲折谈判,多少年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谁?
33、阅读下列材料:
大会着重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
请回答:
(1)这是哪次会议的内容?是哪一年召开的?
(2)这次会议是如何看待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3)你能说出这次会议的意义吗?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会议精神为什么没有在实践中得到贯彻执行?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发动的,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来挽救统治的自救运动,最后,一场战役几乎理葬了所有努力。
材料二: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势单力孤的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妄图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进中国,结果,一场政变淹没了所有改革梦想。
材料三: 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终于认识到了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于是,掀起了轰轰烈烈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赶跑了皇帝,但果实却被袁某人窃取了。
(1)材料一提到的“自救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场运动?“一场战役”指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场战役?
(2)材料二提到的改革是哪场改革?请写出“维新派”代表人物一位。
(3)材料三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写出其指导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上述材料中涉 及的探索事件留下的教训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