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敌人是哑铃战略,把两个铁锤放在山东和陕北,我们这里刚好是个把。我们的任务,就是要砍断这个‘把’,把战争引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该材料反映的战略行动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挺进大别山
2、为了融入经济全球化,2001年12月我国加入的组织是( )
A.联合国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太经合组织
D.国际奥委会
3、近代中国出现不少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的进步报刊。其中作为同盟会的机关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是( )
A.《新闻报》
B.《时务报》
C.《国闻报》
D.《民报》
4、对比学习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
A.对清朝政府仍心存幻想
B.对外妥协退让
C.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D.没有革命纲领
5、有学者说:“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由1300多名举人发起“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是
A.鸦片战争炮声
B.瓜分中国狂潮
C.甲午战争惨败
D.中华民国成立
6、1938年初抗日战争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东北早己沦陷,华北、山东相继沦陷,中国最大城市上海和首都南京相继失守,华中门户大开,武汉危在旦夕。这里介绍的是( )
A. 保卫大武汉的背景 B. 武汉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C. 保卫大武汉的过程 D. 保卫大武汉是中国军队1938年最重大的任务
7、1964年《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大庆精神,大庆人》的通讯。这篇通讯中的主人公最可能是
A.雷锋
B.焦裕禄
C.王进喜
D.邓稼先
8、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和第一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分别是( )
A.陈毅、克拉克
B.彭德怀、李奇微
C.彭德怀、麦克阿瑟
D.朱德、麦克阿瑟
9、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说,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 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为此,“我军”采取的军事行动是
A.辽沈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历时 3 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这表明这场战斗( )
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B.保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C.开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的新局面
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11、在近代,林则徐誓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谭嗣同疑问“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秋瑾立志“拼将十万头颅血,敢把乾坤力挽回”。这些诗句共同体现了( )
A.爱国主义思想
B.君主立宪思想
C.民主共和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12、晚清有人写诗描写上海“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宴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该诗感叹了当时上海新出现的( )
A.西式餐饮
B.游园活动
C.交响音乐
D.电力照明
13、《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表格中《1843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数据变化给中国带来的直接危害是( )
货物 | 旧税率(%) | 新税率(%) |
棉花 | 24.19 | 5.56 |
斜纹布 | 14.92 | 5.56 |
A.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B.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C.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
D.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14、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一五计划的完成
D.中共“八大”的召开
15、下图反映的是西方的一个重要制度,图中能够反映出该制度各等级间“效忠关系”的谚语是( )
A.“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B.“条条大路通罗马”
C.“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D.“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16、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中国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 )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长沙会战 D. 武汉会战
17、抗战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标志是
A.国民党撕毁“双十协定”
B.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大别山地区
D.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
1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计划用暑假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革命时期中央红军的历史足迹。请你为他们选择正确的路线。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
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C.遵义→瑞金→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D.会宁→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
19、我国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青铜面具
C.利篕
D.司母戊鼎
20、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抗日战争
21、“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该材料揭露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发动的暴行______。作为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约翰·拉贝,亲眼目睹了1937年12月到1938年1月侵华日军的暴行,并记录在《拉贝日记》中,这一暴行指的是______
22、“党的好干部”________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_____________,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23、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制度。
24、1919年,《新青年》上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5、根据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史实填空
(1)农民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2)地主阶级反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4)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_________________
26、同盟会:________年8月,孙中山等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确定了“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选举________为总理。创办《________》作为机关报。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________。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7、填空题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是_______。
28、从1954年起,国家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________政策,这一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__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9、埃斯库罗斯是希腊悲剧的始祖,有“______________”的美称。
30、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_____发动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在_____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1、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请分别写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的标志。
(2)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请各写一例两个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名称。
(3)写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32、李鸿章,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其评价相差甚远。
试回答以下问题:
(1)有人认为李鸿章是卖国贼,因为他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主要有哪些条约?(回答两个即可)
(2)孙中山说“中堂从佐治以来,无利不兴,无弊不革,艰巨险阻,犹所不辞。”(《上李鸿章书》)试举两例证明李鸿章“无利不兴,无弊不革”。
(3)李鸿章自己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李鸿章所说的“纸糊的老虎”是在哪次战争中被捅破了?
(4)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李鸿章传》)你如何理解梁启超先生说的“吾悲李鸿章之遇”。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回答刘少奇说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运动的开展?哪两个领域也开展了类似运动?
(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发生的什么历史事件?当时中国错误的经济行为给当时的中国经济带来怎样的后果?
(4)材料四中的“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指的是当时在农村实行的什么做法?这一做法的实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5)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认识?
34、国共关系的发展演变,影响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军校的创办,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国共两党培养了许多军事将领和军事骨干,为东征、北伐战争和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姜廷玉(军事博物馆研究员)
材料一中的军校是指哪所学校?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国共合作的主要成果。
(2)材料二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
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
民带来无穷灾难,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
以可乘之机。——摘编自《内战百科》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据材料二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3)材料三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抗击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国民党爱国将士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人民日报社论《和平与正义是不可战胜的》
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三分析,扰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