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2年,深圳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拓了新空间
2、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贸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些措施旨在(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加快推进国家政治体制改革
3、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列哪个不属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 )
A. 张作霖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袁世凯
4、三大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采取的政策是
A.没收
B.赎买
C.租赁
D.实行公私合营
5、“一世怪杰的袁世凯,以符合民意而再起者,卒以伪造民意而亡。”“伪造民意”是指袁世凯
A.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
B.实行独裁,复辟帝制
C.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D.出卖光绪帝和维新派
6、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地担当起中国人民创造幸福、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
A.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通过第一个党纲
C.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7、下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九一八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大反攻阶段
8、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是( )
A. 洋务派的形成 B. 总理衙门的设立
C. 江南制造总局的成立 D. 新式教育的兴起
9、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战争中,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之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以下人物中属于材料中提到的“有识之士”的是( )
A.梁启超
B.孙中山
C.张謇
D.袁世凯
10、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到1968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B.出现了物价飞涨的局面
C.迅速改变了经济落后的面貌
D.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1、1992年,“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它的基本内容是( )
A.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B.两岸直接“三通”
C.通过《反国家分裂法》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12、“八王之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A.西周灭亡
B.东周灭亡
C.西晋灭亡
D.东晋灭亡
13、如下图条约的签订被称为是“吸干中国最后一滴血”,对此表述错误的是( )
A.列强穷凶极恶地对中国敲诈勒索
B.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C.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
D.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14、暑假期间,某中学组织“红色记忆”考察团,分赴东、南、西北和东北四个方向考察。其中前往西北地区考察的主题应为
A. 开天辟地,党的诞生 B. 林海雪原,抗日英姿
C. 延安精神,革命圣地 D. 开国大典,欢庆胜利
15、对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表述最准确的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人民政权的巩固
D.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16、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实际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公平的经济制度;也有人说:《天朝田亩制度》是近代民主革命中一个科学的政治纲领。你认为下列关于《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建立在落后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B.只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它就会变为现实
C.它反映了农民阶级的生活理想
D.它与我国正在建立的和谐社会有着本质的区别
17、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 )
A.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B.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8、某同学编写历史剧本,在“场景”一栏中有如下五个地名,据此判断其主题是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19、戊戌变法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是( )
A.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B.训练新式军队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改革政府机构
20、2016年9月,G20(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首次在中国哪座城举行?
A.北京
B.上海
C.杭州
D.厦门
2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
22、________年,尼克松总统的安全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________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起外交关系。
23、结果:经过一天激战,将日军______歼灭。
24、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国民党进攻___________。
1947年3月,国民党重点进攻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5、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______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______________》,使得西方列强获得了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等特权。
26、________和平解决,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________发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27、完成下列相关知识填空。
(1)他,是大庆油田石油工人,为我国石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被誉为“铁人”。他是_____
(2)他,是我国核武器研究工作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被誉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__
(3)他,是一名军人,默默无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解放军好战士”。他是_____
(4)他,专注于田畴,毕生的梦想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______
28、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什么__,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__。
29、1935年1月召开的______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30、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1、1953年起我国对哪三个方面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
32、哪次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简述这次会议的历史意义。
33、八年级学生学习完了1840年到1912年的历史后,绘制出了中国近代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示意图。
(1)请你帮他们完成下面方框中未填部分的内容。
(2)“师夷长技”的思想是谁提出的?这种思想是在什么历史背景下萌发的?
(3)由上述四次思想主张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救亡图存的探索有什么特点?
34、北京的历史遗迹承载着中国近代历史的记忆。
材料一
历史遗址 | 圆明园遗址 | 宛平城的弹坑遗址 |
遗址说明 |
| 1937年7月,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炮轰宛平城。此处为日军攻打宛平城留下的弹坑 |
(1)补全材料一的遗址说明。
材料二
京师同文馆旧址 | 丰泰照相馆遗址 | 京报馆旧址 |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 |
1862年正式成立,课程初设英、法、俄文,后增添算学、天文等。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 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把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若干片段拍摄成电影,这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 | 1918年,邵飘萍创办《京报》这是民国时期著名的进步报纸,与上海的《申报》齐名 |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是由“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改建而成。该车站1906年建成,由英国人修建,建筑为欧式风格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社会的变化。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北京红色地标(部分)
①五里桥谈判纪念碑:1949年1月15日—16日,中共代表与国民党傅作义的代表在五里桥进行了谈判,最终达成北平和平解放初步协议。
②北大红楼: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在这里诞生。
③长辛店二七纪念馆:1923年2月4日,长辛店3000多名工人参加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长达1200公里的京汉铁路完全陷入瘫痪。2月7日,罢工遭到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血腥镇压,在“二七惨案”中,长辛店牺牲了8位工人。
④香山双清别墅: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在这里联合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
(3)将材料三中的红色地标与下面的主题分别对应。(写序号,不得多选、错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________。
工人运动蓬勃发展:________。
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________。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