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诗句再现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历史事件,其中发生在长征期间的是( )
A.嘉兴鼓航帆,南昌建武装
B.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
2、假如你是一名新闻记者,穿越时空,回到下图(图中分到土地的农民,扛着地界牌,准备插到自己的田地上去)所显示的那个年代,为这幅图片选一个合适的新闻主题( )
A.解放西藏,和平统一 B.土地改革,大快人心
C.多快好省,赶超英美 D.改革开放,春雷响起
3、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右图是王泽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
时间:1936.12.12 人物:张学良、杨虎城 事件:______ 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A.西安事变
B.上海事变
C.华北事变
D.皖南事变
4、1984年,55位厂长联名在报纸上发出“给我们松绑”的呼吁,其中“松绑”的意思就是迫切要求(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设立经济特区
5、“这种现象所引发的问题,严重困扰着道光皇帝,据统计,大清外流白银约在1亿两左右,这使大清国库严重空虚,使大清的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 )
A.外国商品大量涌入
B.清军战斗力的下降
C.鸦片走私贸易猖獗
D.英军骚扰沿海地区
6、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提到,我们“不管党、不抓党就有可能出问题甚至出大问题”,应做到“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下列思想与材料内容相符的是(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依法治国
C.全面深化改革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某同学搜集了"政企分开""管理科学""权责明确"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可能是
A.土地改革
B.民主与法制建设
C.国有企业改革
D.建立经济特区
8、以下三幅图片能够反映出我国深圳特区的建立浦东开发区的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 )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推开
B.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启
D.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
9、汇集了东西方建筑艺术精华的“万园之园”圆明园毁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
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中共十六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1、日本政府在“二十一条”中提出“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于他国”的真实目的是( )
A.排斥其他列强,妄图独霸中国 B.尊重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C.欺骗国际舆论 D.维护在华既得侵略权益
12、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卢沟桥事变
C.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一二九运动
14、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下列关于中共一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1921年7月在上海召开
B.通过了第一个党纲.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
C.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
D.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5、同学们拟定收集下图内容做一期黑板报。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 )
A.祖国统一、港澳回归
B.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16、疫情突出,成千上万白衣天使驰援湖北,展现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精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时代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身上集中体现的精神则是( )
A.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改革创新,开拓进取
D.革命英雄主义,革命乐观主义,革命忠诚及国际主义
17、“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金陵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的是
A.东北三省沦陷 B.卢沟桥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保卫大武汉
18、文学作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状况,小说《金光大道》较真实的反映了上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的基本状况,文中有这么一段:“村长讲话,秋后一决算分红,谁家的柜子里不锁着大卷大卷的人民币呀?……有集体当靠山( )”
A.班集体
B.国有企业
C.人民公社
D.农业生产合作社
19、中共十五大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0、沙特馆创意源自阿拉伯的一部民间故事集( )
A. 《奥德赛》 B. 《伊利亚特》
C. 《一千零一夜》 D.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1、世界的一隅,经过历史的洗礼,让我们刻骨铭心。
(1)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海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3) 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22、定都天京:1852年春,太平军从永安北上,围困桂林、长沙,攻克武昌。1853年3月,攻占南京,将________改名为天京,作为都城。
23、_________年,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_________年,两岸达成空运直航、海运直航、邮政合作等协议。
24、___________年5月,黄埔军校在___________成立,___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25、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_____发动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1927年10月,毛泽东在_____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6、起义率先打出“工农革命军”旗帜。____________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7、下列言语出自哪位历史人物之口
(1)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
(2)事已至此,义不独生,誓与全舰将士共存亡
(3)“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28、_______年4至6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_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9、在历史的长河中城市反映着不同历史。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地点名称。
(1)中国革命的摇蓝,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所在地—— 。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的地方—— 。
(3)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又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的所在地—— 。
30、南京是中国近代历史的缩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屈辱与抗争。初二某班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帮助完成图中配制的解说词。
31、国共关系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2、新华网北京2011年10月9日电 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孙中山组建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十六字方针和这个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期间颁布的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法令是什么?
__________ __________
(4)你认为孙中山和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如果两岸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你认为有什么重大意义?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中国近代的一些仁人志士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思想、观点,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作品。
(1)洪仁玕—— (2)梁启超——
(3)邹容—— (4)陈天华——
34、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近代中华民族迫求进步的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八年级(3)班同学以此为主题进行了探究学习,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面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图片·分析历史现象)
(1)观察下面两幅图,分别简述当时的中国面临的困境。
任务二 (硏读史料·见证时代呼声)
•陈独秀: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一切的黑暗。 •蔡元培: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胡适:著有《文学改良刍议》,主张文学革命,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 •鲁迅: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号召人民推翻“黑漆漆”吃人社会。 |
(2)上面知识分子的言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主张?简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影响。
任务三 (聚焦热点·进行实践探究)
(3)张华班进行历史主题学习。同学们确立了下边的研究主题,并在图书馆检索到下表中的信息材料,请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和其对应的一则材料,说明你选择材料的理由。
研究主题 主题1:五四运动的真实场景 主题2:五四运动在全国的扩展 主題3:五四运动的影响 |
①照片 1919年5月4日学生游行 照片:美国人拍摄,照片中学生手持标语“青岛是我们的”。 |
②报刊 《每周评论》:五四运动期间重要刊物,对五四学生游行、上海工人罢工等均有详细报道。 |
③专著 《五四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了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的变化,包括“从欧化到以俄为师”“从放足到服饰革命”等章节。 |
主题: ,对应材料
理由:
(4)同学们收集了全国各地庆祝活动的一组图片,据此谈谈“五四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