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曲唱到:“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歌曲中的“旧邦新造”是指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 D.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2、小张搜集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海浦东开发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资料,他研究的主题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
B.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现代中国农村的巨变
3、城市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足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B.在武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在长春,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D.在北京,率先实行了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4、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护国运动迅速发展
B.帝国主义放弃对袁的支持
C.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出卖国家主权,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回首党的辉煌岁月,英雄足迹遍布党史。习近平高度肯定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发展作出大贡献的英雄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袁隆平
D.雷锋
6、口号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下列口号中,与图中“汽车工业放异彩,半年制成两百种”、“每天都有一种拖拉机诞生”等口号在同一历史时期提出的是( )
A.“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1958年)
B.“大兴调查研究之风”(1961年)
C.“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1970年)
D.“抓住时机,推进改革”(1985年)学
7、1971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490万美元,出口则是微乎其微;而1972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额达3230万美元,对华出口为6020万美元。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在战场上的胜利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得到了改善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两国顺利建立了外交关系
8、下表为1953-1957年中国、美国、英国三国工业发展比较,分析数据,能够得出的信息是
|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年平均工业增长率 | 18% | 2.8% | 4.1% |
年平均钢产量增长率 | 31.7% | 5.7%3.9% |
|
A.中国工业生产超过了美、英
B.中国钢产量超过了美、英
C.中国工业建设发展迅速
D.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9、2021年9月28日,中国边防部队在我国边境上进行例行巡逻,遭遇印方无理阻拦。中国边防部队坚决予以反制,完成巡逻任务后返回。印度军队的行为违反了( )
A.“一个中国"的原则
B.四项基本原则
C.“一国两制"的方针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0、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下图表述集中体现了
永不言败、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勇往直前、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
A.五四精神
B.红船精神
C.长征精神
D.延安精神
11、历史解释是在史事的叙述和理解的基础上,对历史事物进行的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下列对万隆会议的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B.通过了和平相处、友好合作的十项原则
C.周恩来在会议中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会议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
12、在纪念毛泽东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指
A.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和平夺取政权的道路 D. 城市领导农村的道路
13、打破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的事件是
A.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B.胡锦涛会见连战
C.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D.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
14、历史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可以印证( )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江西万家岭战役,中国军队在抗击军官 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A.敌后抗战给日军造成了巨大压力
B.国共两党军队密切配合作战
C.正面战场始终是抗日战争主战场
D.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英勇抗日
15、《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关于这场战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虎门销烟
B. 爆发于1840年
C. 清政府战败
D. 发动者是英法两国
16、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
A.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B.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C.建立地方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D.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17、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
A.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
C.平津战役 D.淮海战役
18、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哪项措施体现了梁启超强调的内容( )
A.创办京师大学堂
B.废除科举制
C.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
19、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其分布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A. 政治协商制度
B. 多党合作制度
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0、2005年4月,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受到胡锦涛接见。2015年11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这( )
A.促使解放台湾时机成熟
B.利于实现对香港繁荣稳定
C.标志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
D.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________,即按照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22、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英雄模范。
(1)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的机枪射口——
(2)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3)被誉为“铁人”,有着艰苦创业精神的大庆石油工人——
(4)以公而忘私、乐于助人的螺丝钉精神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榜样的解放军好战士——
2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 ______原则。这部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 ______的宪法。
24、2002年,_____________(会议)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2012年,_____________(会议)上,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5、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______,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______。
26、《太平天国运动形势示意图》中①处是___________;《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中②处是___________。
27、1864年,______的陷落,标志着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
28、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 )、开动脑筋、(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29、1946年6月,蒋介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_____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1947年夏_____、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30、1938年3月至4月,抗日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是________,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是________。
31、近代化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世纪中后期,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业化”方面做了哪些尝试?
(2)在“政治上的民主化”方面,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了什么制度?革命派取得了什么成果?
(3)在“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方面,具有空前影响的是什么运动?此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什么感悟?
32、小导游:写一段关于孙中山纪念馆的解说词
孙中山纪念馆,原名藏经楼,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密林中,是一座仿清代喇嘛寺的古典建筑。主楼高20.8米,顶上盖绿色琉璃瓦,屋脊为黄色琉璃瓦,正脊中央饰有紫铜回轮华盖,梁、柱、额枋均饰以彩绘。楼内珍藏孙中山先生的经典著作和奉安照片等珍贵史料。楼前广场正中的花台上竖有一尊高2.6米的孙中山先生全身铜像。楼后有长达125米的碑廊,上刻孙中山先生所著“三民主义”全文。如果你来当孙中山纪念馆的导游,你会对游客怎么介绍孙中山纪念馆呢?
33、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奋勇抗战,赢得了抗战的胜利。
(1)什么事件的爆发导致了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2)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3)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什么时间?
34、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列历史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历程
(1)根据上面“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分别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推翻帝制”相关历史事件的指导思想、与“开天辟地”相关的重要会议。
材料二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受外国在华企业的刺激而有所发展(外国企业从1894年的80家增长到1899年的933家),辛亥革命后掀起了发展实业的热潮,第一次世界大期间得到短暂发展,之后走向衰退。
(2)19世纪末,日本在华取得诸多特权,对西方列强产生怎样的刺激?
(3)习近平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实业救国”口号的民族企业家是谁?
(4)写出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5)诗中描绘的是什么历史事件?在这一过程中,为什么说遵义会议的召开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