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
A.
B.
C.
D.
2、小景在筹办一期板报,“1862年徐寿进入安庆内军械所”“经过潜心研究,1865年他和华蘅芳制造出了中国第一艘蒸汽轮船—黄鹄号”,这两份史料最应该放入的板块是( )
A.军事工业发展
B.民用工业创办
C.新式学校兴办
D.新式海军筹建
3、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终于迎来了曙光。”下列对于1921年,中共成立表述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C.它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D.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4、孙中山曾用“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投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来评价一场革命运动。该革命运动是( )
A.安庆起义
B.萍浏醴起义
C.广西起义
D.黄花岗起义
5、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触及顽固派利益的是
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B.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C.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D.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6、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主要是在
A. 新解放区进行
B. 全国农村地区进行
C. 除少数民族地区以外的农村地区进行
D. 除新疆、西藏以外的农村地区进行
7、阅读下图,从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A.该事件最早发生于1927年10月
B.最初集中于湘赣边界的农村
C.20世纪30、40年代,扩展到陕甘宁地区
D.它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8、因为枪炮不如人我们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吃尽了苦头,为了解决枪炮不如人的问题,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这批军事工业包括以下哪些选项?( )
①安庆内军械所②汉阳铁厂③江南制造总局④轮船招商局⑤福州船政局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④⑤
9、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两个100年”的奋斗目标。其中,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在( )
A.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100周年时
D.实施改革开放100周年时
10、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国家是( )
A.英国、法国 B.美国、英国 C.美国、俄国 D.美国、英国
11、照片定格历史瞬间。下列两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
A.农民踊跃参军作战
B.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C.呼吁解放全中国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2、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逆历史潮流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13、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了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稼先等一批时代英模。2020年的春天,钟南山、张伯礼等院士临危受命,为祖国抗疫取得胜利贡献自己毕生所学。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4、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有80多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 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 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 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 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15、有人把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的过程概括为“悲凉三部曲”,这“三部曲”指的是
①鸦片战争②甲午中日战争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④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6、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下图《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A. 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B.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C. 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 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17、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评价的是( )
A.他领导了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
B.他收复新疆,平息边疆危机
C.他领导了戊戌变法,革故鼎新
D.他领导辛亥革命,创立民国
1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一些开明官员掀起的“师夷长技”的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19、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提出的先后顺序是
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三民主义 ④变法维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①③②④ D.①④③②
20、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A.抗击沙俄
B.虎门销烟
C.收复新疆
D.武昌起义
2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和________制度。
22、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___(会议)。
23、1924年,中国国民党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_________。
24、1860年________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________。
25、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党的好干部___等。
26、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召开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
27、【农民创举·全国推开】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党中央的支持倡导下,这种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8、1924年,_________ (学校名称)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9、请回答:指出图中A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两处的事件名称,
30、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_____。
31、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什么?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它包括哪三项内容?1911年10月10日晚,革命党人取得了哪次起义的成功?随后成立的湖北军政府以谁为都督?辛亥革命有哪些影响?(写出三点)
32、一次次列强的侵略,一个个屈辱的条约,记录着中国近代的苦难岁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我祖籍香港岛,1842年不愿接受英国殖民统治而移居台湾岛,1895年反割台斗争失败后移居北京东郊民巷,1901年被驱逐出东郊民巷后又移居……每每想到这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我总是潸然泪下,……
——摘自刘成禺《世载堂杂亿》
(1)材料中作者的“三次移居”分别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刚刚结束时?
(2)材料中作者“三次颠沛流离的经历”可能跟哪三个不平等条约有关?
(3)与材料有关的战争及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分别是什么?
(4)作者的经历是近代前期中国苦难岁月的缩影。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4年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2015年则被称为“关键之年”。本届政府将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为改革“松绑”,同时有望在投融资、财税、价格、金融、国企体制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社会、民生、司法等领域的改革也将提速。
——习近平讲话节选
(1)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哪个会议中提出来的?农村改革措施是什么?
(2)城市改革从什么时间开始?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哪次党代会后改革加快了步伐?
(3)改革开放遇到了姓“社”还是姓“资”的困扰,谁给予了解答?
(4)改革实践中形成了什么理论?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英军司令率部出击,群众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后,埋伏在周围的七八千群众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住。这时,天气突然变化,大雨倾盆而下,英军的火药被淋湿,火枪无法使用……广大群众手持刀矛,勇猛冲杀,直杀得侵略者连滚带爬地向四方炮台逃命。
材料二 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下,他连战皆捷,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全部领土,粉碎了俄、英分裂并进而吞并中国西北的阴谋,也使沙俄强占伊犁不还失去了凭借。
材料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杭战。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学作品宣传杭战,振奋士气。日军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史实发生在哪一次侵华战争中?据材料一,归纳这场抗英斗争取得胜利的人为因素和偶然因素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据材料二,概括“他”领导的这场斗争发挥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3)据材料三,概括抗日战争的特点。在这场反侵略斗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什么作用?
(4)综合三则材料,归纳以上反侵略斗争胜利的相同原因。结合这些反侵略斗争的胜利,谈谈你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