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同盟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成立于1894年
B. 《时务报》是机关报
C. 成立于上海
D. 是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党
2、海尔集团是当今家电行业著名品牌。但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厂(海尔集团前身)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假报告,上班八点钟来,九点钟走人,十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
B.为企业包销产品
C.增强企业活力
D.企业全面私有化
3、下列叙述与洋务运动无关的一项是 ( )
A. 引进西方的一些近代生产技术 B. 对外国经济侵略进行了一些抵制
C. 建立了近代化的政治制度 D.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4、1977年,邓小平在《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中说:“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为此采取的举措是
A.开展识字教育
B.恢复高考制度
C.颁布《义务教育法》
D.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5、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民族工业尤其是轻工业迅速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6、“一国两制”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它( )
A.实现了祖国的统一
B.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遵循社会主义原则
D.借鉴了国际成功经验
7、“清王朝已经完全沦为一个对内不能保护民众尊严、对外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的腐朽没落政府”是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甲午中日战争后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 辛亥革命后
8、20世纪50年代,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仍不能大翻身,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农民组织起来。这反映了( )
A.“一五”计划实施的必要性
B.作者对土地改革的认可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9、1902年,梁启超给康有为写信,认为“欲救今日之中国,莫急于以新学说变其思想,孔子之学不适宜于新世界多矣”。由此可以得出梁启超主张
A.制度变革,君主立宪
B.废除科举,改革教育
C.批判儒学,解放思想
D.发展工业,实业救国
10、下列流行语中,出现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一组是
A.解放、土改、抗美援朝
B.总路线、大跃进、大炼钢铁
C.上山下乡、红卫兵、造反有理
D.希望工程、炒股、个体户
11、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回忆录中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员”,这次战争是
A.抗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侵朝战争
D.美国独立战争
12、它铭记着古老的中国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成为赶往近代第一步是因为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根据图分析,造成1952年比1949年粮食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1949~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对照表
(单位:亿吨)
年份 | 1949年 | 1951年 | 1952年 |
粮食 | 11318 | 14369 | 16392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新中国成立
14、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翻》,这说明了当时中国正在进行一场伟大的运动这场运动成就了我国( )
A.社会主义工业体系的建立
B.民主政治建设的开展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D.土地改革的胜利
15、《光明日报》“百城赋”栏目中曾刊登一篇《香港赋》,其中“城下之盟,割我香港,百余年来,国人痛心”,一句中“城下之盟”指的是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自强、求富
C.三民主义
D.民主、科学
17、“直到开了遵义会议,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才结束了错误路线的领导。”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是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B.中共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中国革命开天辟地的大事
18、“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炮?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些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双十二事变
19、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击八国联军战争
20、抗战胜利前夕,在党的一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困难,去争取胜利”。会议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该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二大
21、观察如图请将下列战役名称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对应方框内。
(1)邓世昌壮烈殉国的地点A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地方B
(3)这次战争的各个战役在地域上有何特点?
22、写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的人物是: 洋务运动中央代表是:
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北京大学校长是:
23、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
24、中国自古就是农业大国,重视农业生产。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 ______。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开创了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 ______。
25、《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6、根据所给提示,写出正确答案
(1)《南京条约》割_________给英国
(2) 南京条约的签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近代中国的______发生可变化
(3)西方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_________
(4)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年是公历的______年
(5)《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_________
(6)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创办的_________ 工业
(7)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的_______
(8)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标志是1851年的_______起义
(9)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_________
(10)太平天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______ 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
27、性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_______________性质的重要文件。
28、1937年的______(战役)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38年的______(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能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29、北伐和西征:1853年,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和巩固政权,太平天国进行了________和________。北伐军最后全军覆没,西征战场取得重大胜利。经过3年多的征战,太平天国军事上进入________时期。
30、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提出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2)1972年访华的日本首相——
(3)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
31、2021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某班计划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是竞赛筹备小组为此编制的部分试题,请运用所学知识,提供准确答案。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被压迫奴役的屈辱史,哪一历史事件结束了中国被奴役的命运,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了?哪一事件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新中国建立起来?
(2)新中国成立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2001年我国取得的一项重要的外交成就是什么?
(3)“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他领导中国人民对中国复兴之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被称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中的“他”指的谁?
(4)2012年11月,是谁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2、你能说说五四运动的性质吗?
33、国共关系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
材料二 道光咸丰年间的人没有领受军事失败的教训,战后与战前完全一样,麻木不仁,妄自尊大。直到咸丰末年,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城,然后有少数人觉悟。知道非学西洋不可。
材料三 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你怎么理解“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2)材料二中的“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城”具体指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割台湾,偿二百兆”的出现和哪次战争密切相关?此次战争之后中华民族整体意识开始觉醒,经济上的觉醒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