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八年级学生编排了历史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乙:红军巧渡金沙江后,挥师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丙: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直逼武昌城。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2、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于 年7月1日零时在威尔士亲王军营举行了升旗仪式,这是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
A.1949
B.1984
C.1997
D.1999
3、1919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系统的介绍马克思主义。这位“先进知识分子”是
A.李大钊 B.鲁迅 C.蔡元培 D.胡适
4、“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永乐大典》等珍贵图书文物被洗劫一空。这表明八国联军侵华( )
A.签订丧权辱国条约
B.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C.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使中国文化损失惨重
5、《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中说,在中国经济史上,私营企业在1956年的集体消亡是独一无二的事件……在百年现代化历程中,这是第五次,也是最彻底的国进民退。关于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材料叙述的史实与“一五计划”有关
B.导致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事件是对手工业的改造
C.私营企业的“集体消亡”是通过走合作化道路实现的
D.“国进民退”实质就是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6、下列关于香港回归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构想,为香港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B.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香港回归结束了葡萄牙统治香港的历史
D. 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7、“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它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从此,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舞台。”这一“国际会议”是( )
A.巴黎和会
B.华盛顿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万隆会议
8、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A.创办万木草堂
B.“公车上书”
C.创办《中外纪闻》
D.强学会
9、1900年前后,在清廷的默许下,义和团民大量涌入京津地区。义和团打的“旗号”是( )
A.自强求富
B.救亡图存
C.反清灭洋
D.扶清灭洋
10、毛泽东亲赴重庆谈判的首要目的是
A.团结和教育广大人民 B.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C.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 D.争取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11、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历史地位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12、这场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该战争是( )
A.北伐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3、《朝鲜停战协议》签订于
A. 1950年
B. 1951年
C. 1952年
D. 1953年
14、下面是1953年12月发表在《解放日报》的漫画《个体小农经济好比“看鸭船”,一碰就翻》。该漫画意在说明开展下列哪一运动的必要性?
A.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化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工业化建设运动
15、1942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对某次会战发表社论指出:“它配合了友邦作战,使盟军在香港陷落、马尼拉失守、马来亚危急之际,有着中国战场的胜利,以鼓舞友邦,以打击敌人。”“某次会战”是指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武汉会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6、秦朝时设立的负责监察百官的中央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隶校尉
17、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一五计划
B.中共八大胜利召开
C.“大跃进”运动兴起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18、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必须重视史料的搜集和解读,与以下图片史料所反映历史事件关联度最紧密的文献是( )
A.《论持久战》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土地法大纲》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9、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特点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 加强民主与加强法制相结合
C. 消灭蒋家王朝,建立新中国
D. 社会主义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
20、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使天朝帝国与外界完全隔绝被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对以上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中国被迫与西方世界接触
B.中国社会开始转型
C.中国进入了资本主义时期
D.中国开始向西方学习
21、《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会议是 (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C.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
22、发展:清政府利用义和团, 以“招抚”代替“剿灭”, 并承认其合法地位。1900年夏,义和团已经控制了______地区。
2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的标志是( )
24、李大钊说:“□□□□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应是____
25、中国人民_______的成功召开,正式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一届_______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6、粉碎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________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________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________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________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7、在正当中英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 ______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禁毒英雄是 ______。
28、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法律文件。
29、______的成立,使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1911年10月10日,______起义爆发。
30、中国人民志愿军被称为“最可爱的人”,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的是________
31、阅读材料:
“中国一百年来的外交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
——周恩来
请回答下列各问:
(1)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什么外交政策?
(2)新中国首任外交部长是______。
(3)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是______。
(4)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
(5)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他提出“______”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6)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______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
(7)1972年,美国总统______访华,中美双方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8)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______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9)当今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______。
32、日出东方,叩启天穹;漫天朝霞中,中国人迎来了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岁月的长河中这次会议不过匆匆一瞬,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途上却镌刻下新的历史标注。让我们回顾历史,感受党的丰功伟绩。
人物篇: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谁为党的中央局书记?
(2)1935年1月,党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1978年底,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决策篇:
(4)我国的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让广大农民富裕起来的主要制度是什么?
(5)改革开放以后,哪一伟大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开辟了途径?
外交篇:
(6)1971年10月25日,哪一历史事件使五星红旗首次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
(7)1979年,中美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了哪一个国际性组织?
33、国共两党关系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经历了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过程。根据提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团结合作】
(1)写出国共第一次合作取得的成就。
(2)写出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3)简述第二次国共合作的重大影响。
【争端再起】
(4)抗日战争结束后,蒋介石三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什么?这次谈判的结果如何?
(5)后来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了内战,内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列举国共两党第二次分裂时期发生的重大战役两例。
【感悟历史】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材料二:我国内地将初级产品拿到特区,根据外销需要“梳妆打扮”,增值出口。在特区进行市场经济的“实验”,取得经验后在全国推广。特区作为加强同香港、澳门、台湾的经济合作的特殊基地,发挥了很强的辐射作用,政治意义非常重大。
——摘编自刘利亚《论经济特区与中国对外开放》
材料三:中国精神表
中国精神 | 内涵 |
井冈山精神 | 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
抗美援朝精神 | 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了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
特区精神 | 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 |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简述20世纪80年代和2000-200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导致表格数据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建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精神的共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