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大钊曾说:“他们(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由此可见,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是由于( )
A.没有现实的革命目标
B.对西方列强的侵略缺乏警觉
C.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D.革命不彻底
2、袁世凯为实现独裁统治,复辟帝制的美梦,采取了哪些手段
①刺杀宋教仁
②强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
③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④颁布《中华民国约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9年4月15日傍晚,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大火,其标志性尖顶在烈焰下轰然倒塌(下图)网友作诗:“巴黎悲失火,怎比百年前?圣母犹能圣,圆明不复园。”造成“圆明不复园”的罪魁祸首是
A.英法联军
B.八国联军
C.英国军队
D.英俄军队
4、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建立的统一战线是( )
A.革命统一战线 B.人民民主战线 C.爱国统一战线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5、某同学利用下面的《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结论应是( )
年份 | 雇农 | 贫农 | 中农 | 富农 | 新富农 | 地主 | 其他 |
1948年 | 86 | 197 | 116 | 18 | 0 | 27 | 2 |
1953年 | 3 | 74 | 355 | 0 | 4 | 0 | 7 |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
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6、下图是1894年伦敦报纸上的一幅漫画,名字是《中日战争》。这幅漫画实质反映了
A.中国必然战胜日本
B.西方列强在观望
C.日本技术先进
D.中国实力雄厚
7、毛泽东为新华社某一年元旦新年献词中说道:“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这一献词发表的直接背景是
A.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B.开国大典,建立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
C.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
D.三大战役,国民党军事力量急剧衰退
8、下图所示信息反映了
A.农民工群体素质提高
B.农业劳动力迅猛增加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
D.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9、《阿Q正传》《子夜》《九方皋》《毕业歌》与作者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茅盾、鲁迅、徐悲鸿、冼星海
B. 鲁迅、茅盾、徐悲鸿、聂耳
C. 郭沫若、鲁迅、齐白石、聂耳
D. 鲁迅、巴金、齐白石、冼星海
10、“师夷长技”“变法图强”所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A.侵略与屈辱
B.救亡与探索
C.反抗与斗争
D.半殖民地化的过程
11、台湾正式建省是在 年。
A. 1684
B. 1884
C. 1885
D. 1895
12、1945年8月29日,重庆《大公报》报道:“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很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毫无疑问,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这反映出当时中国人民的迫切希望是
A.打倒列强
B.一致抗日
C.和平建国
D.土地改革
13、在长征途中,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 C.巧渡金沙江 D.会宁会师
14、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美国
15、“虎门销烟”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其历史意义在于
A. 是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
B. 表明了中国人民维护民族尊严和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C. 鸦片战争从此爆发
D. 清政府开始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16、2022年4月16日,搭载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中国航天员的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3名航天员在空间站驻留了183天,刷新中国航天员连续在轨飞行时长纪录。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突破,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颗卫星的名字叫( )
A.中国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州一号
D.天宫一号
17、下面这幅人物肖像漫画描绘了发生在1945年的重要历史事件,若要给这幅漫画起个名字,最贴切的应该是
A. 重庆谈判 B. 国民革命 C. 和平解放 D. 民族独立
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下列城市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是( )
A.武汉——深圳——上海
B.上海——深圳——武汉
C.深圳——上海——武汉
D.深圳——武汉——上海
19、1945年10月10日签订的《双十协定》( )。
A. 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B. 消除了内战爆发的隐患
C. 确定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D. 避免了国民党的独裁专制统治
20、下列属于洋务派为“求富”而创办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C.福州船政局
D.南通大生纱厂
21、议题:总结历史经验,制定党的_______。
22、请举出与下列意义或影响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 。
(2)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______ 。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______ 。
(4)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______ 。
23、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老将江南提督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1894年,北洋舰队致远舰管带______在黄海海战中与同舰官兵奋勇杀敌,壮烈殉国。
24、重大历史事件影响历史发展进程。
(1)清政府被迫签订 《 》,从此对外闭关锁国的局面结束。
(2)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 ,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 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25、后期努力
(1)重建领导核心:封________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青年将领。
(2)纲领:洪仁玕写成________,提出向________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3)军事胜利:陈玉成、李秀成等协同作战,先后取得浦口、三河大捷,但未能改变军事上的不利局面。
26、新中国成立后,_____________(人物)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改革开放后,我国的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________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7、_______(具体到年月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对蒋介石实行“兵谏”。
28、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________”的错误,肯定了________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会议确立了以________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________的标志。
29、_________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30、填空题。
(1)1905年8月,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____。后来,他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三民主义,即 “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
(2)新文化运动高举的两面大旗是______与______。
(3)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______。
31、中国近代史既是帝国主义侵略、奴役中国人民的侵略史,也是中国人民不断反抗的抗争史,更是中华民族不断学习和探索救亡图存的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历史事件。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举出一例其创办的军事工业。
(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4)资产阶级维新派在制度变革上的一次尝试。
(5)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终结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事件。
(6)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它所高举的口号是什么?
(7)从对这段历史的学习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32、综合探究题。
中共十九大吹响了全党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军的集结号。
(1)说说“中国梦”提出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了实现中国梦提出了什么奋斗目标?
(3)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里的中国道路指的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两者有何关联?
(5)列举我国构建开放型新体制的具体表现(至少举2例)。
33、阅读下列材料:
……上道光帝折中指出: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意思是弛缓)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请回答:
(1)这是何人上书道光帝的奏折?
(2)他在奏折中就鸦片问题提出了什么主张?
(3)根据材料归纳他为自己的主张提出的理由?
(4)道光帝为什么会接受他的主张?做出了什么重要决定?
34、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群众在天安门广场集会,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
材料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歌词中的这场战争结束几十年后,英国学者罗伯特·奥内尔在他的书中写道: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田地的农民欢天喜地,纷纷表示:“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分了地,出了气,见了天。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事件?有何重要的意义?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场战争?请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参加这场战争的原因。你如何理解“中国从他们的胜利中一跃而成为一个不能再被人轻视的世界大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国家是通过哪一部法律文件来保障农民获得土地的?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