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56~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的是( )
A.改革开放新时期
B.“文革”时期
C.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2、1958年,在全国范围内掀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造成我国1959年至1961年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的原因之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问题在于
A.急于求成而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B.过于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C.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蓄意破坏
D.没能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3、首次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麦哲伦
4、洋务派不仅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交通运输业,而且编练新军,筹建海防、兴办教育。下列图片能够展现洋务运动时期教育文化方面的发展举措是( )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5、“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要大合唱,就要有指挥,这个指挥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胜任。”这里的“大合唱”实行( )
A.民主集中制
B.议会共和制
C.高效民主制
D.基层民主制
6、下列作品不是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是
A.《猛回头》
B.《变法通议》
C.《警世钟》
D.《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7、据《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统计,1894年前的50多年间,外商在华共创办企业103家,到1913年,外资企业增加到300余家。外商企业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8、八(1)班举行的一次历史活动课上,同学们围绕着“中国近代化”问题展开讨论,下列说法与历史事实不符合的是
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
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④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与世界的近代化进程一样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9、西藏解放六十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已达200多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的投入,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10、如果你是一名导演,准备拍摄一部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战略决战的影片,那么,你这部影片的内容主要应包括( )
①挺进大别山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⑤渡江战役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③④⑤
11、这次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成为党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这次大会”是( )
A.遵义会议
B.中共七大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12、我国成功举办了第29届北京奥运会,时间是在
A. 1996年 B. 2000年 C. 2004年 D. 2008年
13、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颁布于
A.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D.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
14、王光英被周恩来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在三大改造中,王光英不仅自己主动将其主持的近代化学厂率先于1953年实行了公私合营,并把该厂在公私合营后按规定分给他的定息全部捐献给了国家。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
A.成立合作社
B.无偿没收
C.政企分开
D.赎买政策
15、邓小平提出的判断姓“资”姓“社”的三条标准是( )
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②是否有利于增加公有制经济成分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④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6、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有利于侵略者打开中国市场
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17、图片记载着丰厚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中,反映我国农业正在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是( )
A.农民拔除地主地界碑
B.农民加入合作社
C.人民公社好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书
18、中国人民希望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确立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光明的前途( )
A.四大
B.五大
C.六大
D.七大
19、黄埔军校的创建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结晶,在该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这一重要职务的中共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叶挺
20、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和第一任“联合国军”总司令分别是
A.陈毅、克拉克
B.彭德怀、李奇微
C.彭德怀、麦克阿瑟
D.朱德、麦克阿瑟
21、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如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______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______ 。
22、1894年9月,北洋舰队与日本舰队在_____________海面激战,北洋舰队将士奋勇杀敌,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__在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不幸壮烈殉国。
23、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____,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4、______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了圆明园。1900年,______联军进犯北京,中国首都再次沦陷。
25、_______________提出了三民主义,_______________在中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
26、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________,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________。
27、1856年,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______”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法国、德国迫使日本放弃______,日本借机向中国索取3000万两白银作为归还费用。
28、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康有为等人上书光绪皇帝,史称“______”,拉开了维新变法的的序幕;20世纪初,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随后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为“______”,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29、新中国成立后,奉行________________外交政策;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________________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0、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结束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
3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第一支海军部队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又建立了哪三支舰队?
(2)1966年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担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在2015年更名为什么?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怎样的新格局?
32、根据下面图片,分析中国是如何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33、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远征”指的什么事件?
(2)“三军”指哪些军队?
(3)该事件中,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会议,是什么会议?
34、建国六十周年时,三位“老北京”聊起了他们有关吃的经典记忆。
回忆1:油水足是硬道理 买肉要买“四指膘” 见证人:陈重 68岁
建国初期,关于吃,我深刻的记忆就是买猪肉。进了腊月,日子稍微过得去的家庭都开始琢磨买肉。那会儿,人们喜欢用“几指膘”来衡量肉的好坏——纯肥肉部位即膘的厚度要用手指的宽度来丈量,最肥的叫一巴掌膘,就数它最贵,但这样的肉市场上少之又少。所以,四指膘的猪肉总是最受欢迎。1954年的腊月,父母叫我拿着肉票去买四指膘的肉。买肉时,我特意用手指去丈量过。但我买回来后,父亲却说不够四指膘,让我特别委屈。后来我才想明白,我那时小小的手怎么能和父亲那粗大的手指相比……
不过,那猪肉炖酸菜还没出锅,我和弟弟早已围站在锅前,大口大口地吸着锅里冒出来的香气,感觉自己幸福极了。终于,我们可以拿起筷子将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肥猪肉一口放进嘴里了。我觉得什么好吃的都比不过嘴里的这块肥猪肉!那时,猪肉的供应时间也就是年前的几天,那可是全年的油水。现在,我闺女、外孙都不懂什么是四指膘了,更不会理解我对它的钟爱。但在那个年代,家里全年的食物只有米饭、棒子面和萝卜、白菜,连白面都吃不上几回。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请对下列结论进行判断。能够从材料中得到的正确结论,请填“正确”,错误的结论请填“错误”。填涂在答题卡上。
①1954年,国家正在进行“大跃进”运动,农业上片面追求高产,导致农业受损_____
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建国初期到70年代中期,国家物资匮乏。_____
③这一时期,市场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之下,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所以人们在“吃”方面的需求难以得到充足保证。_____
④在50年代,这家人能够买上猪肉,说明建国初期经济恢复的一些成效。_____
⑤现在的孩子没法理解那个年代对猪肉“四指膘”的钟爱,也是一种“代沟”的表现。_____
回忆2:下馆子心里美 结婚选在肯德基 见证人:林辰43岁
1980年,我第一次上悦宾饭馆(北京第一家个体户开的饭馆)。那时它开张不久,在期末考高分的我便央求父亲带着我去排队尝鲜。在那个下着雪的冬夜,我们一家三口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终于挤在一个角落里,点了三菜一汤——锅烧鸭、鱼香肉丝、扒白菜和鸭架豆腐汤。从没过这么好吃的菜!那时,北京的餐馆里的菜色少得可怜,不是每家都能做出这样的美味。直到年代末,我参加了工作,才有实力偶尔带着家人“下馆子”。比如肯德基刚一开张我就带着家人去“开了洋荤”。当时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都将吃肯德基作为时尚,甚至有人选在肯德基办婚礼,完事后还将包装盒带回家,摆在客厅的显眼处作纪念。90年代,我的收入提高了,像克西姆、老莫这样的高档西餐厅,我都敢带着家人去光顾了,这在头些年我连想也不敢想。这,北京的饭店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下馆子”了。
回忆3:绿色有机无公害 吃遍百味吃健康 见证人:姜华 36岁
2001年申奥成功后,北京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美食的集散地。各式美食摆在眼前,却不知道该选哪家。我在一家美食网站工作,通过聊天,我发现如今说“北京吃全国”“世界吃北京”一点也不为过。但因为吃得太好,很多人都患上了“富贵病”。所以,绿色、营养、均衡的饮食理念也越.越深入人心。很多食客还会在网上交流用餐心得,诸如,哪家的食材是无公害产品,哪家的口味适宜、绝对没放味精……就连一串烤鱿鱼含有多少胆固醇,都被他们算得清清楚楚。为了让百姓吃得更健康,政府也派人挨家挨户地发放了能够控制用量的油壶和盐勺,普及科学的饮食观念。
(2)阅读回忆2和回忆3,思考人们社会生活的变化及其变化原因。回忆2和回忆三个进行变化及原因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