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辛亥革命被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巨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宣告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B.掀起中国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C.颁布《临时约法》
D.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1981年6月27日,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决议:党内根本不存在所谓以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确凿的事实证明,硬加给刘少奇同志的所谓“叛徒”“内奸”“工贼”的罪名,完全是林彪、江青等人的诬陷。八届十二中全会对刘少奇同志所作的政治结论和组织处理,是完全错误的。该决议( )
A.标志着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
B.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C.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D.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悼念的民族英雄是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丁汝昌
D. 关天培
4、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中,能制作精美磨制石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原始人类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人遗址
5、为了扩大对外开放的领域,1990年中央宣布建立( )
A.海南经济特区
B.上海浦东开发区
C.山东半岛经济开放区
D.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
6、20世纪20年代,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如入无人之境”指的是( )
A.结束了清朝统治
B.实现了战略转移
C.打击了军阀势力
D.完成了国民革命
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哪一事件后?( )
A.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C.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8、历史叙述有史实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利。
C.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天津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9、促使新中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事件是( )
A. 土地改革完成 B. 一五计划 C. 三大改造完成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0、“党的好干部”是( )
A.黄继光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11、如下图示意图中①处应填的是( )
A.禁烟运动
B.收复新疆
C.黄海海战
D.武昌起义
12、与实践“西方新型工业梦想”相符的口号是( )
A.民主自由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13、如图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出现此种现象的原因是(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4、邓小平说过社会主义也有市场,我国从1993年起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不属于市场经济产物的是( )
A.上海股市
B.打破铁饭碗
C.粮票布票
D.社会保障体系
15、“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撤消工商业界的行会制度和垄断组织,推动工商业的发展。”与此相关的措施是( )
A.殖产兴业
B.废藩置县
C.文明开化
D.倒幕运动
16、1987年,有3万多名台湾同胞来祖国大陆探亲;2012年,海峡两岸人员往来近800万人次;2015年,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总量约为985.61万人次;2018年,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总量为905.5万人次。以上材料说明
A.海峡两岸人员往来日益密切
B.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蓬勃发展
C.我国已完成了祖国统一大业
D.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
17、以下我国著名的科学家中,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有
A. 钱学森
B. 邓稼先
C. 袁隆平
D. 屠呦呦
18、与口号“掀起一二五十(即日产一万吨铁、二万吨焦、五万吨矿石、十万吨煤)运动”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一五计划”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19、小明在查阅太平天国运动相关资料时,发现有一份文件描绘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这一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劝世良言》
D.《海国图志》
20、当代美国著名学者、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21、(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
(2)“他们争先恐后,掠夺珍宝。抢不走的东西,他们就砸碎。为掩人耳目,他们又放火焚烧,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描写的是 。
(3)“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形容的人物是 。
(4)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是 。
(5)近代中国农民阶级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是 。
22、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__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国家主席___________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23、《南京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_给英国;《马关条约》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日本。
24、《十八军进拉萨城的入城仪式》反映了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重要史实,这一史实标志着__________;《汪辜会谈》反映的是海协会会长汪道涵与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就加强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进行的第一次会谈的情景,海协会和海基会这两个民间团体在1992年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原则”的共识。
25、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____________”。
26、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________的大讨论。这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7、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28、________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________译述《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2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侵华获利最多的国家是_____国,割占我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
30、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年;辛亥革命首义胜利是在______年。
3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2、写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3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时强调: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
(3)作为青少年学生,应该弘扬哪些“长征精神”?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急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材料二 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经济的地位
材料三 1958年,一首打油诗这样写道:“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
材料四 1958年10月,山东某县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1)材料一中为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制订了什么计划?据材料一分析制订这种计划的必要性(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经济成分有何特点?这与哪一事件有关?
(3)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发生的什么运动?材料四中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
(4)材料三、四涉及的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