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定西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从清末到民国初期,新式高校勃兴,留学归国人员在缺乏必要考核的情况下迅速跻身教授,而本土学者却备受压迫。此时中国学术界,充斥着一批二三十岁的教授,形成了“少壮派教授”大量存在于近代中国的独有现象。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A.推动了文化事业的飞速发展

    B.不利于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

    C.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

    D.冲击中国传统教育和学术独立性

  • 2、康有为据《公羊传》的“三世说"提出:“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其后孙中山也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两人都(     

    A.借助传统文化闸述民主思想

    B.对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修正

    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

    D.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

  • 3、《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废除一切私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基层组织。以下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参照西方制度设计的社会改造方案

    B.否定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权

    C.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曾在太平天国控制区域内广泛实施

  • 4、阅读如表,可以推断出(     

    ①新文化运动推动报刊发展   ②政党政治深入发展

    ③报刊关注国民思想的改造   ④国人办报遍及各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在《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出“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历史的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若从洋务派所创办的近代企业的角度来分析,这里“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的本质含义是(     

    A.有利于西学在中国的迅速传播

    B.瓦解自然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D.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 6、希罗多德《历史》记载:“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尼罗河)自行泛滥出来,流到田地上去灌溉(引洪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此后便只是等待收获了。”这说明(     

    A.古埃及的农业生产方式最为先进

    B.农业的出现促进了古埃及人生活变化

    C.尼罗河农业体系决定古埃及命运

    D.尼罗河为古埃及农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 7、洪武年间,朱元璋颁行《教民榜文》,宣讲“圣谕六条”,强调以里甲为基础在基层推广教化;永乐年间,明成祖将《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令人诵行;正德以后,一些硕儒乡绅倡行乡约,视乡约为维持地方秩序之妙方。这说明

    A.官方意识形态推广缓慢

    B.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强化

    C.基层管理出现根本变革

    D.儒学教化功能发生异化

  • 8、马克思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中指出:“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制造业的结合。”材料可用来说明(       

    A.工业文明已经成为世界潮流

    B.印度已走上独立的工业化道路

    C.英国殖民扩张阻碍印度发展

    D.英国帮助印度摆脱了封建统治

  • 9、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发布的某次战役预备命令指出:“为打击敌之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决定趁目前青沙(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石家庄到太原)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据此判断,此次战役(     

    A.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B.是八路军第一次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推动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 10、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示意图。此历史事件

    A.配合了远征军国外战场的作战

    B.赢得了广泛的国际同情与援助

    C.标志着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到来

    D.证明了全民族抗战策略的正确

  • 11、2022年以来,“全球南方”的概念成为国际社会热议的焦点。一般认为,“全球南方”通常泛指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区(在地理范围上大多位于南半球)。中国是“全球南方”的成员,愿同广大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一道,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表明(     

    A.中国积极承担大国责任

    B.各国强调发展道路一致性

    C.发展中国家话语权增强

    D.发达国家履行了援助承诺

  • 12、下图是洋务企业数量变化曲线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19世纪70年代是洋务企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B.在民用企业创办之前军事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C.民用企业总体多于军事工业反映出二者性质差异

    D.洋务民用企业创办反映出晚清国力得到较快回升

  • 13、莎草纸以尼罗河的特产植物莎草制作而成,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出口物资。下列项中,同属古代埃及人的成就的是(     

    A.印章文字

    B.那尔迈调色板

    C.《天方夜谭》

    D.《吉尔伽美什》

  • 14、1961年4月,陈云致信周恩来,汇报了在杭州、南京召集有关方面负责人研究化肥设备制造和生产问题的情况,计划每年竣工五个年产五万吨合成氨的化肥厂,同时开建五个厂,每年形成二十五万吨合成氨,相当于一百万吨化肥的生产能力 。这样的建设规模除美国有过几年外,其他国家没有先例。据此推知,这一计划的实施(     

    A.落实了大跃进运动的精神

    B.改善了国民经济的布局

    C.促进了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推动了中美关系的缓和

  • 15、《东京梦华录》中载:“雕车竞驻于天街,宝马争驰于御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八荒争凑,万国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会寰区之异味,悉在庖厨。花光满路,何限春游;箫鼓喧空,几家夜宴。”该材料可用于说明北宋时期(     

    A.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度

    B.城市经济职能增强

    C.政府重商政策松动

    D.市民阶层发展壮大

  • 16、西班牙殖民者在每一次殖民行动之前,都用最后通牒的方式向印第安人宣告:上帝创造了万物和人,并将其委托给教皇管理,而教皇又把你们居住的岛屿和陆地以及这里的万物赠给了西班牙国王……如果你们违抗命令,将遭受不可言喻的损失和灾难。这反映出当时殖民扩张的特点是(     

    A.以教皇为主导力量

    B.以传教为核心目的

    C.神权与王权相统一

    D.武力结合精神控制

  • 17、1765年英国法令禁止英国技工受雇于外国,对违者剥夺国籍没收家产,对招募者处以一年内监禁和罚款。1788年对招募者惩罚加重到五年监禁,而输出工具者处以500磅罚金。这些措施旨在(     

    A.遏制英国人口外流趋势

    B.支援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

    C.维护英国产业技术优势

    D.削弱美国独立的物质基础

  • 18、19世纪末20世纪前,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形成了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独裁制度。同时,美国对拉美各国采取了武装干涉和经济侵略的政策。由此可见,当时拉美各国

    A.呈现出不同类型的发展道路

    B.沦为了美国的殖民地

    C.面临着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D.建立了君主独载体制

  • 19、联合国拉美经济委员会1950年发布一份报告指出,拉美乃至整个第三世界国家的不发达状态,源于国际经济秩序中的“中心外围”结构,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以及不平等的贸易关系,使得拉美国家无法进行资本积累,而资本积累恰恰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的首要动力。该报告(     

    A.指出冷战是影响拉美发展的重要因素

    B.认为拉美无法完成工业化任务

    C.从历史与现实角度分析拉美落后原因

    D.强调西方国家应承担一定义务

  • 20、汉初诸吕叛乱时,郡县官吏消极观望,未闻有讨伐诸吕者。在此情况下,齐王刘襄、琅琊王刘泽等刘氏子弟发兵讨伐,一举平息了诸吕叛乱。这一现象反映(     

    A.官僚体制忽视政治忠诚

    B.血缘政治具有正向效益

    C.外戚干政助推王国崛起

    D.郡国并行削弱中央集权

  • 21、如图是1990年劳动部发布《职业介绍暂行规定》第七条中的相关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A.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B.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

    C.社会保障制度的日趋成熟

    D.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发展

  • 22、19世纪中后期,西方殖民主义者对非洲进行了人为分割,使非洲国家的几乎所有边界都变成了笔直的线条。这项协议确定的列强对非洲的政策原则是(       

    A.“有效占领”

    B.“门户开放”

    C.“大国一致”

    D.“委任统治”

  • 23、下图为中华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上排依次出自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河南殷墟遗址,下排依次出自四川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这可以印证中华早期文明(       

    A.审美观念趋同

    B.多元一体

    C.南北交流频繁

    D.领先世界

  • 24、如图所示为创作于1936年的一幅漫画《再会罢!北平!》(为北平某著名学校设分校于川湘所作)。该作品揭示了(  )

       

    A.女性成为抗战的重要依靠力量

    B.北平在日军占领中遭受重创

    C.日军侵华使中国高等院校内迁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断壮大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 26、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 27、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 28、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 29、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 30、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 31、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重要史实

    制度方面

     

    精神方面

     

    物质方面

     

     

     

  • 32、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 33、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 34、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1)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6世纪在中国澳门建立殖民据点的国家

    B、哥伦布西航到达地点之一:古巴岛

    (2)据图写出“三角贸易”的完整路线。

  • 3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隋代一统,惩责其非,废九品中正法而创进士科。历代踵行,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摘编自顾颉刚《中国考试制度史》序文

    材料二宋神宗时期,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即将学分为上、内、外三舍,学生入学后先编入外舍学习,定期试其行艺,优者依次升入内舍及上舍。外舍生每年升舍考试,考试合格,尚不能直接升舍,还要参考平时的操行及学业成绩,凡列入一、二等者,才能升入内舍学习。内舍进行升舍考试,若成绩达到优平二等,再参考平时成绩及操行,才能升入上舍学习。上舍生学习两年,期满进行毕业考试,由政府派员主考,学官不得参与。成绩评定分为上、中、下三等,“上等以官,中等免礼部试,下等免解试”。后来,武学、算学及地方官学等,大都仿照太学三舍法,考试、升补,悉如太学。

    ——摘编自苗春德《宋代教育》

    材料三下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举考试的部分试题:

    “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三者孰为最急策”。

    “泰西(西方)外交政策往往借保全土地之名而收利益之实。盍缕举近百年来历史以证明其事策。”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余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杈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度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归纳三舍法在考试制度方面的主要特点。分析三舍法对宋代学校教育的影响。

    (3)材料三中试题内容折射出清末科举注重选拔怎样的新式人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新式人才观形成的原因。

     

  • 37、

    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 38、冤家宜解

    《原是一对老冤家, 法德化敌为友对世人的启示》这是新华网一则报道的标题。假定这篇报道由你来撰写,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两个问题:

    (1)为何说法、德两国是一对“老冤家”?

    (2)法、德两国是如何“化敌为友”的?

  • 39、叙述19世纪中期以后一个世纪里,日本如何在变幻的国际风云中确定自己的角色?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