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有为在《戊戌奏稿》中称:“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然以数千年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并要求“皇上先断发易服,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康有为“断发易服”的主张旨在
A.适应现实需要,融入近代潮流
B.结束清朝统治,实现政治变革
C.推动习俗变革,实行中体西用
D.解放民众思想,动摇封建正统
2、1912年1月,孙中山在参议院成立会上说:“矧当北虏未灭,战云方急,立法事业,在与戎机相待(凭借、依靠)为用。”随后,他又属意制定五权宪法,并将宋教仁草拟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法草案》提交参议院,“以资参叙”。这表明( )
A.革命党人贯彻民主共和的理念
B.《临时约法》得到了实施
C.议会成为革命政府的权力中心
D.法制工作成为施政重心
3、下表是19世纪90年代张之洞在湖北创办的一系列企业。创办这些企业的目标是( )
企业名称 | 开办年份 | 经营方式 |
湖北大冶铁矿 | 1890 | 官办 |
汉阳铁厂 | 1890 | 官办 |
湖北枪炮厂 | 1890 | 官办 |
大冶王三台煤矿 | 1891 | 官办 |
湖北纺纱局 | 1894 | 官督商办 |
湖北缫丝局 | 1894 | 官督商办 |
A.镇压太平天国
B.推进政治改革
C.发展资本主义
D.“自强”“求富”
4、自1985年开始,全国总工会开展全国五一劳动奖评选表彰活动。80年代,主要面向企业、农业、科研、文教、卫生、体育等事业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员;90年代,将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纳入评选范围;2022年,增加网约车司机、外卖配送员等一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材料反映出( )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②弘扬劳动最光荣的价值取向
③科教兴国战略的顺利实施④竞争意识深入社会各行各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5、有学者认为宋代政治思想之重心不在理学,当时一些士人“斥心性之空谈,惩国势之积弱而思振救之”。下列史事中符合这一思想的是( )
A.科举考试“取士不问家世”
B.政府行崇文抑武方针
C.“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D.朱熹提倡“格物致知”
6、在古代雅典,陪审员在任职之前需要统一发誓,其誓词的内容主要包括:依据城邦法律和人民大会法令进行公正的判决;禁止出现损害“雅典民众”的行为。在此基础上,誓词还列入了一系列具体的规定。这说明陪审员的判决( )
A.有利于捍卫民主政体
B.保证了民众的参政权
C.旨在维护社会公正性
D.简化了民主运作程序
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农村集市贸易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内,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并存,并各自发挥作用。这表明当时我国( )
A.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借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D.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
8、帏帽原为游牧民族防风沙用的实用型帽子,网帷垂至颈部,传到中原地区后成为贵族妇女出游的时尚性装束。朝廷曾禁止这种风尚,但越禁止越风行,以至“则天之后,帏帽大行”。唐玄宗时期,帏帽被网帷尽去、靓妆露面的胡帽所取代。这一现象( )
A.体现了服饰演变艺术性趋势
B.威胁了国家政权的稳定
C.促进了中原文化的胡化进程
D.反映了民族交融的发展
9、1941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整顿抗日根据地的党、政、军机构,精简机关,充实连队,充实基层,这些措施( )
A.是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体现
B.有力支授了前线百团大战
C.有利于克服根据地的困难
D.践行了党的全面抗战路线
10、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书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十,让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
A.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任用外戚权臣,削弱宦官权力
11、据英国学者安东尼·霍尔统计:1835~1870年,英国兰开郡各主要城市市政委员会成员中,棉纺织业工厂主是最大的职业群体,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如果算上其他行业的工厂主,则比例将提高到略低于二分之一;农业利益的代表则比例小得多。这一现象反映英国( )
A.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尖锐
B.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
C.政治变革顺应工业化要求
D.自由主义思想占主导
12、有学者认为,在政治方面,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并使用人牲;而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建立了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
A.专制君主的权力出现异化
B.治国理念趋于理性
C.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D.宗法意识日趋淡漠
13、阅读下表。由此可推知,辽朝的科举制( )
辽太宗 | 在燕云十六州地区设科考试,专为汉人而设,无固定的科考时间规划 |
辽圣宗 | 开科取士每年一次,分诗赋、经义、法律三科,不允许契丹等北方部族人参加 |
A.继承了九品中正制的做法
B.完成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C.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增强了汉族士人的政治认同
14、大约公元前2600年,一份记录提及了埃及一次40艘船只托运雪松木的商业活动。哈特谢普苏特女王陵墓中的壁画描绘了埃及大型船只在出发时装满了珠宝、工具和武器,船只返回时满载奴隶、猩猩、猴子、狗、豹子和没药树。这些信息显示出当时( )
A.尼罗河流域的跨区域贸易繁荣
B.地中海成为当时世界经济中心
C.已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
D.已形成了严密的商业法律体系
15、明代政府多次禁止银的交易和使用,直到正统元年(1436年)明英宗取消银的禁令,白银才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这表明( )
A.白银成为通用货币历经曲折
B.百姓对官府货币政策不认可
C.白银成为世界性的流通货币
D.财政变革推动了白银货币化
16、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各版护照上的文字经历了不断的变迁,如表中护照文字的变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 )
1949年单页版、1950年版、1953年版、1958年版护照为中俄文对照,防伪手段几乎为零 |
1971年版、1975年版改为中法英文对照,这一时段因私护照几乎为零 |
1980年版将1975年版的“本护照前往下列国家和地区有效”改为“本护照前往世界各国有效” |
A.多边外交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原则
B.中国外交方针随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
C.中国外交注重观念更新
D.以发展与大国的外交关系为重心
17、1900年,某报道中写道:“此次入京之联军,已非复昔日之纪律严明。将校卒军士,军士约同辈,白昼公然大肆掠夺,此我等所亲见。计京城内富豪大官之居宅,竟无一不遭此难者,决非过论。”此报道可佐证( )
A.八国联军在北京的罪行
B.义和团民缺乏纪律约束
C.清政府完全屈从于列强
D.英法联军对北京的掠夺
18、在古希腊时期,宴会已经开始肩负起社交作用。参加宴饮的人所分享的,不仅是他们的餐宴,而且是他们一起度过的一段时光,也分享艺术家用音乐和表演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在弹奏古琴乐曲的时候,还会有人伴舞,“载歌载舞”是宴会高潮。这表明,古希腊的宴会( )
A.蕴含着人人平等的理念
B.彰显了城邦体制的优势
C.有助于民主政治的践行
D.保障了居民参政的热情
19、汉文帝时“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谴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但由于地方监察体制不健全,加之地方豪强势力的不断增长,汉景帝时,地方吏治已发展到“豪猾,二千石莫能制”的地步,直接威胁着政局的稳定。为此,汉武帝( )
A.在郡一级设监御史专掌监察
B.下令地方每年造计簿以作考核
C.在中央设监察御史纠察百官
D.分天下为十三州部设专员巡察
20、如图著作总结了中国自1840年来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阐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国家政权的性质。该著作( )
A.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B.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
C.是对适合本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D.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
21、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一生都在致力于恢复礼制,重现几百年前的西周盛世。老子在《道德经》中说“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这反映了他们( )
A.都信奉敬天保民
B.都意在维护统治
C.都主张以吏为师
D.都强调德治思想
22、下图是新四军政治部主办的综合性刊物《抗敌》创刊号,封面上有“民国二十八年二月十五日出版”字样。《抗敌》发行对象是全军干部,宗旨在于总结交流建军、作战等方面的经验教训。据此推断,该期刊( )
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
B.可用于研究苏维埃政府建设
C.有利于对民众战时动员
D.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23、第一煮饭酋长毕集洛阳……于端门街盛陈百戏,戏场周围五千步,执丝竹者万八千人,声闻数十里,自昏至旦,灯火光烛天地。终月而罢,所费巨万……(胡客)其黠者颇觉之,见以缯帛缠树,曰:“中国亦有贫者,衣不盖形,何如以此物与之,缠树何为?”市人惭不能答。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选项中属于隋朝灭亡的原因的是( )
A.财政枯竭
B.滥用民力
C.外敌入侵
D.自然灾害
24、地方自治是北美殖民地时代较为盛行的一种体制。特别是在新英格兰地区,年满21周岁的白人男子都可以参加市镇大会。市镇大会有权力处理地方重大事务,如征税、分配土地、制定地方法规等。由此可知,北美的地方自治( )
A.抵消了英国殖民统治的弊端
B.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的开展
C.成为美国联邦制的制度基础
D.充分体现了启蒙思想的内涵
25、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26、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27、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28、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 措施 | |
战争 |
|
|
和亲 |
|
|
机构 |
|
|
互市 |
|
|
共治 |
|
|
29、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30、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1、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32、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33、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4、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35、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36、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7、“新”的内涵
中新社东京(2009年)12月11日电:“日本十一日在京都著名古刹清水寺公布惯例的‘今年的汉字’评选结果,‘新’字当选”。20世纪的世界进程中出现了许多冠以“新”概念的历史元素,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俄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世纪末的一次改革还使中国迈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试简要概括上述四个历史元素的“新”之所在。
3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比较以上两表,提取一项有关汉语中外来词引入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39、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财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新约中,耶稣多次谈到财富……如:“不要为你们自己积累财宝于地上。”“一个人不能服侍两个主人……你不能既服侍上帝,又服侍金钱。”又如:“我向你们保证:富人要想进入天国是非常难的。我再重复一遍;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要难得多。”
——林中泽《基督教的安贫乐道与早期耶稣会的财富观》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洛斯基 | 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 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 |
索德里尼 | 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 |
罗伦索·瓦拉 | 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材料三
为私人利益辩护,为财富辩护,把财富看成道德的基础,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我们考察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变化……的时代背景时,既要看到……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情况,同时也要看到当时的欧洲正处在原始积累时期,处在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的前夕。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基督教的财富观。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楚;表达流畅: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