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71年,25岁的蒙古族妇女尼玛响应号召,带着儿子从200公里外的老家搬迁到中蒙边境,开始一边放牧,一边守护边境。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儿子哈达布和从母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继续着巡边工作。多年来,母子接力守边护边,累计巡护边境线18万多公里,向边防连队报告多起边境可疑人员行迹,劝返和制止临界人员上千人次。尼玛母子的行动( )
①说明了要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牺牲个人利益
②彰显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③履行了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④体现了只有守边护边才能维护国家的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爱因斯坦说:“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着的东西。”这启示我们( )
①要学会感恩,主动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
②回报社会应当以别人对我们负责为前提
③努力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④关心他人、服务社会要坚持等量交换原则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九大再次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法治国家和社会,需要我们青少年学生( )
①积极了解法律程序规定②自觉学习法律知识
③以法律来指导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做到依法办事④充分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一位农民企业家曾这样说:责任是什么我讲不清楚,但我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作为商人,我不能卖给农民劣质的化肥;作为一名家庭成员,要对子女关心、对父母尽孝。由此可以看出( )
①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是固定的 ②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③每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责任 ④承担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5、“有国才有家,国家好,大家才能好”。下列事件最能体现该观点的是( )
A.土耳其连续地震,中国民间公益救援队及时救援
B.美国“拱火”俄乌冲突,使欧洲经济遭受沉重打击
C.苏丹局势突变后,我国强势撤离在苏丹的中国公民
D.为庆祝儿童节,“中非携手暖童心”活动在非洲多国举行
6、2023年4月15日是第八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是“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夯实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基础”。关于国家安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前提②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③国家安全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④国家安全是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7、星期五下午,学校课外活动辅导员组织学生参观了城区污水处理厂。同学们在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有秩序地参观了中心控制室、沉淀池、提升泵房、脱水装置等一系列污水处理设施,同时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讲解的一些污水处理的知识、方法和原理。最后同学们看着污水变成了清清的流水,由衷地发出感叹。你认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这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是( )
①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 ②浪费学生宝贵学习时间
③增强学生亲近社会的情感 ④教育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下列名言警句与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尊重他人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会以礼待人
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④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是相互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张某因贩毒、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5万元。这充分说明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 )
A.严重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财产危害性
10、下表中角色与责任对应一致的是( )
角色 | 责任 | 序号 |
子女 | 爱岗敬业,教书育人 | ① |
中华儿女 | 心系祖国前途命运,报效祖国 | ② |
学生 | 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 | ③ |
社会成员 | 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 ④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有许多志愿者加入服务亚运会的行列,其中很多大学生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做志愿者,积极做各种服务工作。他们的行为( )
①是为了追求个人名利②有助于他们在社会课堂中成长
③是服务社会的亲社会行为④会影响学习,得不偿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2、近年来,东莞市政府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见缝插绿、见空补绿”的方式,全力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更高水平,为全市人民创造更加优美、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东城某小学6名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提出两项关于“学校老校区如何利用”的建议,经政协提案建议,最终被政府采纳。东城某小学6名学生通过项目化学习提出的两项建议被政府采纳。这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学生( )。
①勇于承担社会责任②全面做好人生规划
③主动参加社会实践④养成了亲社会行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些古语传递的智慧有( )
①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②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
③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④善于学习他人的一切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4、从“中国梦”践行者故事的网络传播工程到网络正能量“五个一百”精品评选,弘扬了网上网下“同心圆”的家国情怀。这说明了( )
①互联网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②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③网络拓展了文化交流的空间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传播正能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学校是我们学习、生活的场所,遵守学校规则才能保证我们学习和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同学的做法你赞同的是( )
A.小红总是在上课铃响后才走进教室
B.小亮和小明在课堂上和班会上随便讲话
C.小丽从不在教学楼走廊里嬉戏打闹和大声喧哗
D.小朋在图书馆一边看书一边吃零食
16、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也应奉献自己的力量,服务社会。下列同学的做法,不应该提倡的是( )
A.小红积极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B.小军利用周末时间去当志愿讲解员
C.小强积极参加献爱心活动
D.小明只顾努力学习功课,其他啥也不管
17、吉林省很多学校门口,家长把孩子送到校门口指定处,交警负责引导车辆,老师和志愿者引导孩子安全走进校园。这说明( )
A.青少年健康成长完全依靠良好社会环境
B.对自己负责才能承担起Ⅱ寸代赋予的使命
C.很多人在为我们的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D.只有跟很我们亲近的人才会对我们付fJj
18、下列对判决书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判决书(摘选) 本院认为,依照……的规定,判决如下:被告人成某(澳大利亚籍)非法将工作中掌握的国家秘密内容提供给某境外机构,构成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一个月,附加驱逐出境。 |
A.成某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判决依据是《治安管理处罚法》
C.判决书中“本院”为人民检察院
D.有期徒刑和驱逐出境均是附加刑
19、下面漫画蕴含的道理是( )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我们应该珍惜自己的诚信记录
③社会是复杂的,不讲诚信是正常的
④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小玲是某校八年级学生,她利用课外时间对小区存在的车辆停靠混乱状况进行调研。她认真查阅了相关资料,向物业和社区居委会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这启示我们( )
A.学习需要我们劳逸结合
B.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C.要关心国家与社会发展
D.社会实践多关注奇闻轶事
21、在学完《做守法的公民》一课后,同学们就“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热议。有同学认为:“违法就是犯罪”;有同学则认为:“青少年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不要紧”。
请你对以上两个同学的看法进行辨别与分析。
22、观察下图。请你辨析。
23、学习了《责任与角色同在》一课后,乐乐和园园产生了以下不同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评析两人的观点。
我们每个人都要承担责任。 | 我们年龄小,无须承担责任。 |
24、阅读宪法条文,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 |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们负责,受人民监督。 | 第三十三条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国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贯彻落实宪法第三十三条内容,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对各级国家机关提出哪些具体要求?
25、材料一:宪法包括序言和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歌、国徽、首都四章。
材料二:国歌法共16条,主要是为了维护国歌的尊严,规范围歌的奏唱、播放和使用,增强公民的国家观念,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三:我国国歌法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1)通过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联系国歌法第一条的规定,请从法律效力的角度谈谈你对这两部法律关系的理解。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1月22日,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人民法院组织干警联合市团委工作人员前往回民小学、泾灵新村小学等学校,开展“关爱困境青少年,点亮微心愿活动”。干警们给困境学生送来文具、衣物、法律书籍等,引导他们争做尊法学法懂法守法的少年。
(1)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怎样做?(写出两点)
(2)材料中提到的“团委”,让我们想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怎样的群团组织?
(3)干警们会告诉学生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是什么?
27、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乌鸦有反哺之情,羔羊有跪乳之义,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怎能忘怀!
(1)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
(2)孝敬父母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28、材料一:我国现行宪法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材料二:我国已颁布的《刑法》、《民法通则》和其他一些法律都写明本法“以宪法为依据”。五届全国人大在通过宪法的同时,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等其他法律进行了修改,使得这些法律符合宪法规定。
材料三:《宪法》规定:“《宪法》的修改,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五分之一
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提议,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而普通法律的制定和修改只需按一般程序由半数以上代表通过即可。
阅读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三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3)问题(2)的答案对我们青少年提出了怎样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