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庭民是一名普通的广州消防战士,他把遗书放进战斗服口袋中,“未来的日子,我可能不能陪伴你们了,爸妈,对不起,这是我给你们写的第十二封家信,要出警了”;天津港爆炸事故中,消防员出发前留下遗言:“我若回不来,我爸就是你爸”,感动了无数的网民。消防员出发前的遗书让人们感受到( )。
A.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责的家国情怀
B.责任相同,履责的行为也相同
C.承担社会责任,一定要放弃家庭责任
D.只要勇于担责,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2、《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共场所高声交谈。之所以要求公民维护社会秩序,是因为( )
A.社会秩序是靠强制命令来维持的
B.违背了社会秩序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C.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社会才能正常运转
D.维护了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个人修养
3、2023年9月20日,上海市浦路桥附近有人跳桥落水,临沂小伙周中磊正在附近执行外勤工作,危机之下,他飞身跳入水中救人,最终将落水者营救上岸。临沂小伙周中磊的行为( )
①是真善美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②是负责任、服务社会的表现,是亲社会行为
③有助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④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以下是八年级学生小布在日记中记录的周末生活。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周日,晴 早上出门,我看到叔叔阿姨在小区门口的蔬菜便民服务点买菜,再也不用出远门,真方便啊!下午我在小区附近的免费图书阅览室浏览书籍,很多小朋友和大人也在安静地看书。晚上我和爸爸妈妈去体育运动中心打了羽毛球,真舒畅啊!美好的一天让人心情愉悦! |
A.不断享受城市生活的便利,我们才能成长为合格的公民
B.我们个人的发展需要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与精神滋养
C.只要我们都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能建成宜居的生活环境
D.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相同的身份
5、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绝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下列属于国家核心利益的是( )
①国家统一 ②国家安全 ③文化利益 ④国家主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某校八年级(5)班开展“奉献社会我践行”活动,并要评选出“奉献之星”。下面是几位同学的事迹,你认为其中可以入选的是( )
甲:注意维护自己班级的卫生区,在其他班级的卫生区随手乱扔垃圾
乙:节假日和同学们一起去社会福利院帮助孤寡老人
丙:利用节假日去电影院看自己喜欢的电影
丁:利用星期天在红色景点做义务讲解员
A.乙和丙
B.甲和丙
C.甲和丁
D.乙和丁
7、一女子赵某原打算是从浙江金华到湖南郴州的,为了省下车费,只买了一站短途车票到浙江衢州,并将衢州的衢字烧毁,谎称是买到郴州。结果被识破,民警对此事件进行了严肃处理。这主要告诉我们,遵守社会规则需要( )
A.只模仿他人的行为习惯即可
B.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
C.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D.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习惯
8、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下列关爱他人做法恰当的有( )
①小华把旧衣服洗干净叠整齐,捐给山区孩子
②社会爱心人士为高温作业的环卫工人送去冷饮
③小玲推开大门,让抱孩子的阿姨先进入商场
④校广播站如实播出小欣家庭困难,号召捐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在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受灾群众需要被褥与食物,充满爱心的社会公众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棉被、棉衣、牛肉面等物资源源不断送往灾区。社会公众的责任源于( )
A.职业要求
B.法律规定
C.道德规范
D.对他人的承诺
10、《湖北日报》9月27日报道:武汉科技大学出现了一个“网红打卡点”——盒饭自提点。自提点采用从取餐到付款全自助的“无人售卖”模式,每天卖近千份没有出现逃单情况。后台数据统计也发现,销售额与数量相符。“无人售卖”模式的推出需要个人( )
A.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风尚
B.弘扬诚信文化,构建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C.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D.完善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11、自2021年9月19日起,《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车票使用规则(2021年修订版)》正式实施,原规则中“带领两个以上身高不满1.3米的儿童乘车,一个儿童免票”,修改为:“身高1.3米及以下的儿童免费乘坐轨道交通”,这意味着身高不超1.3米的“二孩”、“三孩”都免费。这一规则修改体现了( )
A.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可以随意改变
B.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C.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12、“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这是黄大年24岁时写给同学的一句话。黄大年,中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国际知名的科学家。归国以来,他担任国家多个技术攻关项目的首席专家,经常工作到凌晨,多次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黄大年的事迹诠释了( )
①承担责任一定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②选择了责任,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
③有的事情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可以不负责任④承担责任就要不计代价与回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作为全国埃博拉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广东确定了27家定点收治医院及3家病例筛查检测机构,制定了医院感染防控预案。但在防控过程中,有个别人故意隐瞒自己的病情,不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隔离治疗。对上述个别人的做法,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
A.公民有人身自由权,可以不接受隔离
B.这种做法可以减轻国家和社会的负担,减少社会恐慌
C.这种行为会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D.是否到医院治疗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任何人不得干涉
14、我们每个人都要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紧绷保密之弦,保护国家安全。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国家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基础
B.总体国家安全观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C.总体国家全观以经济安全为宗旨
D.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军事安全为依托
15、徐某收了罗某的投资款后既不注册公司也不退钱,法院判决后还继续耍赖,其后执行法官依法将徐某纳入失信“黑名单”。被“黑名单”弄得生活工作处处碰壁的徐某,最终还是到法院还清了欠款。这说明( )
①诚信是一项民法原则,需要法律的约束②徐某的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③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④我们要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罗某在网上使用侮辱性语言抹黑中国人民志愿军“冰雕连”英烈,造成恶劣影响,情节严重。其行为构成侵害英烈名誉、荣誉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个月。这告诫青少年( )
A.坚决守护个人信息,不要泄露隐私
B.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应遵纪守法
C.积极维护网络安全,主动严格执法
D.网络世界自由无限,能畅所欲言
17、_____水电站是我国实施“西电东送”战略、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支撑性工程,全部机组计划2022年7月投产发电,电站全面投产后,将成为世界第二大水电站,对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
A.小浪底
B.三峡
C.龙羊峡
D.白鹤滩
18、“一米线”要求后面等候的人员与前面办理业务的人员保持一米的距离。心理学研究表明,除了至亲好友之外,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安全距离约为一米。设置“一米线”的意义在于( )
①减少人们的交往和沟通②尊重他人的隐私和安全
③提高社会运行效率和管理成本④有效减少或避免混乱,保障社会秩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光芒。以下名言警句及解读对应最不合理的是( )
A.“单则易折,众则难摧”——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对待竞争
B.“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的人,也会得到他人的敬重
C.“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要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20、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则,如“禁止乘客在动车组列车上吸烟”“严禁酒后驾车”“一米线”规则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则,因为( )
A.我国法律严谨细致
B.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C.社会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
D.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21、当阴霾散去,城市复苏,你不再受困于家中,是数以万计的医者,早已负重前行。当美好被记录,生活在传播,是无数的防御者正在为你搭建网络防火墙。当你在家中安眠酣睡,是两百万人民警察正废寝忘食在外守护。当你沐浴阳光,感受绿色,感受风,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正在被守护。当你在博物馆欣赏岁月的沉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早已被保护。当天涯海角即刻到达,当五洋捉鳖、九天揽月不是梦想,背后是一个自主可控、安全稳固的科技支撑。当你安心立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背后是一双双坚毅的臂膀,是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正在抵御外来的侵犯,将颠覆与动乱扼杀于萌芽。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也许是他们的一生所想。你应该看见,国家安全无处不在。他悸死捍卫着你未曾注意的日常。他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背后,都有人为我们守护。作为学生的我们还需要维护国家安全吗?说说你的观点和理由。
22、某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活动,在车上,小华同学和同伴只要看到新鲜事物就大喊大叫。同车老师提醒他们保持安静,小华辩解道:“我们平时学习那么紧张,好不容易出来一趟,还不让我们放松放松?”
请运用“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相关知识,评析小华的说法。
23、小组讨论会上,小张同学说,我们祖国发展兴旺,取得了这么巨大的成就,根本不用树立忧患意识。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4、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
(1)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我们应当怎样做?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最鲜明的特点?
(3)如何捍卫国家利益?
25、材料一:2010年3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答记者提问谈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稳定的基础。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勿庸讳言,现在,社会上还存在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收入分配不公、司法不正,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材料二:2015年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立国之道,惟在富民。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目的,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改革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进步。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现象时有发生,请你列举几个不公平现象。
(2)党和政府如此重视公平正义,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26、请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宪法通过设置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
(1)请将图中①②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2)请说一说上图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3)①代表的国家机构享有哪些职权?
(4)宪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应如何增强宪法意识?
27、最近,太原突如其来的降雪让两张暖心的照片在微信朋友圈热传,一张照片拍摄了雪天的公交站台放着一捆拐棍,上面还留有一张字条;另一张照片则清晰地拍到了字条上的内容,上面写着:“今天风雪大,路又泥泞,老人走路困难,‘爱心拐棍’帮您大忙……这里有几根拐棍,需要的话请您随手拿走使用。随便使用,不花钱。”
这两张照片背后有着一个感人故事:一位75岁的老人,坚持20年制作上万根“爱心拐棍”。这位老人不图别的,就想凭借着自己的一点手艺做更多拐棍,让腿脚不便的人们出行方便。
(1)“爱心拐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向这位老人学习,养成亲社会的行为?
28、 平等是人类的崇高理想,是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你是如何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律平等”这一原则的
(2)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