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没有课堂纪律,就没有有序的课堂;没有课堂秩序,我们的学习将得不到保障。这说明( )
A.规则和秩序没有必然联系
B.有规则就必然会有好的秩序
C.规则的存在会限制人们自由
D.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秩序
2、晚三秒再关门是生活中的小细节。当朋友到你家做客离开时,目送朋友,待脚步声渐远后,再轻轻关上门。这种做法是( )
A.道德提倡、法律强制的责任
B.以礼待人、温暖他人的做法
C.明辨是非、弃恶从善的选择
D.尊重人格、包容他人的表现
3、漫画《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中的做法,有利于( )
①失信人受到刑罚处罚②引导人们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③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④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4、《诗经》里有句话“谦谦君子,赐我百朋”这告诉我们( )
A.文明有礼是通往交友的桥梁
B.朋友带给我们温暖
C.文明礼貌体现社会和谐
D.朋友伴我同行
5、针对社会治安方面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国拟对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修订,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中国人大网数据显示,共计9.9万余人次在线提出12.6万余条建议。这说明( )
①规则是可以随时修改的②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网络拓宽了民主的渠道④规则要适应社会生活实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小成爸爸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标志,将汽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二百元罚款。小成爸爸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权力滥用行为
7、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国在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高尚的道德准则、完整的礼仪规范和优秀的传统美德,被世人称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下列能表现我国是“礼仪之邦”的有( )
①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②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③不学礼,无以立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8、《古童谣》:“心扉如同门户,小小的钥匙便可打开它,别忘了钥匙有两把——‘谢谢’和‘劳驾’。”这告诉我们与人交往时应该( )
A.彼此尊重、宽容
B.举止文雅、可亲
C.表情自然、大方
D.讲文明、有礼貌
9、对下列名言警句解读正确的是( )
序号 | 名言警句 | 解读 |
① |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 | 要以实际行动加强自身道德修养 |
② |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没 | 有诚信,不知道他可以吗? |
③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 以礼待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
④ |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 | 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希望有人能担起挽救国家的重任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是( )
①诚信 ②尊重 ③爱国 ④奉献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11、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这段话说明( )
A.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B.投身于社会才能走向成熟
C.人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
D.个人力量渺小对社会发展影响甚微
12、一位老人在乘坐公交车时突发心脏病,危急时刻,公交司机果断改变固定行车路线,乘客们也尽自己所能帮忙,老人被及时送进医院救治,转危为安。事后,老人的家人通过媒体对公交司机和乘客们表示了衷心感谢。下列表达中最符合此事件主题的是( )
A.关爱他人,与人为善
B.与时俱进,修改规则
C.相互尊重,消除隔阂
D.呵护健康,一视同仁
13、顾客遵守超市购物秩序;排队付款,这个责任来自( )
A.对他人的承诺
B.道德规范
C.职业要求
D.法律规定
14、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下列情境与其遵守的社会秩序内容相符合的有( )
①高铁站内,人们排队进行安全检查————交通秩序
②生产车间,纺纱工人按操作规程工作————生产秩序
③医院内,病人家属在公共通道保持安静——公共场所秩序
④十字路口,行人、自行车、机动车各行其道————社会管理秩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班级周一大扫除,八年级学生李某在擦窗户时,不小心打破了教室的一块玻璃。事后,她主动用自己积攒的零用钱,为教室换了一块新玻璃。对此,你的看法是( )
①有过失时,勇于承担过失是负责任的表现
②承担责任会感受到责任沉甸甸的分量,无责一身轻
③自觉履行应尽的责任就一定能共享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④敢承担自己的过失所导致的后果更能考验人的勇气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6、下图是小张同学绘制的“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从中能得出的结论有( )
①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②未成年人在社会关系网中处于核心位置
③不同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④个人离不开社会,但社会可以离开个人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17、“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反映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 )
A.个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
B.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
C.一个人要有远大的理想,才会有奋斗的动力
D.个人主动关心、积极融入社会,才能实现人生价值
18、生活中处处能看到各种温馨提示。这既是一种提醒,更是一种关爱。下列温馨提示与关爱他人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
A.
B.
C.
D.
19、青少年应担负起历史重任,让青春绽放出绚丽的光芒。下列符合这一观点的名言警句是( )
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③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下列关系中,属于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是( )
①同乡关系
②师生关系
③同事关系
④邻居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目前,我国未成年人互联网普及率达96.8%。国家进一步采取严格管理措施,明确规定,所有网络游戏平台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限游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
对此,有同学认为,网络世界精彩无限,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国家的“限游令”是对青少年上网自由的限制。请辨析该观点。
22、 2020年12月8日,网红抖音博主“小李朝ye“大网红”向自己的母校许昌市第三高级中学捐赠100万元,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有人认为在复杂的社会中,网红赚钱太容易,所谓捐赠,无疑为炒作。也有不少网友为他点赞,认为他奉献社会、回馈母校、助学兴教的行为“就该他红”!对此,两位同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23、 针对当前中学生上网的现状,有同学认为,网络具有虚拟性,未成年人不应该通过网络这种方式结交朋友。
(1)请判断该同学的观点。
(2)说明你判断该同学观点的理由
24、品评公共利益。
材料一:三年后,在北京工作、天津出差、河北生活的“三栖时光”,不再只是浪费在路上。可以基本实现京津冀中心城区与周边城镇0.5-1.5小时交通圈。未来,河北省将实现县县通高速、市市有机场,实施市市通快速铁路。
材料二: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加快实现城镇义务教育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持续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材料三:
(1)材料一涉及到了哪些具体的公共利益?请找出来。
(2)材料二中的举措有什么重要影响?
(3)材料三中的行为人应增强哪些意识来提高自己的文明素质?
(4)请以“我与公共利益”为题,写出你的内心感言。
25、(材料一)在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人民通过民主方式选举产生。
(材料二)3月的春风中处处传递着春的气息,让人感觉到温暖,感受到惬意,刚刚闭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大会二次会议所传递的精神犹如春风扑面,让人感觉到暖心,感受到信心。
(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目前实行哪一政治制度?该制度的实行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中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国家机构中的地位如何?
(3)请你谈谈我国人民是怎样行使国家权力的。
26、仔细观察下面图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图二分别说明了什么?
(2)请写出我国的宪法原则?
27、材料一:2013年8月6日《羊城晚报》消息,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听取《深圳市经济特区控制吸烟条例(修订草案)》的初审报告,报告建议对第三十七条“销售者责任”进行修改,销售者将烟草制品销售给未成年人的罚款金额应不低于甚至高于3万元。
材料二:暑假来临,全国各地开展了不同形式和内容的“护蕾行动”,如:江西景德镇市暑期集中整治“护蕾行动”;市消防支队启动消防安全“护蕾行动”;新明中学八年级(3)班开展了一次“增强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的探究活动等。
(1)材料一中国家重罚向未成年人售烟的行为,是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哪项权利?请列举出两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6分)
(2)材料二中各种形式和内容的“护蕾行动”体现了对未成年人哪些方面的保护?(4分)
(3)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遭遇各种危险和侵害,面对下列情景:上学路上遭遇敲诈、勒索,我们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办?(6分)
28、党的第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是什么?
(2)如何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至少回答3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