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漯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四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课文回顾。

    (1)《七律·长征》的作者是___________。诗中写红军长征踏遍“千山”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描写红军征服“万水”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是按“接受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英勇跳崖”的顺序来写的。

    (3) 场面描写是《开国大典》一文的一大特点:群众进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众多场面都描绘得有声有色。

  • 2、将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完成填空。

    ( )( )       ( )蹈火       ( )非福

    不可( )        ( )( )       ( )( )

    小学毕业了,我想做个纪念册,想起小学一年级的照片,于是________找起来,终于找到了,我高兴地说:“沉睡了六年的照片终于_________了”。

  • 3、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词语。

    (   )   (   )

    (   )的美   (   )的姑娘

    (   )   (   )

     

  • 4、我能根据拼音准确写出词语。

    新冠疫情又一次qīn xí( )全国,今年的清明与以往jié rán( )不同,显得有些许qī liáng( )。抗疫路上,全国人民齐心抗疫,为爱驰援。白衣天使与时间赛跑,不dān   ge( )一分一秒,逆风而行,克服kǒng jù( ),tōng xiāo( )克坚,联手fáng yù( ),使疫情得到kòng zhì( )创造一个个奇迹。乌云难蔽光,阴霾终散开。而今,春回大地míng mèi( )日,正是人间捷报fèi téng( )时。

  • 5、积累与运用。

    1.“他唱歌五音不全!”这句话中的“五音”在古代是指:_____、商、_____、徵、羽。

    2.叔叔参考相关网站给刚出生不久的小堂妹初步选了两个名字:泽楠、漫桐。因为小堂妹五行缺__________

    3.田园风光令人向往,湖阴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的庭院,洁净淡雅;孟浩然故友的田舍周围有“绿树村边合,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景,恬静清新。

    4.欣赏下面的书法作品,这是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我们可以用成语_____________来形容这幅书法作品。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课外阅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这首诗的体裁是(   )

    A. 七言绝句 B. 七言律诗

    2_____________”是全诗的提纲,写出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磅礴气势。其中,“________”一词着重描写当时的气势。

    3“不可沽名学霸王”中的“霸王”指历史人物________

    4“以雄奇险峻而著称的古都南京城回到了人民手中,她比任何时候都美丽。这天翻地覆的巨大变化,是足以令人慷慨高歌和欢欣鼓舞的。”这是上面诗句“______________”描写的意思。

    5最后两句诗“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材料一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把这首诗补写完整。

    【2】读这首诗,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⑴“浪淘沙”是唐代曲名。( )

       ⑵“九曲黄河万里沙”中“曲”应读“qǔ”,在这里表示“歌曲”。( )

       ⑶这首诗前两句中的“九曲”“万里”“浪淘风簸”等词语,描绘出了黄河奔腾汹涌的姿态。( )

       ⑷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站在黄河边,眺望滚滚波涛时有感而作。( )

    【3】用自己的话写一写第1题中补写的诗句的意思和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古往今来,多少诗人为她写出不朽的诗篇。请在下面再写出两篇不同作品中描写黄河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阅读。

    【甲】 【乙】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 天街小雨润如酥,

    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色遥看近却无。

    杨花榆荚无才思, 最是一年春好处,

    惟解漫天作雪飞。 绝胜烟柳满皇( )。

    【注释】 ①杨花:柳絮。 ②才思:才华和能力。 ③天街:京城街道。 ④酥:酥油 ⑤绝胜:远远胜过。

    【1】“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A.对比

    B.夸张

    C.比喻

    D.拟人

    【2】从 可以看出 可以作为甲诗的题目( )

    A.不久归 晚春

    B.斗芳菲 新春

    C.无才思 早春

    D.作雪飞 立春

    【3】按照押韵规律,乙诗末尾括号里的字和读音应选( )

    A.宫 ɡōnɡ

    B.都 dū

    C.城 chénɡ

    D.京 jīnɡ

    【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诗中“草树”本属无情物,竟能“知”,能“斗”,想象之奇,实为诗中罕见;乙诗中早春淡淡的草色与晚春的满城烟柳对比,突出了早春景色的可爱。

    B.甲诗中杨花榆荚虽缺少“才思”,但仍为春天增添一景,虽然不算美,但尽了努力,这种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C.“草色遥看近却无”是乙诗中非常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透过雨丝遥望春色,更给早春草色增添了一层朦胧美。

    D.乙诗最后一句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想象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晚春景色,肯定比细雨蒙蒙的早春可爱。

    【5】写出“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的意思,可适当添加自己的想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从前,有一个穷苦的地方,人们都过着苦日子。听说雪山上有一只幸福鸟,它飞到哪里,就能给哪里带去幸福。有一个叫汪嘉的孩子决心去寻找幸福鸟。

    他长途跋涉,终于到了山脚下。这时,一个妖怪出现了。妖怪狞笑着施展法力,宽阔平坦的大路变成了乱石滩,石头像刀子一样尖利。汪嘉咬紧牙关往前走,很快就痛得两眼发黑,可一想到受苦受难的乡亲们,他就又有力气了。双脚被石头划得鲜血淋漓,他就手脚并用地朝前爬,弄得自己遍体鳞伤。终于,他走完了乱石滩,登上了大雪山,找到了幸福鸟。幸福鸟很受感动,带着汪嘉飞回了家乡。

    从此,这个地方变了样儿。清清的河水流过绿色的田野,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广袤的大地,到处都有鲜艳的花朵、欢唱的鸟儿、高大的树木和茂盛的青草。这里的人们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请用“   ”画出最能体现汪嘉心系乡亲们的句子。

    2给这个民间故事加一个题目,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幸福鸟 B.寻找幸福鸟 C.寻找幸福 D.穷孩子汪嘉

    3你认为故事中的汪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短文,说一说:今后遇到困难,你会怎样去面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种树老人

    杨旭辉

    种树老人死了,死后没有一副棺材。

    种树老人什么都没有留下,只留下了一片树林。

    老人前 20 年种的树,公社化的时候毁了。中间 20 年种的树,承包制的时候砍了。最后20 年,老人没要一分地,就要了村东那片 60 公顷的大沙丘,在上面盖了个土棚子,养了条小黄狗,就开始种树了。

    老人从不种娇贵的树,只种杨、柳、榆、枣等北方平凡的树。种那种插个枝就能长大, 戳(chuō)个桩就会发芽,对大自然要求极低的树。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没一根椽(chuán)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

    十年过去了,村里人都盖上了新房,用起了拖拉机。只有老人仍住在自己的土棚子里, 领着黄狗转来转去,修树剪树,看调皮的松鼠,爱叫的乌鸦……

    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傻子,只有老黄狗知道不是;村里人都说老人是个疯子,只有小鸟知道不是。

    直到有一天,县林业局的老韩来了,出神地看着碗口粗的林子说:这些树至少值百十万呢。人们这才都说老人最精明了,于是光秃秃的村子里也开始有人种树了。

    老人的树成材了,人们说老人要盖起最漂亮的小楼,要买汽车,要娶东村 50 多岁的寡妇了……但老人依然住在草棚子里,领着走不动的老黄狗转来转去,直到,直到老人死去。

    来年春天,老人坟上长了一棵树,矮小但很粗壮,人们都说:那是种树老人。老人种了一辈子的树,他自己也种进了树里。

    (选自《小学教学研究》 2014 年第 30 期)

    1哪句话写出了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用   在文中画出来。

    2种树老人所种的树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的写作手法是_____,表现了_____

    4老人种了一辈子树,把自己也种进了树里。联系全文看,表现了_____

    A. 老人视种树为自己的生命,把自己和树融为一体,体现了老人的奉献精神。

    B. 老人为了种树,最后死在了山上,表现了老人的悲惨命运。

  • 11、回顾课本中精彩的句段,填空。

    1、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这句话是   说的,文中多处运用     的表达方法,表达了作者

     

    2、《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居里夫人的“美丽”是指: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赞誉居里夫人

  • 12、( )

    ①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②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③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榴弹炮等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一字形的横列前进。④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⑤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⑥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⑦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⑧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⑨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1请用小标题概括片段内容,写在段前横线上。

    2用“ ”画出最能体现群众的欢喜和激动心情的句子。

    3填空:

    片段写到了大的场面,运用了____________ 的写法,其中第____________句描写的是“面”,是对受检阅的部队的概括性描写,第___________句描写的是“点”,是对受检阅的部队的详细描写。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片段中对“点”的描写,通过细节展现了各个方阵的风采。

    B.对“面”的描写,从整体上写了受阅部队经过天安门广场时那种整齐威武的情景。

    C.点面结合,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反映开国大典的盛况。

    D.习作时要把其他起铺垫、烘托等作用的材料作为“面”来写,因为他们不重要。

  • 13、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五位壮士ー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解释词语。

    (1)居高临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身碎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横线画出描写群体人物的句子,再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每一个人物的句子。关于这种点面结合写法的好处,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面的描写给人以整体感,让我们感受到五位壮土群体的英雄形象。

    B.点的描写让人从具体的细节中真切地感受到每位壮士的英勇行为。

    C.点面结合的写法,具体生动、形象有趣。

    【3】品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完成填空。

    (1)这段话,把石头比作________,从中“我”体会到五位壮士____________

    (2)充分体现马宝玉英雄气概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课内阅读。

    伯父和爸爸回来的时候,我就问他们。伯父的回答我现在记不清了,只记得他的话很深,不容易懂。我抬起头来,要求他给我详细地解说。这时侯,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他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他变得那么严肃。他没有回答我,只把枯瘦的手按在我的头上,半天没动,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1】“解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当时“清清楚楚”看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伯父脸上的表情变得那么严肃是因为( )

    A.伯父觉得那位车夫很可怜。

    B.伯父觉得无法回答“我”的问题,很苦恼。

    C.伯父为自己无法解除穷苦人民的痛苦而苦闷。

    【4】最后一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对__________的憎恨和对________的极大同情。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

    (1)我们家(   )没有什么名贵的花,(   )常见的花却应有尽有。(填关联词)

    (2)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显得非常可贵吗?(使用的修辞方法)

    (3)难道课文不是描写夹竹桃万紫千红,花期之长,韧性可贵吗?

    (改为陈述句)  

    (4)难道课文没有抓住事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表达,展开充满情感的想象吗?(改为陈述句)

     

     

  • 16、按要求写句子。

    1.镭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老师问蔡林:“我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会吗?我猜你是会的。”(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抗震救灾英模代表团”的报告,谁都佩服那些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的活动我们必须参加。(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么?(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闰土回家去了。我还深深地思念着闰土。(用合适的关联词组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将下列句子进行扩句。

    1他托父亲给我鸟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看见天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扫出空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中国女足那种拼搏奋斗、永不放弃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仿照例句所用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对鲁肃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我自有妙用。”(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 根据要求改句子

    (1)《蒙娜丽莎》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世界上有多少人能亲睹她的风采呢?(改写成陈述句)

    (2)蒙娜丽莎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缩句)

    (3)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修改病句)

    (4)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修改病句)

    (5)她的光辉照耀着每一个有幸看到她的人。(改为被动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快乐习作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事情,比如老师的关爱、同学的帮助、父母的呵护等,这些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让我们用心去发现,用笔去记录。请以“忘不了你的 ”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有真情实感,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字迹工整,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