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27年,一声枪响掀开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的大幕,开创了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一条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道路。下列各项与上述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秋收起义
C.三湾改编
D.井冈山会师
2、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据统计,在选出的全国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代表438名,占代表总数的14.70%(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为8.49%),全国55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的代表。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我国少数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经济
B.我国少数民族团结一心建设国家
C.我国少数民族平等享有政治权利
D.我国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共同繁荣
3、直接引发“公车上书”的事件是
A. 《马关条约》的签定
B. “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
C. 德国“强租”胶州湾
D. 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
4、下列不属于北伐军讨伐的主要对象的是:
A. 袁世凯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张作霖
5、关于长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②红军长征经历了四渡赤水、过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
③红军三大主力在吴起镇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④长征铸就了伟大的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义和团运动兴起的直接原因是( )
A. 清朝统治腐败 B. 外国教会欺压百姓
C. 列强瓜分中国 D.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7、“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能实现这一教育行动的根本因素是( )
A.教育政策的支持
B.经济的快速发展
C.互联网技术普及
D.人工智能的应用
8、下图是“中华民国元年”银币,与此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1911年黄花岗起义
B.1911年武昌起义
C.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D.1913年二次革命
9、1927年,毛泽东写到:“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诗赞颂的是
A.南昌起义
B.红军长征
C.武昌起义
D.秋收起义
10、某“农家乐”制作的野菜、粗粮受到前来游玩的游客的热捧,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说明中国人已解决了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
B.说明人们饮食喜欢猎奇
C.说明“农家乐”经济发展水平低
D.说明人们注意营养,粗细搭配,注重绿色食品等
11、历史照片是可视的历史。下面两幅照片反映出中国近代( )
民国剪辫 民国金陵女子学院体育院
A.社会生活的变迁
B.交通方式的变革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文学艺术的繁荣
12、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在内容上相似的一项是( )
A. 都索取了大量赔款
B. 都开放了大批通商口岸
C. 都割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D. 都规定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3、1901年初,清朝统治者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当时人人激愤指斥清廷已成为了“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14、下列事件的意义不包括( )
A.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B.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
C.实践了“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中国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
15、2009年,在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有学者诗云:“一兵身后九夫保,千里云沙双剑开。军得民心鱼得水,小车推出凯歌来”。短短四句诗,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A.国民党政治腐败
B.解放军战术得当
C.美国断绝军事援助
D.人民群众的支持
16、电影《开天辟地》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经过,请问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
A. 1921
B. 1949
C. 1919
D. 1937
17、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
②都是在中共的努力下促成的;
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8、“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他们倒下了……今天,我们在互联网上再现那场战争,只是为了纪念那一群可爱的年轻人。”你认为诗中所说的“那场战争”是指: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抗美援朝战争
D.土地革命战争
19、下图所示的建筑,位于上海兴业路76号,它见证了1921年7月23日( )
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召开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20、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国家是( )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德意志
21、观察图二,在下图方框内填出下列地名的英文字母代号:
A.兴中会成立地点
B.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地点
22、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________作用。
23、世界的一隅,经过历史的洗礼,让我们刻骨铭心。
(1)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海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3) 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24、在抗日战争中打破日本企图3个月内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是_______;在解放战争中,用手推车推出来的战役并解放长江中下游的战役是_______。
25、新中国的每一个历史时期,在人民群众之中都涌现出一批英雄人物,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起着重要作用。请完成以下内容的填空。
(1)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体堵住敌人枪口的英雄人物是①__________。而为了不暴露目标,忍受烈火烧灼的剧痛,坚持在原地一动不动,直至牺牲,从而保证了整个战斗胜利的英雄是②____________。
(2)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创业的年代,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其中“铁人”③______、“党的好干部”④_______、“解放军的好战士”⑤_______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这些英雄人物身上拥有⑥ __________等优秀品质,强烈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
26、胜利原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________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____________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27、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传播文化的重要载体。请将下列空白处填写正确内容(8分)
(1)山西籍文学家罗贯中撰写的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是_______
(2)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的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是_______
(3)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是_______
(4)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悲剧_______
28、______________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______________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29、九一八事变:①时间:___________借口___________结果:___________导致此结果的原因:蒋介石采取___________政策②东北人民组织___________,中国共产党派___________等在东北组织___________抵抗日军的侵略。
③影响:九一八事变后,(标志)中国人民的___________开始了。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0、下图是近代两次侵华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______,大大加深了中国______程度。
31、同盟会的纲领?
32、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是一个政党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探索历程,探究下列问题。
(1)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的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向什么转变?标志着什么制度在我国建立?
(2)改革开放先从农村开始,率先实行改革的是安徽的什么地方?城市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中国共产党在哪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该理论是谁提出的?在中共十九大上提出新时代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
(5)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中学生应该做些什么?
3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抗日战争结束的时间是?(具体到日)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4、好的歌曲往往记载了时代气息,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催人奋进的长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中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领袖分别是谁?两人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共同品质?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社会主义好》,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后来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遇到怎样的“严重失误”?
材料三:我出生在那一九七八,老爸说那一年变化真大,报纸上天天讨论真理的标准,安徽的农民偷着把土地包干,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早春的雷声震撼了华夏……
——《我的一九七八》
(3)材料三中的“北京城开了一周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材料四:房子大了电话小了,感觉越来越好,假期多了收入高了,工作越来越好,商品精了价格活了,心情越来越好,天更蓝了水更清了,环境越来越好
——《越来越好》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从衣食住行等任选两方面说说改革开放前后发生的变化。
(5)综合以上材料,从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中谈谈你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