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即使……就… 既然……就…… 虽然……但是… 如果……就……
(1)李小鹏的爸爸( )会开汽车,( )会修理汽车。
(2)你( )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 )更要把班上的工作做好。
(3)( )他热心帮助同学,( )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赞誉。
(4)今天早晨( )下着大雨,( )我们班同学没有一个迟到的。
(5)( )明天下雨,运动会( )延期举行。
2、比一比,组成词语。
宣( ) 尚( ) 府( )
喧( ) 裳( ) 腐( )
3、按课文内容填空。
1.《草原》的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北京人,满族,作家。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号________,北宋文学家、书法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3.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________绣上了____________。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________,就像只用绿色________,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________,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__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______。
4、给加点字换意思相近的词
1.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________
2.蜥蜴好像忘记了旅途的劳倦________
3.远处,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儿开始啼啭起来,仿佛在倾吐浴后的欢悦________
4.深深的峡谷衬托着你挺拔的身躯。________
5.你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________
5、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折杨柳①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②,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的最后两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拓展阅读。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5】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8、填空。
1.《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 )写的一首( )诗。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诗中“平明”的意思是( );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 )的品质。
2.《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 ),地点是( ) ,景物是( )和( ),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9、拓展阅读。
奇怪的电波
电台开始广播了。节目主持人是位年轻的姑娘,她说等到电台发出信号,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把城里的蚊子赶得一干二净,为大家提供一个非常安宁的睡眠环境。
不一会儿,电台向全市发出一种轻微、尖细的声音。人们纷纷躺下,闭上眼睛。果然,藏在暗处的蚊子不约而同地飞向窗外,越飞越远,最后消失在黑暗中。
这一夜,居民们睡得特别香,“呼噜——呼噜——”的鼾声此起彼伏,像一阵阵波涛在轰鸣。
据科学家研究,叮人吸血的都是雌蚊,它们只要听到雄蚊的召唤,马上就飞走。于是,人们通过电台,发出一种与雄蚊飞翔相同的振动声,一下子把千千万万的雌蚊一股脑儿地骗走了,给当地居民休息和健康带来了无穷的好处。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①这里起来,那里落下,表示连续不断。(______)
②事先没有约定而相互一致。(______)
【2】 “‘呼噜——呼噜——’的鼾声此起彼伏,像一阵阵波涛在轰鸣。”这句话采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电波的奇怪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认真观察下面的公交站牌,用心思考后填空。
(1)这个站台的站名是___________,经过这一站的公交车有_______、__________。
(2)农阿姨想到节制闸去,她选择_______路公交车好,理由________________
11、凌霄和月季
凌霄和月季一起从地里探出头来。
月季花开了,红艳艳的,大伙赞美她。月季花只是微笑着摇头默默地散着芳香。
凌霄也开花了,一朵朵橙红色的花,像一只只喇叭。它攀上一棵大树,顺着树杆往上攀,一直攀到树顶。凌霄花感到自己上天了,往下看看,花儿草儿多么矮小啊。她嘲笑着伙伴们:“哈哈哈,你们都在我的下面。”
花儿草儿们羡慕地看着这高耸入去的凌霄花,都说:“凌霄花真了不起。”惟独月季一声不响。||
凌霄花听着声声赞美,越加得意,她高傲地对月季花说:“喂!朋友,你怎么一句赞美的话都没有,不想让我采朵云给你吗?”
月季淡淡地说:“我长得虽矮,是靠自己的根立在地上。你凭借了大树的高,炫耀自己,没啥稀奇。”
凌霄花哼了一声,没再理睬月季。||
一天,伐木队选了这棵大树,电锯沙沙沙,大树倒了,凌霄花一下跌落地面。那些为她唱赞歌的花儿草儿又都来讥笑她。
月季花却安慰地说:“朋友,应该学会自立。”凌霄花惭愧地低下了头。
1、 短文已用“||”分成三部分,请你概括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2、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美( ) 矮小( ) 讥笑( ) 凭借( )
3、 当“花儿草儿们羡慕地看着这高耸入去的凌霄花”不住地赞美时,为什么月季花“一声不响”?
4、 当月季花安慰凌霄花时,为什么凌霄花“惭愧地低下了头”?
5、 你读了这篇短文,懂得了什么道理?
12、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初雪的温暖
①清晨推窗,才惊喜地发现,昨夜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大雪。房屋、树上都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这纯洁的雪花装点了一切,整个世界一片雪白。
②雪景虽然很美,可是,一出门,我开始担心起来。路上的积雪已经冻结,很滑,人们走路都那么小心翼翼的……不知道汽车还能不能开,我心里这样想着。开了几年车,还从没有在雪地上行驶过,我担心自己的技术和安全。
③停车场里,汽车上都堆积了厚厚的雪,就像覆盖着一层厚实的棉絮。我找到自己的小车,挡风玻璃上也都积上了一层厚厚的雪,必须先将积雪铲掉。忽然发现,我的车前挡风玻璃上,有人在积雪上写了一个字,细细分辨,是个“慢”字。字写得歪歪扭扭,估计是用树枝写的。我恍然大悟,他是在提醒我要注意安全呀!我的心里暖暖的。他会是谁呢?
④我发动了车子,打开暖气。乘预热的时间,将车上的积雪,一点一点慢慢铲除。
⑤这时候,小区里陆续有人来到停车场。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惊呼:“谁在我的车上画画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邻居小李。我好奇地走过去,只见她的车前挡风玻璃上画着一座房子,房顶上耸起一只高高的烟囱。小李不解地看着画,这是什么意思啊?联想起我车上的那个“慢”字,我笑着对她说:“这是一座房子,一个家,画画的人可能是要提醒你,为了每个幸福的家庭,要小心开车吧。”小李也笑了笑,对对,是得慢点儿。
⑥我突然很想知道,会不会还有其他的字或者画呢?一辆辆车看过去,果然,每辆车的前挡风玻璃的积雪上,都被写上了字,诸如“小心”“慢”“安”这些字。有的车上,画着一座房子、一颗心、一个太阳、一张笑脸什么的……这个人,他是在提醒所有的人啊!
⑦大家就此议论开来,猜着那个写字、画画的人,会是谁呢?我们的一位邻居?社区里的保安?晨练的老人?还是路过的行人……
⑧猜不到。大家也不猜了。可是,挡风玻璃上那一个个字和一幅幅画激起了人们的兴致,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起来。三楼的王叔叔,是个有经验的老司机,他告诉大家,雪天开车,不要突然踩刹车;小区的保安也过来叮嘱大家,开车要保持车距;我告诉大家,小区西边正在修路,开车更要当心;小李提醒大家,围好围巾,天冷,注意保暖……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看着这久违的场景,我的心里暖暖的。
⑨我启动车子,缓慢地驶离小区。透过挡风玻璃,只见房屋、树上都积起了厚厚的一层雪,阳光照耀下的白雪世界,更加晶莹,更加明朗……
⑩车子慢慢前行,我突然想到了那句话:幸福就是用你的爱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这个初雪的清晨,让我感受到了别样的温暖。
【1】用比较简练的语言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③和第⑧自然段有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写的都是“我的心里暖暖的”。请联系上下文内容填空:
第③自然段写“我的心里暖暖的”,原因是__________;第⑧自然段写“我的心里暖暖的”,原因是__________。
【3】短文第①和第⑨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描写了雪后的景象。第①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点明了故事发生的环境。第⑨自然段中,描写雪景的这句话,突出了__________。
【4】短文结尾处,作者想到了“幸福就是用你的爱让每个人都感到温暖”,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没有写出在挡风玻璃上写字、画画的人是谁。有人认为这样写很好,也有人认为应该写出这个人是谁。这两种看法,你同意哪一种?请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藏羚羊的跪拜
至今,我每次穿过藏北无人区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以前,捕杀野生动物是不受惩罚的。当年可可西里举目可见藏羚羊、野马等,眼下却是凤毛麟角了。
当年,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筒藏靴的老猎人经常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他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一碗冰雪水。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一笔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权子枪的是这样一件事——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准备喝酥油茶时,突然瞅见草坡上站着一只肥壮的藏羚羊。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
他丝毫没有犹豫,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权子枪。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两行长泪从眼里流了出来。老猎人认为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求饶打动也在情理之中。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它倒地后仍是跪拜的姿势,眼里的泪迹也清晰可见。
那天,老猎人没有当即将藏羚羊开宰、扒皮。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藏羚羊。他感到有些蹊跷,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呢?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唯一见到的情景。夜里躺在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
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腹膛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地叫出了声,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藏羚羊的肚子里,静静地卧着一只小藏羚羊。这时候,老猎人明白了肥壮的藏羚羊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给自己下跪:它是在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
老猎人的开膛剖腹半途而停。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
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还没有出世的孩子掩埋了,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
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1】联系前后文,解释下面词语。
凤毛麟角:_________________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读短文,理出事情的发展顺序。
发现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藏羚羊
【3】为什么说“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描写藏羚羊跪拜的句子。想一想:藏羚羊为什么向老猎人跪拜呢?
【5】老猎人为什么把藏羚羊连同它没出世的孩子掩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阅读,完成练习。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踩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①(hòng hǒng)作鸟兽散。
上课了,意兴②(依然 显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③(废 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重新开战,玩得欢,不禁沮丧得要命,便一起情悄溜到办公室窗户下的冬青丛里转悠,希望老师能像往常一样,把没收的东西扯散了,随手扔出窗外。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读音、字或词语,依次写下来。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①咋咋呼呼 ________、________ ②眼巴巴 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虎视眈眈:________
②大步流星: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理解:“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屏风”指①________,“一切”指②________。
【5】短文有两处写竹节人玩得入迷,把相关句子抄写下来。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6】仿照短文写玩竹节人玩得入迷的写法,用两三句话写一写“看书看得认真”的情景。
________
15、跟着一缕缕轻盈的云雾,雨,悄悄地来了。(改变语序,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改写句子
“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是一个双重否定句,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写出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让孩子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学习,该多好啊!(改为反问句)
_____
(2)石头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改比喻句)
_____
(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改为转述句)
_____
(4)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
18、句式转换。
1. 妈妈对我说:“我今天有事不在家,你放学后到阿姨家去。”(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一把抓去了我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竹节人。
(1)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走之前,我不得不把他们的母亲送进疯人院。(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课外书可以读,但要有选择地读。(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桑娜说:“咱们的邻居西蒙死了,你知道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
20、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仿写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表达与交流
习作展示。
请选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活动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注意抓住某一个精彩的场面,叙述要清楚,情节要合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字数不少于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