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盐城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按要求填空。

    “屈”字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画。“屈”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使弯曲 ②低头,使屈服 ③冤枉。“威武不屈”中的“屈”应选第____项解释;“屈指一算”中的“屈”应选第____项解释。

  • 2、根据所学知识填空。

    (1)《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_》。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

    (2)《好的故事》选自鲁迅的散文诗集《____________》。当时鲁迅生活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北京,切身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就像处于异常“____________”的夜。文中对梦境里那“好的故事”的描绘,则表现出鲁迅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全文脉络清晰,叙事清楚。第一部分是果,后几部分是因。在叙事的过程中,始终贯串着“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基本主题。

    (4)《有的人》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而写的。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些“骑在人民头上”的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 3、看拼音,写字词。(10分)

    (1)叶圣陶笔下的稻草人,虽然没有我们常人的jī fū( ),但他从不lǎn dài( ),一心想wǎn jiù( )老太太那chén diān diān( ) 的稻穗。

    (2)中国红是我们中华民族热情奔放的象征,鲜红的qí zhì ( )是我们心中永不落的太阳。它照亮了我们炎黄子孙前进的bù fá( ),  hàn wèi(   )着长城那健壮的体魄。

    (3)亲情,永远是在细微中闪现。一天天的xù xù dāo dāo ( )是她们爱的阳光,一句句的小心、jǐn shèn( )是我们心中cóng cóng ( )的歌谣。

     

  • 4、√”选择正确的字形或读音。(3)

    (阁 搁)板    (顷 倾)

    (介 芥)   (qiáng qiǎng)

    (xuē xiāo)   自受(zuō zuò)

     

  • 5、词语填空。

    (1)jīng yíng(写同音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呆头呆脑(ABAC式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斩钉截铁(含近义词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一片地区的经济很发达。(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竹节人被老师收去了,( )我们并没有难受。(填入合适的关联词)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下面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ā)谁   zhuó)累累

    B.doù zhì

    C.bǎichūn

    D.gēng)  

    2下面关于这首诗中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冢(zhǒng):山顶。

    B.舂(chōng): 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C.贻():送,赠送

    D.雉:野鸡

    3这是一首乐府诗,关于乐府诗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B.乐府初设于汉代,是当时“少府”下辖的一个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

    C.公元前112年,汉王朝在汉武帝时正式设立乐府,其任务是收集编纂各地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D.汉乐府诗常常是选取生活中典型的片断,使矛盾集中在一个焦点上,既避免过多的交代与铺陈,又能反映广阔背景,

    4“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对仗 D.夸张

    5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情诗,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情景,由远及近,逐层描写。

    B.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C.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D.《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6下面关于这首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B.全诗写尽了人生苦难、社会遭遇,乃至更多人同样的遭遇,对社会发出强烈控诉。

    C.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段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D.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 7、课内阅读。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

    【2】用一个字概括这首诗的特点,并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这个字好吗?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古诗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窜入船中的情景。

    【2】这首诗分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西湖边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景象。

    【3】“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__心情。前两句诗还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苏轼另一首描写西湖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土地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从中长期看,我国的粮食产需仍将维持紧平衡态势,粮食浪费带来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问题绝对不可小觑。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令人痛心。我国有14亿人口,每个人每个家庭节约粮食还是浪费粮食,加在一起都不是一个小数目。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促动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十分必要。

    材料二: 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倒剩饭被知名外企辞退?

    【1】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发现的问题

    解决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粮食供应充足,小范围浪费不会造成大的影响。

    B.粮食浪费会造成资源浪费,但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C.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依然需要节约粮食。

    【3】针对大学生浪费粮食被企业辞退这一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的行为。请你结合材料一、二的内容,写一则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选编革命文章。

    【选文一】_______________

    ①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大队人马已经过去,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伸向远方。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向前走着。

    ②这时,迎面走来一个老同志,冲着我大声嚷:“小鬼,你这算什么行军啊?照这样,三年也走不到陕北!”

    ③我诧异地抬头。他看看我,笑了起来,和我并肩朝前走。他比我高出两头,但是脸又黄又瘦,两只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我问他:“同志,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我是军部的,现在出来找你们这些掉队的小鬼。”他边说边摘下我的枪,连空干粮袋也摘去由他拿着。

    ④“咱们得快点走!天黑了,这草地到处是深潭,掉下去可就不能再革命了。”听了他的话,我快步跟上,但是不一会儿又落了一大段。我满脸焦急,咬着牙关继续走。他看看天,又看看我:“来吧,我背你走!”我说什么也不同意。这一下他可火了:“别磨蹭了!已经下雨了!你想叫咱们俩都丧命吗?”我犹豫了:________________他不容分说,冒着雨背起我,一步一滑地向前走。

    ⑤突然,他的身子猛地往下一沉。“小鬼,快离开我!”他急忙说,“我掉进泥潭里了。”他用力把我往上一顶,将我甩在一边,大声说:“快离开我,咱们两个不能都牺牲!……要……要记住革命……”

    ⑥我使劲伸手去拉他,可是什么也没有抓住。他陷下去了,已经没顶了。我的心疼得像刀绞一般,眼泪不住地往下流。为了我这样的小鬼,为了革命,他被这可恶的草地夺去了生命!

    风,呼呼地刮着;雨,哗哗地下着。黑暗笼罩着大地。“要记住革命!”我想起他牺牲前说的话。对,要记住革命!抬起头,透过无边的黑暗,我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路,一直通向遥远的陕北。我鼓起勇气,迈开大步,满怀希望向着部队前进的方向走去……

    【选文二】狼牙山五壮士(节选)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1】【选编文章】同学们初选了上面两篇素材,请你一起品评完善。先读【选文一】。

    (1)根据选文一的内容,梳理故事情节,完成下图。

    (2)发挥想象,请将第④段划线处补充完整,表现“我”当时复杂的内心活动。

    (3)文中有多处老红军与“我”的对话。品读语言,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第②段中他“大声嚷”是深知草地摸黑赶路的危险,着急催促我快些行进。

    B.第③段他称我“小鬼”是因为我速度太慢掉了队,引起了他的不满。

    C.第④段中“这一下他可火了”是因为当时情况紧急,他不想被拖累。

    D.第⑤段中他“大声说”是因为他掉进了泥潭,心里很害怕,十分慌张。

    (4)对第⑦段画线处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现了草地行军的环境恶劣。       B.烘托了当时悲壮的氛围。

    C.暗示革命事业尚未成功。       D.体现了草地天气变化多。

    (5)同学们给选文一取了几个题目,下列不合适的一项是(       

    A.记住革命       B.老红军       C.最小的红军       D.雨夜行军

    【2】【特约评论】联读选文一和选文二,当好特约评论员。

    (1)两篇选文在写作上各具特色,和同学们交流你的看法。

    【选文一】主要运用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值得学习。

    【选文二】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了_______,也写了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

    (2)现在这个年代,我们的生活不会忍饥挨饿,也不需要跳崖激战。像选文这样的革命故事还要读吗?结合文章内容,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理解。

    百合的前世今生

    ①百合,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产于中国,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无气味,味微苦。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②百合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认为百合只有食用和药用的功能。百合的营养价值丰富,它不但含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镇咳祛痰、滋阴润肺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

    ③及至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有多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柳。”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④随着时代的进步,欧美园艺专家通过杂交育种途径去创造新的品种。经过近半个世纪后,终于选育出一批统称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国百合全是一茎一朵、单纯白色的现状,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既有金黄、橙红和淡紫,又有彩斑、条纹等其他图案颜色。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每枝能开花七八朵,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另外,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最适宜做厅堂的插花,使人们欣赏起来。不禁生发出“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的感觉。

    (综合“百度百科”资料而成,选文有改动)

    【1】通读全文,说说百合得名的由来和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中国百合相比,金百合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另外,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短文,按要求答题。

    人类的挚友——蚯蚓

    ①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于毛足纲寡毛目。

    ②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粒结构,增强了土壤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

    ③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吃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

    ④蚯蚓还能吸收土壤中镉、汞、铅等金属元素。根据科研人员测定:蚯蚓体内聚积的这些金属元素可达外界的十倍。据此,人们又可用它作为监测土壤中金属污染程度的“监测器”。

    ⑤蚯蚓的药用价值很高,其正式药名叫地龙,自古以来作为一味中药用于治病。

    ⑥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

    ⑦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

    【1】解释词语。

    津津有味: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要注意阅读策略,比如要了解蚯蚓属于哪一类动物,可以阅读短文第_____自然段;要了解蚯蚓的药用价值,可以阅读短文第____自然段;要了解蚯蚓作为监测土壤中金属污染程度的“监测器”,可以阅读短文第_____自然段;要了解蚯蚓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可以阅读短文第____自然段。

    【3】短文第④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用了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还用了______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在这个句子中,“测定”这个词语可以换成“估计”吗?为什么?___________

    【4】作者在介绍科学知识的时候,也表现了对蚯蚓的赞美、喜爱之情。请你在第②自然段中找到一句这样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

    【5】这篇短文表达的一个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

  • 13、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呵护世界

    ①我曾经在一个开满鲜花的公园里散步,当我走近一座花坛时,一个像鲜花一样美丽的小女孩挡住了我,轻轻地说:“叔叔,请你不要走过去,那边有只漂亮的蝴蝶,请你不要惊吓了它。”在我看来,这小女孩呵护的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小生灵,她关爱的是自己面对着的美好世界

    ②在面对自己时时触摸的生活,面对与你打交道的人们时,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我们是否常常因为自己的 斥责、 怒容、 搪塞,或是   的冲撞,就这么弄伤了对方的心灵,或是大煞风景,破坏了美好的景致?

    ③当然,我们承受着生活的压力,常常有不顺心的时候,会常在心里怀着一股怒气和怨恨,假若任凭这些情绪到处流泻感染,无疑会使眼里的世界变得灰暗,没有什么美好可言。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这世界更需要我们投入关爱和呵护。

    ④我通过一段文字,看到了这样的一件事:一位绅士路过橱窗,叫店员将橱窗里的花取出一部分,店里的人照着他的话去做,并问他要买多少。这个绅士出人意料地回答:“我不想买花,只是看它们太拥挤了,怕它们被压坏,想让它们轻松一下。”他就是英国文学家王尔德。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地方,是否都能常常怀着这样的关爱,为他人也为自己留心保护一片美丽的世界?

    ⑤在接触那些怕压易碎的物品时,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只怕弄坏了它们,那我们也不妨将这份细致带到日常生活里来,小心地呵护和善待我们所生存着的这个世界。

    1将下列数量词填入第②段的空缺处。

    一声 一句   一时 一片

    2对第①段画“ ”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作者的心理活动。

    B.该句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作者对小女孩关爱蝴蝶的看法。

    C.该句揭示了小女孩呵护蝴蝶的意义。

    D.该句赞美了小女孩对美好世界的关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3第②段画“﹏﹏”的“你是不是像这个小女孩一样地小心呵护,给以关爱呢”,句中“呵护”和“关爱”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提取信息第⑤段中“细致”一词呼应了前面的词语:__________

    5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本文列举的两个事例。(每句话不能超过7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拓展延伸联系课文《只有一个地球》,你觉得呵护世界还可以做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理解。

    《竹节人(节选)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挖空心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叱咤风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华在阅读课文《竹节人》时,重点阅读了选文,他的阅读目的可能是( ),他应采用的最恰当的阅读方法是( )

    A.写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                                          B.体会竹节人的奇特玩法及给人带来的乐趣

    C.梳理故事的原因、经过、结果                                D.一边详细阅读,一边找到材料制作并演示

    【3】选文中提到的两个竹节人的名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给第三自然段中拿偃月刀和蛇矛的竹节人起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日常交流中,人们也会提到戏曲用语。请用“亮相”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苍蝇拂拭圆脑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快活地叫起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词序颠倒的病句。

    跟我学: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修改方法:找出位置错误的词语,然后调整过来。

    5.它们终于不动了,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题文)按要求写句子。

    (1)别乱采摘学校的花草。(请用上礼貌用语,并把句子写得更亲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笑着对我说:让我看看你的马草。(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天晚上有大雨。我们要按时到达。(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个句子连成一句话。

    1)爸爸在看报纸。爸爸在烧菜。

    2)霍金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霍金是一个另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3)勃朗特姐妹成年累月在艰难中谋生。勃朗特姐妹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在他们听来,我拉的小夜曲的声音最难听。(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位台湾同胞说,他是中国人,他爱中国。(改为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对这两个母亲怀着同样崇高的敬意和同样真挚的感情。(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喜欢这只小家伙。(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仿写句子)

    常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同是桃花,开花的时间不会相差这么远。(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亲人,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跟我学:修改病句之前要先读句子,分析句子的病因,病因主要有前后矛盾、语意重复、语序颠倒、搭配不当、归类不当等。本题的亲人包括父母,因此是语意重复,要把亲人去掉。

    4.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写作

    给你一个词——“阳光”,你应该可以联想到许多,如阳光明媚的日子里去郊游,清晨在窗前欣赏阳光,身边有阳光般灿烂笑容的好朋友,成长路上如阳光一样伴你成长的亲人……请选择一个作为写作内容,也可自己再想一个有关阳光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题目中必须有“阳光”二字。

    题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