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写词语。
1.不甘心落于他人之后。 (____________)
2.想尽或用尽各种办法。 (____________)
3.形容处境尴尬不知如何是好。 (____________)
4.形容路途遥远。 (____________)
5.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___________)
6.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_____,不能动人。
(2)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
(3)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要求,填空。
①表示“说”的四字词: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②描写心理活动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赞美文学作品的成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查字典填空。
“滥”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再查_____画,它的读音是______,第10画的笔画名称是________。“滥”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泛滥;②过度,没有限制;③不切实际,浮泛。请给下列词语中的“滥”选择恰当的解释。(填序号)
滥用化学品( ) 陈词滥调( )
5、按查字典要求填表。
要查的字 | 查什么部首 | 除部首外再查几画 | 在字典中的解释 | 应选第几种解释 |
勉强 | ___ | ______ | ①力量不够还尽力做;②使人努力。 | ______ |
勉励 | ______ | |||
自作自受 | ___ | ________ | ①接纳别人给的东西;②忍耐某种遭遇;③遭到;④适合。 | ______ |
接受 | ______ |
6、课外阅读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1】在这首伯牙追悼知音钟子期的诗歌中,和“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意思一样的诗句是_______。最能表达伯牙痛失知音后的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____,词牌名是____,从题目看,本词描写的时间是____,地点是____。表达了词人____的思想感情。
【2】本词中通过对嗅觉和听觉的描写,展现丰收景象的诗句是哪两句?
____
8、古诗对比阅读。
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1】这是刘禹锡的一组九首诗中的一首,“浪淘沙”是__________。
【2】下面哪句诗和“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的意思最相近(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对诗歌后两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后两句由前面的“实境”幻化成“仙境”,把读者带入奇异的神话世界。
B.“如今直上”有沿着黄河道逆流而上之意,体现出诗人不畏艰险的豪迈气概。
C.诗人想象去拜访勤劳善良的牛郎织女一家,表达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
9、阅读课文 ,回答问题。
祖国到处是战士的家
黄土高原上,有一座七郎山,海(拔 拨)1000多米。山头上,只有20平方米的一块地方,四周都是悬崖峭壁。这里冬天长达6个月,最冷的时候,气温在零下30多度。狂风刮起来,满山石头乱跑,黄沙铺天盖地。山上没有水,用水要从老远的地方背来。
就是在这样艰苦条件下,山上却常年(住 驻)守着执勤的解放军战士。有个叫张金明的战士,是天津人,上山时才20岁。他从小生长在大城市,刚到七郎山,每天除值班外还要爬山挑水做饭,累得两腿发胀,汗流全身。有人劝他:“你有门路,还不想法调到好的地方去呀?”他回答:“七郎山虽苦,也是祖国山河的一部分。谁都不愿意来,这里不就没人驻守了吗?”
战士徐胜国家住湖北,家乡山青水秀。可服役(yì)期满后,他却舍不得离开七郎山,又留了下来。他说:“这里需要我,我就不能离开它!”
战士们以苦为乐,以山为家 利用业余时间搬石头 挖土 垒墙 填坑 在房前屋后栽上树和白菜 使光秃秃的山出现了生机和绿色
来自天南海北的战士们汇集在一起,用(辛 幸)勤的劳动改变着脚下的土地。“我骑马挎枪走天下,祖国到处是我的家。”在他们看来,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可爱的。
【1】用“/”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2】照样子写四字词语,要求其中带有一对意思相反或相对的字。
天南海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短文第4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把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1自然段具体描写了七郎山的自然环境,作用是( )。
A.强调七郎山环境条件恶劣。
B.说明黄土高原地区还很贫穷落后。
C.烘托战士们以苦为乐、以山为家的英雄形象。
10、 献给母亲的歌
蓝蓝的天空白云飘,我想飞身上天把这洁白的云(悄悄、轻轻)摘下献给妈妈,作她的围巾。雪梅峰上雪梅开,我不畏路险风萧萧,也要把雪梅摘下献给我伟大的妈妈。
小鸟啾啾细柳枝,春花遍地开。妈妈每在新春之前,总是要为自己定下一个计划,今年要在那亩地开辟一片瓜地;或者在田埂上种些高粱、玉米,好让儿女们过节吃上甜甜的高粱饴、香喷喷的玉米棒。妈妈总是想着让我们能吃上可口美味的东西,从不说她要吃什么。
全家团圆,妈妈忙前忙后,总像有使不完的劲。儿女们叫妈妈休息一下,妈妈却倔强而(喜悦、喜欢)。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明眼睛亮。每每茶余饭后,把我们集中在一起,(查问、询问)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我们进步时,妈妈就满脸微笑,温柔地表扬我们;当我们沮丧失落时,妈妈就谆谆教导,循循善诱,犹如春天雨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孩子将要远行,昏暗的灯光下,妈妈手拿针线,(密密、细细)缝补着孩子的衣服。妈妈眼睛不好,总是缝一针,落两针。她那(悄悄、轻轻)的叹息声,飘至我的心中,我总是泪湿枕巾。
离家几千里,每每眺望远方,我似乎看见我的妈妈站在小山坡上,手搭凉棚,在寻找着,凝视着,盼望儿女们归来。我时时在梦中望见妈妈展开双臂,呼唤着我,向我走来,我跳床而起,向妈妈扑去……
妈妈给了我们(坚定、坚强)的性格,上进的精神,我的妈妈是世上最好的妈妈。
【1】将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划去。
【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照样子写词语。
香喷喷(ABB):_______ ________
谆谆教导(AABC):________ _________
【4】写几个成语夸夸妈妈:(不少于4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第三段说“妈妈虽银丝飘飘,却心名眼睛亮”,第四段又说“妈妈眼睛不好”这两处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写妈妈为我们操劳一共讲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概括要简洁)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件事是有内在联系的,因为他们是按______顺序写的。
【7】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
①理发师带了个徒弟。徒弟学艺几个月后正式上岗。他给第一个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留得太长。”徒弟不语。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头发长,使你显得含蓄。这叫深藏不露,很符合你的身份。”顾客听罢,高兴而去。
②徒弟给第二个顾客理完发,顾客照照镜子说:“头发剪得太短。”徒弟无言。师傅在一旁笑着解释:“______。”顾客听了,满意而去。
③徒弟给第三个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交钱一边笑着说:“花的时间挺长的。”徒弟不知怎样接话,站在一旁绞着衣角。师傅笑道:“______,您没听说。进门苍头秀士,出门白面书生?”顾客听罢,大笑而去。
④徒弟给第四个顾客理完发,顾客一边付款一边笑着说:“动作利索,15分钟就解决问题。”徒弟沉默不语。师傅笑着说:“如今,______,顶上功夫速战迷决,为您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金钱,您何乐而不为?”顾客听了,满意告辞。
⑤晚上打烊。徒弟愣愣地问师傅:“师傅,您为什么处处替我说话?”师傅宽厚地笑道:“我之所以在顾客面前鼓励你,作用有二:对顾客来说,是人家喜欢,因为谁都爱听吉利话;对你而言,既是鼓励又是鞭策。因为万事开头难,我希望你以后把活做得更漂亮。”
⑥徒弟很受感动。从此,他越发刻苦学艺。日复一日,徒弟的手艺更加精湛了。
⑦人,在鼓励中扬起生活的风帆。在鼓励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鼓励中创造奇迹。鼓励他人既是处世的艺术。又是做人的美德。被鼓励的人心怀感激。就是对鼓励者最好的回报。
⑧老师鼓励学生,学生更加(勤劳 勤奋);长辈鼓励晚辈,晚辈更加(孝顺 顺从);上司鼓励下属,下属加倍(尽职 卖命);老板鼓励员工,员工格外敬业;夫妻互相鼓励,家庭和睦、婚姻(美满 美好)……
(有删改)
【1】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用“√”选出文中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内容。将字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A.时间就是金钱
B.头发短。使你显得利索,朴实,让人感觉精神
C.为‘首脑’多花点时间很有必要
【4】师傅在顾客面前鼓励徒弟。有两个作用,对顾客来说:______;对徒弟而言: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觉得鼓励的魅力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
12、请认真阅读下列短文,完成小题。
北京的春节(节选)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多数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黎明到清早,全城鞭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去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
【1】请找短文的中心句并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截然不同: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的内容,将正确选项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A.详写 B.略写
(1)短文的第二段用较多篇幅写了正月初一人们的活动,这是____
(2)短文的第三段描写初六的场景是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短文从第三者的角度介绍老北京的春节。____
(2)短文通过描写人物的活动写出了过春节时的有趣和热闹。____
(3)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北京人安于现状、喜欢享乐、爱表现的心理。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二十年前的暑假
①常常怀念二十年前的那个暑假。
②那年,我在城里一所学校读书,成绩不好,yā yì( )难耐,整天混。临近学期结束,一种难言的堕落感无端袭上心头,自责,悔恨,煎熬,心情坏到极点。我没有回家,在 205 国道边一个名为“夏庄小学”的门口,下了车。
③姨夫是夏庄小学的校长,一家三口都住学校。起初,我只是想暂住几天,收拾一下郁闷而破碎的心情再回家。听姨夫说学校要翻建一幢二层教学楼,马上就动工。我一时心血来潮,壮胆表示想在工地上做点事。姨夫笑笑:“如果不怕苦,可以试试。”第二天,姨夫把我送到建筑队队长手中。
④翻新先要拆旧。队长安排我分类整理建筑材料:瓦片砖头,用铁皮小车推到空地上,整齐码好;木料房梁太重,和工友一起抬;拆除玻璃门框最危险,需要戴上胶皮手套,小心翼翼运到操场的拐角处。接下来划线、挖地基、打桩。我提着一桶石灰粉,顺着打桩的细线,撒下一条笔直的白线;然后挖基坑,大师傅用尖头铁锹铲挖,我清运泥土,车推肩挑。耗时近一周,才算完工。待到正式动工砌墙,速度倒是很快。我负责搅拌混凝土,先用二米高的 铁筛子把沙子过滤一遍,再按比例,加水泥和水搅拌。一桶混凝土,足足十公斤,每天要提 上百桶。从上午七点,直到晚上六点。开始的一周,筋疲力尽,累到瘫。
⑤劳累到极致,只企盼下雨。下雨停工,便可以看报读书。
⑥隔三差五有乡村邮差给学校送来报纸。我爱读报纸上的副刊。《新华日报》“新潮”副刊,名家荟萃,每期必读。那年作家高晓声去世,“新潮”副刊用一整版纪念他,陆文夫、 王蒙、刘心武等名家的纪念文章读来情真意切,催人泪下。那年,赵恺的《诗雕》在《淮阴 日报》连载。诗人用饱蘸血泪之笔,写他经历的苦难,写他以特立独行的品格走向诗歌的金 字塔……我难以形容当初读《诗雕》时的那种澎湃之情。《扬子晚报》“繁星”副刊也不乏 精彩之作,洪烛《风吹白纸坊》和陶方宣《棉布衬衫》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两个温暖的故事, 唏嘘的结局,永远定格在夏天明亮的记忆里。
⑦学校有个小图书室,书不多。意外收获了张抗抗的《夏》,带给我非同一般的思想冲击。小说结尾,作者大胆而又深情地写道:“不要说,真的不要说,什么也别说……到秋天,自然会结果……而夏天,夏天是生长的季节,一切都欣欣向荣……无论如何,我是喜欢夏天的。让夏天更繁茂、更舒畅、更热烈些吧!”午后蝉鸣声中,读到这样的句子,我麻木的心灵仿佛打开了一扇窗户。
⑧那个夏天,我困顿的脚步重新开始前行,不再惧怕此后20年遇到的各种挫折。
⑨如今,那些报纸已经找不到了,但读过的文字,刻骨铭心。珍藏着张抗抗的《夏》,在我人生低谷时,这本书成为我心灵的慰藉。
⑩二十年后的这个暑假,又经过 205 国道,我下意识去看一眼昔日的夏庄小学。我知道,学校几年前已变成一个企业的厂房,可是今天竟夷为平地了,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晚上,我在书架上找到泛黄脆亮的《夏》,翻开书,似乎又回到了当年那段灵与肉搏斗的青春岁月。
⑪是的,书已旧,夏仍蓬勃。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本文叙写了“我”在“二十年前的暑假”的一段经历,有两部分内容。
(1)阅读第④段,概括“我”在工地上的劳动,填写表格。
类别 | “我”的具体任务 |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抬木料房梁 ___________________ |
翻新 | 划白线、清运泥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阅读第⑤-⑧段,根据文意填空。
那个夏天,“我”不仅勤劳苦干磨练意志,而且还_____,它们使“我 困顿的脚步重新开始前行,不再惧怕此后20年遇到的各种挫折”。
【3】第⑩段画线句“可是今天竟.夷为平地了,心中有种说不出的滋味”中的“竟”能否删去?说说理由。______
【4】本文带给我们的启示,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艰苦的磨练能够激励人走出困顿。
B.优秀文学作品使人获得心灵慰藉。
C.劳累到极致才会有看报读书需求。
D.人生低谷时要不怕挫折努力前行。
14、冬 景
早晨起来,匆匆到河边去。一个人也没有,那些供人歇身的石凳儿空着,连烫烟锅磕烟灰留下的残热也不存,手一摸,冷得像被烙铁烫了一样生疼。
有人从河堤上走来,手一直捂着耳朵,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
堤下的渡口,小船儿依然于柳树上,却不再悠悠晃动,横了身子,被冻固在河里。船夫没有出舱,吹着他的箫管,若续若断,似乎不时就被冻滞了。或者嘴唇不再软和,不能再吹下去,在船下的冰上燃一堆柴火。烟长上来,细而端。什么时候,火堆不见了,冰面上出现一个黑色的窟窿,水嘟嘟冒上来。
一只狗,白茸茸的毛团儿,从冰层上跑过对岸,又跑过来,它在冰面上不再是白的,是灰黄的。后来就站在河边被砸开的一块冰前,冰里封冻了一条小鱼,一个生命的标本。狗便惊奇得汪汪大叫。
田野的小路上,驶过来一辆拉车。套辕的是头毛驴,样子很调皮,公羊般大的身子,耳朵上、身肚上长长的一层毛。主人坐在车上,脖子深深地缩在衣领下,不动也不响,一任毛驴跑着。落着厚霜的路上,驴蹄叩着,干而脆地响,鼻孔里喷出的热气向后飘去,立即化成水珠,亮晶晶地挂在长毛上。
有拾粪的人在路上踽踽地走,用铲子捡驴粪,驴粪却冻住了。他立在那里,无声地笑笑,做出长久的沉默。有人在沙地里扫树叶,一个沙窝一堆叶子,全都涂着霜,很容易抓起来。扫叶人手已经僵硬,偶尔被树枝碰了,就伸着手指在嘴边,笑不出来,哭不出来,一副不能言传的表情,原地吸溜打转儿。
最安静的,是天上的一朵云,和云下的那棵老树。
吃过早饭,雪又下起来了。没有风,雪落得很轻,很匀,很自由。在地上也不消融,虚虚地积起来,什么都掩盖了本质,连现象都模糊了。天和地之间,已经没有了空间。
只有村口的井,没有被埋住,远远看见往外喷着蒸气。
【1】给下列句中的“刺”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填序号。
刺:①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②感觉器官受刺激而感到不舒服。
③侦探;打听。④尖锐像针的东西。
(1)四周的白光刺着眼睛,眯眯地睁不开。 (_____)
(2)他小心翼翼地剔除鱼刺,将鱼块夹到奶奶碗里。(_____)
(3)奶奶在缝衣服时不小心把手指头刺流血了。(_____)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请不要总想刺探别人的生活。(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晃动——(______) 惊奇——(______) 调皮——(______)
立即——(______) 安静——(______) 掩盖——(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若续若断:_______________
不能言传: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景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展开的呢?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写冬天的冷,分别是从哪些地方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下面的句子,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天把石头当真冻硬了,瞅着一个小石块踢一脚,石块没有远去,脚被弹了回来,痛得“哎哟”一声,俯下身去。
____________________
【7】既然写冬景,为什么结尾还要写村口的井“喷着蒸气”呢?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样写说明村口那个地方不冷。
B. 这样写更能够反衬出冬天的冷,因为“喷着蒸气”就说明外面太冷了。
C. 这是作者大胆的想象,以吸引读者的注意。
D. 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井是唯一没有被雪盖住的事物,与上一段形成对比。
【8】你有没有认真观察过冬天的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把你认为最能反映冬天特点的景物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如果没有人们的辛勤劳动,这里还不是荒坡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句子训练营
(1)任何一切困难都吓不倒我们少先队员。(改病句)。
(2)江风吹得芦苇哗啦啦地响。(改成“把”字句)。
(3)如果我犯了法,还能吃得上鱼吗?(改成陈述句)。
(4)华佗把曹操的头痛病治好了。(改成“被”字句)。
(5)我,不愿跟爱唱的小鸟争一个短长;我,渴望去那辽阔的天宇高高飞翔。(照样子写一句话。)
17、按要求写句子。
(1)诗歌的海洋里,有无数好诗。(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跟好朋友分别,心里难舍。(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读了很多描写秋天的古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练习。
1. 无论多么远的剧场,无论演出到多晚,我是场场必到,直至演出的结束。(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有一次,表演艺术大师赵丹和漫画家张乐平来我家,自然要看我的表演。(请用“自然”的另一个意思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将下列句子改为拟人句,
(1)雨滴落在雨伞上。
(2)蜜蜂、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鸟儿在枝头鸣叫。
(3)春风吹在你的脸上。
(4)秋天,树上红红的果子在风中摇晃。
20、邱少云牺牲自己。邱少云绝不暴露目标。(加关联词,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每一个节日来临之际,我们总会开展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请你选择其中一个活动,用上点面结合的方法,把当时的场景再现在大家面前。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