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双鸭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汉字。

    chī  jiǎo lóng

    ________ ________桌腿 ________ ________

      tǎng tá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2、积累运用。

    1.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2.《浪淘沙》演绎了牛郎织女民间传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俗话说:_______,割谷喂老牛。

    3.古人讲的“五音”是:___________。“五谷”是_________

    4.九曲黄河万里沙,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不以能问为本。

  • 3、日积月累来填空。

    (1)“雨”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杜牧“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______的诗句中,它是朦胧的雨;在辛弃疾“七八个星天外,___________”的句子中,它是一场突如其来的雨。

    (2)《七律·长征》中,点明中心、总领全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看拼音写汉字,注意把字写漂亮。

    shāo_____微 xuān_____闹 gòng_____献 líng_____俐 资yuán_____ 呻yín_____

  • 5、读拼音,写字词。

    1.公司刚刚pìn yòng(   )的员工,虽然嘴巴很甜,但喜欢piàn rén(   ),所以还是被老板cí tuì(   )了。

    2.pō wéi(   )有趣的是pí jiǔ(   )竟然可以当作绘画的颜料。

    3.一位英俊xiāo sǎ(   )的少年,来到了美丽的hǎi bīn(   )小城。

    4.dà bái shā(   )忽的一下,从海面cuàn(   )出来。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读一读,做一做。

    雨过山村

    []王建

    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小溪旁长着翠竹。 _________

    (2)互相呼唤。 _________

    (3)庭院中间。 _________

    【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_______图景。

    【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_________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_____________的喜爱之情。

  • 7、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外,

    ,路转溪桥忽见。

    【1】在上面的横线上,补写这首词缺的句子。

    【2】读词的上阕,我们可以知道词人辛弃疾伴着清风夜行于黄沙道中,看到了_____________,闻到了_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还有人们对_________的谈论。

    【3】下面,对这首词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西江月”是题目。

    B.“夜行黄沙道中”的“夜”是地点,“黄沙道”是时间,“行”交代了事件。

    C.从“稻花香里说丰年”这一句可以看出,词人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D.词的下阕中“见”的意思与“现”相同,应读作xiàn。

    【4】读词的下阕,你的眼前展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着想象一下,并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提示,填写诗句。

    诗词古风中,诗人们为我们拉开了亲近大自然的序幕。沐春风,朱熹踏青泗水,感受“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__”的万物生机;爱夏雨,苏轼畅游西湖,领略“黑云翻墨未遮山,________________”的奇丽景色;添新愁,孟浩然夜宿江边,引发“野旷天低树,_______________”的孤寂心绪;隐山林,孟浩然田园会友,做出“待到重阳日,_____________”的美丽约定。

  • 8、阅读课文,完成练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1】前一个“有的人”________的人,他们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个“有的人”指________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2】第一个“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第二个“活”充满了作者________;第一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第二个“死”充满了作者的________

    【3】这首诗是纪念鲁迅的,为什么不直接以纪念鲁迅为题,而取名为“有的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等单位曾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要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乒乓球、羽毛球等有益于眼肌锻炼的体育活动,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减少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减少使用电子视频产品,保证充足睡眠和均衡营养。要组织学生每天认真做好两次眼保健操,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督促学生课间时间参加户外活动。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统筹安排好学生家庭作业时间。

    【材料二】近视发病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也跟中国的家庭教育观念有直接关系。专家表示,一方面,家长向孩子加压,逼迫他们加大学习强度以求获得更高分数,导致青少年很少有时间通过户外活动放松身心;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电子产品(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使孩子们经常长时间注视电子屏幕,导致用眼强度大增。这些都是造成视力减退的因素。

    【材料三】近视研究专家伊恩·摩根基于流行病学研究估计,孩子们每天需要在至少10000勒克斯的光照下待上约3个小时才能避免近视。10000勒克斯相当于一个人夏天在太阳下戴着太阳镜并且站在树荫下接收到的光照强度。而就算照明充分的教室光照强度通常也不到500勒克斯。广州中山眼科中心曾开展了一项为期三年的实验:随机挑选6所学校,每天在放学前增加一节40分钟的户外课;另外挑选6所学校,课程表不变。在参与了户外课的900多名孩子中,9~10岁开始近视的比例是30%,而对照学校近视的比例是40%。

    【1】【材料三】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  )

    A.分类别 列数字

    B.列数字 作比较

    C.列数字 打比方

    D.打比方 作比较

    【2】【材料三】说明的问题是(  )

    A.国内外都非常重视青少年近视的防控工作。

    B.伊恩·摩根及广州中山眼科中心在防控青少年近视工作科研中取得了进展。

    C.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及光照有助于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D.在树荫下活动能降低青少年近视率。

    【3】有同学认为只要在户外的时间足够长,近视率就低。你同意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仔细阅读短文,思考完成练习

    两棵松树

    一棵高大的松树屹立在山巅,翠绿的枝叶泼下一地浓阴。还没有走近它,就见到地面上攀爬着无数条根须,一半裸在地表,一半埋入地下,象是一堆乱麻,踩上去磕磕碰碰。有些根须象树藤一样缠在石头上,横生虬结,五麻六道。显然,这些根须是从那棵松树的根部延伸出来的。走近它时,又见到它那粗壮的树根从地表隆起,如钢浇铁铸,象老鹰的利爪(zhǎo  zhuǎ)紧紧地pān fù    )着沙石。在山顶的小块平地中,这是唯一的松树,铁爪稳稳当当地站立着,树干挺拔,苍劲,一块块粗糙的树皮如古铜色的鳞甲,向四周伸展的枝叶如张扬的手臂。如一位wéi  àn    )的将军

    我们翻过山巅,穿过一线天的狭窄山道,拾级而上。突然,从右边的石台上窜出一只松鼠,眨眼之间就钻入了左边的一棵松树中——我的视线被这只可爱的松鼠吸引,也被牵到了那棵松树上。蓦然(mò mó)一瞥,我不由得脱口惊叹:这是一棵怎样的松树呀!它横生在峭壁上,被一块巨大的石头压着树身,深深的凹痕上有灰白的树渍(zì zé)。那是巨石压出的伤痕。树干在这里被压弯了,但是却并没有被压倒,而是扭转身子,绕过一处石角向上生长,茂盛而翠绿的枝叶顽强地伸展在空中。yáo yáo yù zhuì      )的巨石重达千钧,却被一棵轻巧柔弱的松树承载(zǎi zài)着!

    是惊讶,是感动,还是zhèn hàn    ),真是无以言表。

    我觉得人活一生,成败得失都要淡然处之。成功不足喜,失败也不足悲,正如那棵承载巨大压力的松树,于逆境中奋力成长,以不屈不挠的求生意志挑战巨石。

    刚才那位将军不再显得高大,因为——只要这块被压制的松树突然松动,撤开树身,那块巨石就会危如累卵,滚落而下,站在山巅的那位将军也会随之跌入万丈深渊……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读拼音,在括号里写出恰当的词语。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无以言表:

    危如累卵:

    4.作者看到第一棵松树时,对这棵松树的评价是怎样的?

    5.用     画出作者描写第二棵松树的句子。

    6.作者在看到第二棵松树时,为什么说成功不足喜,失败不足悲

    7.文中的两棵松树分别象征了哪两类人?

    8.读了这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棵松树,说说理由。

    9.人生之路不是一帆风顺的,当你遇到坎坷和挫折时,你会怎样做?

     

  • 1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194910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年年中秋,今又中秋,在这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1.“他向学生们袒露了心迹一句中心迹的意思是 。钱学森的心迹是什么?请用 在文中画出。

    2.“这一天终于来到了中的这一天 。文中,这一天具体指

    3.在钱学森诚恳的话语里,终于一词说明 ,“应当一词说明   ,这让我想起顾炎武的名言 ,  

  • 12、课内阅读。

    五位壮士(屹立 站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 仰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感动 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__继续)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用“/”画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词语。

    【2】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___

    【3】画线句子是对五壮士的__描写,表现了______

    【4】文中的“这声音”指的是“____”“____”。我从“这声音”中听出了五壮士_____

  • 13、读文章,完成练习。

    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diān)边界的深山峡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峡谷,招致全军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标既不是贵阳,也不是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428日,蒋介石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江。就在红军抵达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193553日,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接受了抢夺皎平渡的任务。他们二话没说,翻山越岭、日夜兼程走了180里路,当天夜晚就来到了金沙江边。在渡口,他们幸运地找到了两条船。原来这两条船是送探子来南岸探查情况的,但探子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军委干部团的同志们乘坐这两条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敌人的哨兵以为探子回未了,没有在意。军委干部团来了个突然袭击,一举消灭了一连正规军和一个保安队,控制了皎平渡两岸渡口。后来,他们又找到了5条船,动员了36名艄公。

    与此同时,红一军团赶到了龙街渡口,红三军团赶到了洪门渡口,但这两个渡口都没有船只,加上江宽水急无法架桥。军委命令他们迅途转到皎平渡过江。

    193553日至9日,在77夜的时间里,红军主力就靠这7条小船从容地过了江。担任后卫的九军团在南渡乌江以后奉军委命令一直绕圈子,忽南忽北,牵制了敌人部分兵力。193556日,他们到了云南东川与巧家县之间,并于59日在树节渡顺利地渡过了金沙江。两天以后,敌人的追兵才赶到南岸。可红军早已毁船封江,走得无影无踪了。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如梦初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夜兼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红军过不了金沙江,会有什么后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哪儿可以看出红军是巧渡金沙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表现了红军的什么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你是老师“亲爱的”》,完成练习。

    你是老师“亲爱的”

    七年级时,年过四十的韩老师教儿子的语文课,也是班主任。

    一天放学回家后,儿子一脸潮红。才开学没几天,难道就又犯错挨训啦?赶紧问儿子。儿子迟疑地将一个簇新的语文家庭作业本,递给了我。打开一看,才刚做一页,和以往一样,字迹潦草,一看就是不用心的样子。作业后面,是一句红笔写的评语,“亲爱的,你的作业本,能不能像你人一样,长得一样清秀、干净、帅气呢?”一句“亲爱的”,把我吓了一跳,说实话,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老师用这样的称呼,写这样的评语。我看看红字,又看看儿子,儿子低着头,显然还没有从这句评语中缓过神来。儿子接过作业本,回自己的房间去了。那天,儿子一直在自己的房间里,写作业。晚上,儿子照例让我在作业本上签名,我惊讶地发现,儿子的作业本,第一次写得这么工整,几处写错的地方,都是用橡皮小心翼翼地擦拭干净,才重新写上的。

    这个变化,完全出乎我的预料。儿子从小就是个小马虎,几乎每个老师都批评过他,我甚至为此骂过他,揍过他,都没有什么效果。那天的作业后面,韩老师的评语是这样的,“亲爱的,你今天的作业本,就像雨后的田野一样清爽,我喜欢!”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儿子慢慢喜欢上了语文,他对韩老师的好感也与日俱增。每次语文作业本一发到手,他就会迫不及待地打开,想看看韩老师对他昨天的作业,以及今天的表现写的评语。

    “亲爱的,你忘记订正了。”“亲爱的,你这个解题方法很好,连老师一开始都没想到呢。”“亲爱的,今天的班会上,你怎么没有发言呢,男子汉,要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哦。”……通过这些评语,我看到了儿子的变化。想象着戴着近一千度近视镜片的韩老师,埋头在一本本作业本上批改,认真地写着评语,我的心里,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亲爱的”,这是韩老师的标志性称呼。儿子说,他和班里的同学一样,习惯而且喜欢上了韩老师的称呼和评语,曾经很害怕也很讨厌老师的红笔,现在,韩老师的红笔评语,让他感到很温暖,像火一样。

    毕业典礼那天,韩老师给了每个孩子一个最热烈的拥抱。我站在家长群,注视着这一切。那天,我也给了儿子一个长长的拥抱,那是儿子长得快和我一样高以来,我第一次拥抱他,很温暖。(有删改)

    【1】选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儿子对待学习的态度发生了改变,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文章内容,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1)“亲爱的,你今天的作业本,就像雨后的田野一样清爽,我喜欢!”文中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现在,韩老师的红笔评语,让他感到很温暖,像火一样。”“那是儿子长得快和我一样高以来,我第一次拥抱他,很温暖。”前一句的“温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一句的“温暖”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3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站在家长群中,注视着这一切”,“我”此刻在想什么?请联系全文和此时情境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同学们关于“老师批评学生是婉转指出还是直接批评”展开辩论,联系文章内容,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

    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将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①难道我们能浪费时间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们怎能破坏环境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根据提示完成句子练习。

    (1)科学的灵感,难道是坐等可以来的吗?(改为陈述句)

     

    (2)现在我必须要过一种世界上闻所未闻的忧郁而寂寞的生活了。(改为双重否定句)

     

    (3)他说:“我种树不同于别人。”(改为转述句)

     

  • 17、在困难面前,我们必须迎难而上。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句子大变身

    (1)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使大家热泪盈眶。(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我军猛烈炮火的攻击下,敌人投降了。(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通过上述措施,使全校学生深刻认识到此类事件所带来的后果。(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人很小心地来到湖边的围栏旁。(缩句)

     

    2尽管困难有多大,我们还能克服。(改病句)

     

    3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5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亲子互动

    从幼儿园到小学,你一定经历过很多次亲子运动会了。在亲子运动会上,你和爸爸妈妈参加过什么比赛项目?你最喜欢哪一个项目?和爸爸妈妈一起再玩一次这种运动,注意观察玩的过程中他们有怎样的表情,结束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当时的心情,然后把它们写下来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