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照样子求写词语。
伶伶俐俐(A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赤裸裸(ABB式)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课文回顾
《伯牙鼓琴》通过记叙春秋时期琴师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动人故事,赞扬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友谊,再现了_________的无穷魅力。
《书戴嵩画牛》讲述了一个________发现著名画家戴嵩作品中的错误并勇敢指出的故事,说明了_______________,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句子的意思写词语。
1.形容情绪或气氛等充分流露。( )
2.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 )
3.灿烂、美丽。( )
4.指春色很浓的样子。 ( )
4、用心听老师读一个小故事,回答问题。
1.“我们能飞多高,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我们下面的那只鹰。”这句话中“我们下面的那只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试想一下,那只小鸟得了冠军后,会对那只鹰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5、“纶巾羽扇,身衣鹤鳖,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这句描写的是( )的形象,他的性格特点是( )、( )、( )。(用三个词语形容)
6、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山川之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1】翻译句子。请注意加点词需作出解释。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作者陶弘景为南朝人,此文是他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
B. “高峰”、“清流”两句,采用从仰视到俯视的视角来描绘山川之美。
C. “青林”到“竞跃”数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山川的生机勃勃。
D. “康乐”即其友谢中书,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友人共享这山川美景的心愿。
【3】下列各项是对字词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山川之美”与“实是欲界之仙都”中的“之”字用法完全一样。
B. “乱鸣”并不是“胡乱鸣叫”的意思,这里可以解释为“此起彼伏地鸣叫”。
C. “欲界”是佛教用语,指的是“我想要去的地方”,表达了作者的向往之情。
D. “与”本义为“赐予”,这里读作“yù”,可以理解为“置身于(其中)”。
7、古诗赏析。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本诗作者宋代词人______,号_______,与其父苏洵、其弟_______合称“三苏”。
【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_______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_______,把雨比作________。
【3】本诗后两句中“ ”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我能再写一句有关雨的诗句。
【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课内阅读。
1.理解下列诗句的意思。
(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两首诗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3.你能说出另外两位诗人及他们的作品吗?
9、课内阅读
竹节人(节选)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棒棍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笔剪一把偃(yǎn yàn)月刀,用铁丝系一绺(lǚ liǔ)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chà zhà)风云的古战场。......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拂,“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mú mó)一样。
【1】在文中括号里给带点的字填上正确的读音,打“√”。
偃(yǎn yàn) 绺(lǚ liǔ) 咤(chà zhà) 模(mú mó)
【2】根据意思写词语,从短文中找出填在括号里。
(1)一声呼喊,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______)
(2)想方设法,费尽心机。(_______________)
【3】偃月刀、丈八蛇矛分别是《三国演义》中________、________的兵器。请给第三自然段的竹节人分别起个响亮的名字:________、
________。
【4】短文写了老师的两件事,分别概括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既________又________的老师。
【5】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体验吧!请你写出来。
________
10、下面是同学们上报的联欢会节目单,请认真阅读并完成练习。
【1】我认为不适合在此次联欢会上表演的节目是
______________
【2】请为节目《感恩的心》和《老师好》写一段串词。
______________
11、拓展阅读实训
我喜欢的一幅画
我们家墙上挂着一幅名画的照片——《意大利山村溪流》,据说这还是一副世界名画呢!画面景色迷人,充满了春天勃勃的生机和乡土气息,真是令人陶醉。
你看,在蔚蓝的天空下,一座座大山昂首挺胸,山上的树显得那么苍翠,那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密密层层,整个山野都成了树的世界,好像一片绿海。在一片绿海的后面坐落着高大的雪山,山顶覆盖着千年不化的积雪。
高山的前面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草地上盛开着一丛丛野花,色彩鲜艳,美极了,望着它们我仿佛闻到了阵阵花香。
草地中央“站”立着一排排小木屋,在辽阔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小。
近处,一条飞奔直下的小溪正在欢快的流着,溪水正在欢快的流着,溪水打在石头上,飞溅着团团浪花,啊!我仿佛听到了溪流在唱歌,声音是那么清脆悦耳。你看,溪水多么清,清可见底,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着,仿佛在欢快地起舞。
小溪旁边,一条笔直的石铺小路伸向远方。
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
啊,这山,这水,这花,这树,真是如诗如画,仿佛把我也带进了这美丽的世界。
【1】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
草地中央“站”立着一排排小木屋,在辽阔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小。(_______)
小溪两旁的野花在风中摇曳着,仿佛在欢快地起舞。(_______)
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_______)
【2】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观察视角是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___)。
【3】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照句子,用“有的……有的……”写一句话。
在这绿的世界里,连石头也是奇形怪状的,有的像鸡蛋,有的像饼,有的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是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描述这幅画的,条理非常清晰。
【6】课外观察一幅画,仿照本文写法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地表水和地下海(节选)
①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一个蓝色水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地球上水的总储备量虽然很大,但大部分是海水,淡水只占全球水储量的约2.53%,所以,我们在大海包围之中,依旧感到缺水。这种奇怪的矛盾是因为海水中含有大量海盐,地球上的大部分水源不能被农业、工业和人类利用。因而大部分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要么正在面临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要么即将面对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②水污染是造成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水资源的污染源有很多种:核反应堆、实验室以及医院排放的放射性废弃物,核爆炸的放射性尘埃,城镇所产生的生活垃圾,工厂排出的化学废料,等等。如今又增添了一种新的沉降物——施用在农田、花园、森林以及原野的化学喷剂。在这些令人惊骇的、混杂的化学药剂中,有很多药剂所造成的危害超越了辐射所带来的危害。并且,就这些化学药剂自身而言,它们充满着危险性、鲜为人知的反应和转化,以及危害效应的叠加。
③在所有的水污染问题之中,想必没有什么能比大面积地下水污染更令人焦心的了。雨水降落在地面,透过土壤的细孔和岩石的缝隙向地下不断渗透,越来越深,直到这些地方都充溢着水分。那是一个黑暗之中的地下海洋,它总是在不断运行着:有时速度很慢,一年不过能移动50英尺;有时速度很快,一天之内能移动500英尺。它运行于看不见的水系中,直至运行到某处,以泉水的形式喷涌出地面,或者被引入一口井中,但是其中的大部分会成为溪流和河水的补给。除了那些直接汇入河流的雨水和地面径流之外,所有流动在地表之上的水都曾是地下水。因此从一种真实而令人惊骇的观点来看,地下水污染就等于全部水体的污染。
【1】下列说法和短文叙述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地球上水的总储备量很大,但淡水只占全球水储量的约2.53%。
B.黑暗之中的地下海洋,它总是时慢时快地不断运行着。
C.化学药剂所造成的危害都已超越辐射所带来的危害。
D.雨水会透过土壤的细孔和岩石的缝隙向地下不断渗透。
【2】短文第①段采用的说明方法有( )
A.打比方 举例子
B.列数字 打比方
C.作比较 举例子
D.列数字 作比较
【3】对“地下水污染就等于全部水体的污染”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雨水落在地面,透过土壤的细孔和岩石的缝隙向地下不断渗透
B.黑暗之中的地下海洋,运行中会以泉水或井的形式引入地面。
C.地下看不见的水系,其中的大部分会成为溪水和河流的补给。
D.那些直接汇入河流的雨水和地面径流的水,是不会被污染的。
【4】“地球上的大部分水源不能被农业、工业和人类利用。”中,“大部分”一词是否可以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也不同。如果想了解水资源短缺的原因,应重点阅读第______自然段。阅读这一段,找到本段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然后采用圈画关键词的方法,知道水资源的污染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一)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二)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1】解释词语
忐忑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作自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描写桑娜神情的句子。
【3】通过第一段文字中桑娜的_______和________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二段文字细致描写了渔夫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和渔夫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
【1】读文章,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这句话中的“蹿、舔”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_________,这种感受还可以从文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中体会出来。
【3】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你仔细读读相关的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老汉当时的心理活动。
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______________;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_____________。
【4】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想象下,当桥轰然倒塌时,老汉要喊什么?请你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完成列下句子。
海瑞不畏权势,敢于和不良风气作斗争的无私和无畏的精神怎能不令人赞叹呢?
(改为陈述句)
(2)文章难道不是通过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塑造人物吗?(改为陈述句)
(3)他是严嵩的干儿子,敲诈勒索手段十分狠毒。(感叹句)
(4)严嵩任吏部尚书以后,把持朝政,气焰熏天。(感叹句)
16、改转述句。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的妻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⑴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改成陈述句)
18、句子训练营。
(1)七月的新疆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用因为……所以……连成一句话)
(2)虽然天山现在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繁花无边的天山呢?(改为陈述句)
(3)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窝,都有鱼儿在游动。
(改为拟人句)
19、修改病句。
一走进公园,就看到公园里盛开着五颜六色的红花,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根据例句的提示,补写句子,写出对身边事物的感受。
例: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狗,妈妈今天终于答应了。此时,路旁的花儿好像在对我微笑。
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上半场0:2落后的情况下,毫不气馁,顽强拼搏,以3:2逆转韩国女足,时隔16年再夺亚洲冠军!_______________
(4)广泛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的关键。(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从两个话题中,选择其中一个,完成一篇习作。
话题一:我的心事
提示:有些话,忍了很久,说不出口;有些事,埋得很深,就怕……这就是心事。有些心事困扰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心事也会帮助我们逐步成长、成熟。我们需要做到,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它,释放它,疏导它,解决它。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尝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让真情自然流露。题目可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
话题二:六年,点滴入心
提示:六年中,有太多的点点滴滴值得铭记,也不太可能忘记。毕业在即,提笔追忆,那人、那事、那景、那物……那最珍贵的一点一滴涌出记忆,汇入我心。
要求:写一篇记叙文,确定一个中心,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尝试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或景物之中,表达真情实感。题目可自拟,语句通顺,不少于4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姓名。)